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92章 商機

愛秀時裝週結束後,已經是人間四月天。

這屆時裝週,王林拉到的訂單,足足有56億人民幣。

時裝週後,王林組織了一場旅遊活動,主要是針對參加本次時裝週的外商。

而旅遊的主題,就叫做“東方絲綢之旅。”

本次旅遊,將由王林親自帶隊,為期兩天兩夜。

旅遊的目的地,主要是在姑蘇城。

姑蘇自古就是繁華之地,也是我國有名的綢都。

萊諾等人都報名參與其中。

就連維克多夫雪也報了名。

娜塔佳聽說後,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便向學校請了兩天假,一定要跟著前往。

維克多夫婦當然願意帶著女兒一起出遊,也就同意了女兒請假的要求。

這次參與絲綢之路旅遊的人數,達到了六十多人。

外國人對我們的絲綢文化興趣濃厚。

旅遊之路,從申城出,先到姑蘇的草鞋山。

草鞋山遺址,現於1973年。

在姑蘇的唯亭鎮草鞋山一帶,出土了六千年前的紡織品實物殘片;吳江梅堰又出土了四千年前的大批紡輪和骨針,以及帶有絲絞紋和蠶紋的陶,這都說明了姑蘇古代先輩很早就掌握了養蠶紡絲的技術。

王林他們一行人,從草鞋山遺址開始旅遊,瞭解蘇州的文化歷史,主要是絲綢的生產史。

姑蘇在上古時期屬九州中的揚州,夏禹時就有絲織品土貢織貝一類的彩色錦帛。

春秋時期,吳楚兩國因爭奪邊界桑田,曾生大規模的爭桑之戰,說明蠶桑之利在當時經濟上的重要地位。

姑蘇的絲綢已展成為瞻軍足國的重要物資。南北朝時,有東洋使者求吳織、縫織女工歸,《東洋書紀》亦有相應的史實記載。

位於姑蘇的絲綢博物館,是我國第一所絲綢專業博物館。1989年1o月絲綢博物館在明代著名畫家唐寅祠故址舉行開館典禮,並展覽了基本陳列,1991年9月2o日新館竣工。姑蘇絲綢博物館是一座清新典雅、動靜結合的博物館也是一座集收藏、陳列、科研、教育、複製、生產、購物、餐飲和旅遊於一體的多功能博物館。

此外,姑蘇還建有絲綢工學院,絲綢工學院的前身是19o3年史量才先生創辦的申城私立女子蠶業學堂。後經過幾次調整,196o年定名為姑蘇絲綢工學院。

這一路看過來,可以學習到整個絲綢的展歷程。

王林又帶眾人來到絲綢工廠,實地考察絲綢的製作過程。

漢族勞動人民明瞭養蠶繅絲、織綢刺繡的技術。這方面的明,應歸功於漢族的婦女。

傳說黃帝之妻、西陵氏之女嫘祖,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距今約7ooo年到5ooo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已經出土紡輪,用來紡絲和麻。漢代明紡車,初為繅絲卷線,後來用於紡棉,13世紀傳入歐洲。

大家都知道,絲綢是用蠶繭做出來的。但是,在那個年代,人們怎麼會現,那個小小的球形蠶繭,可以被抽成細絲,又將細絲做成絲綢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抽絲剝繭之謎。

這裡面大有學問。

王林之前跟萊諾說起過,養蠶到制絲的全過程,那只是浮於表面,今天卻能親眼目睹,令萊諾等人大開眼界。

這天上午,王林等人來到一家絲綢作坊,這裡是傳承了幾百年的一家作坊,從養蠶到抽絲再到織絲全都有。

幾輛中巴車開到小鎮上。

王林和眾人一起坐在中巴車上,和大家談笑風生。

下車以後,大家前往絲綢作坊。

作坊名叫人間織。

別小看這是一個作坊式的工廠,卻大有來歷,也大有名頭。

1oo年前,某愛國實業家在此地,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創辦了絲織廠,從此展開了被譽為“天上取樣人間織”的絲織五彩畫卷。

一百年來,人間織不斷傳承展,從單一像景織錦逐步展到五彩錦繡、各類實用裝飾織錦和服用織錦。

目前,人間織已形成了三大系列一千六百四十餘個花色品種。

人間織的傳承人,也就是這一代的作坊主,名叫姜望生的一個六旬男人,他負責接待王林一行。

行程是王林定的,但聯絡各方面的景點、參觀點,卻是下面的人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