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七章 遠行

在齊靜春放下那雙筷子之前的兩天,小鎮出現了一些不好的兆頭,鐵鎖井水位下降得很厲害,槐枝從樹幹斷裂墜落,枝葉皆枯黃,明顯不符合春榮秋枯的規矩,還有小鎮外橫七豎八躺著許多泥塑木雕神像的地方,經常大半夜傳來爆竹一般的炸裂聲,好事者跑去一看,靠近小鎮一帶,去年冬肯定還存世的那撥泥菩薩木神仙們,竟然已經消失大半。

從福祿街和桃葉巷動身的牛車馬車,就沒有斷過,在那大幅青石板鋪就的街面上,連大半夜都能聽到擾人清夢的牛馬蹄聲。

那些衣衫華美、滿身富貴氣的外鄉人,也開始匆匆忙忙往外走,大多神色不悅,三三兩兩,經常有人朝小鎮學塾方向指指點點,頗為憤懣。

小鎮東門的光棍鄭大風沒了身影,窯務督造衙署也沒有要找人頂替的意思,於是小鎮就像沒了兩顆門牙的人,說話容易漏風。

劉灞橋和陳松風沿著原路返回,在兩人能夠看到廊橋輪廓的時候,已是黃昏時分,劉灞橋沿著一條小徑走到溪畔,蹲下身掬了一捧水洗臉,約莫是嫌棄不夠酣暢淋漓,乾脆撅起屁股趴在地上,將整個腦袋沉入溪水當中,最後猛然抬頭,大呼痛快,轉頭看著大汗淋漓的陳松風,劉灞橋打趣道“一介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啊。”

陳松風只是掬水喝了口溪水,嗓子沙啞道“我當初之所以辛辛苦苦成為練氣士,只是希望強身健體,能夠多活幾年,多看幾本書而已,如何比得上你們劍修,何況在這處驪珠小洞天,劍修之外的練氣士最吃虧,一不留神,運轉氣機,就要損耗道行,境界越高,折損越多,不曾想我修為低下,反而成了好事。”

劉灞橋拍了拍肩膀,“不如改換門庭,加入我們風雷園練劍,以後我罩你。你想啊,成為一名劍修,御劍凌風,萬丈高空,風馳電掣,尤其是雷雨時分,踏劍穿梭其中……”

陳松風突然笑道“聽說風雷園被雷劈次數最多的劍修,名叫……”

劉灞橋伸出一隻手掌,“打住!”

劍修亦是練氣士之一,只不過比起尋常練氣士,體魄要更為靠近另一條路上的純粹武夫,簡單說來,就是筋骨肉和精氣神,劍修追求兩者兼備,其他練氣士,體魄一事,只要不拖後腿就行,並不刻意淬鍊,當然,練氣士在養氣、煉氣的同時,對於身體的完善,其實就像春風化雨一般,始終在打熬磨礪,可是比起劍修,錘鍊體魄之事,無論是力度還是次數,遠遠不如,更不可能像武夫那麼一心一意、孜孜不倦。

對於世間練氣士而言,存在一個共識,身軀皮囊,終究是不斷腐朽之物,夠用就行。能夠僥倖修煉成金剛不敗之身、無垢琉璃之軀,那是最好,不能也無妨,切莫鑽牛角尖,誤了大道根本。

劉灞橋隨口問道“你家那位遠房親戚,到底是第幾境的武人?”

陳松風無奈道“我如何知道這等機要密事?”

劉灞橋想起那天在衙署正堂爆的衝突,感慨道“宋長鏡實在是太強了,最可怕的這位大驪藩王還如此年輕,一般的第八、第九境武人,誰不是半百、甲子年齡往上走的,甚至百歲也不算高齡,可是如果我沒有記錯的化,宋長鏡才將近四十歲吧。難怪當初要被那人笑稱‘需要壓一壓氣焰’。”

陳松風輕聲道“應運而生,得天獨厚。”

上五境修士,神龍見不見尾,很難尋覓。但是武人當中的第八、第九境,往往天下皆知,與世俗王朝也離得不遠。何況武道攀升,靠的就是一場場生死大戰,於生死一線,見過生死,方能破開生死,獲得一種類似佛家“自在”、道家“清淨”的然心境。

除了兩名大宗師之間的切磋,第八、第九兩境武人,最喜歡欺負中五境裡的頂尖練氣士,尤其是宋長鏡這樣的第九境最強者,幾乎可以說是上五境之下無敵手,也就只有練氣士當中的劍修能夠與之一戰,但也只能爭取讓自己輸得不那麼難看,贏得一個雖敗猶榮的說法。

不過這其中存在一個隱晦原因,才使得第九境武道強者肆無忌憚,那就是中五境裡的最後一層樓,第十樓大修士,根本已經無心世俗紛爭,甚至連家族存亡、王朝興衰也顧不得,為的只是那“大道”二字了。

劉灞橋還沉浸在自己的思緒當中,“宋長鏡要我出了小鎮後去,憑自己本事取走符劍,要不要給風雷園打聲招呼呢,讓他們早早擺好慶功宴?”

陳松風哭笑不得,望著深不過膝蓋的潺潺流水,想到宋長鏡以及這位藩王身邊的風流少年,陳松風隱隱約約感受到一種大勢凝聚的跡象,決定這趟返回龍尾郡陳氏祖宅後,必須說服家族押注在大驪王朝,哪怕沒辦法孤注一擲,也要讓陳氏子弟趁早融入大驪廟堂。

陳松風呢喃道“大驪氣象,已是時來天地皆同力。因此我陳氏要扶龍,不可與人爭著附龍而已。”

劉灞橋問道“你嘀嘀咕咕個什麼?”

陳松風站起身,甩了甩手,笑道“你好像跟那泥瓶巷少年很投緣啊。”

劉灞橋跟著起身,大大咧咧道“萍水相逢,聚散不定,天曉得以後還能不能再見到。”

兩人一起踩著溪畔春草走上岸,陳松風問道“聽說南澗國轄境內的那塊福地,要在今年冬對外開放,准許數十人進入,你當下不是仍然無法破開瓶頸嗎,要不要下去碰碰運氣?”

劉灞橋冷笑道“堅決不去,去螞蟻堆裡作威作福,老子臊得慌。”

陳松風搖頭道“我家柳先生曾經說過,心境如鏡,越擦越亮,故而心境修行,能夠在道祖蓮臺上坐忘,當然大有裨益,可是偶爾在小泥塘裡摸爬滾打,未必就沒有好處。去福地當個拋卻前身、忘記前生的謫仙人,享福也好,受難也罷,多多少少……”

不等陳松風說完,劉灞橋已經嚷嚷道“我這人勝負心太重,一旦去了靈氣稀薄的福地,若是無法靠自己的本事破開禁忌,重返家鄉,那我肯定會留下心結,那就會得不償失,弊大於利。再說了,要是不小心在福地裡給‘當地人’欺負,又是一樁心病,等我還魂回神之後,哪怕需要耗費巨大代價,我肯定也要以‘真人真身’降世,才能痛快,只是如此一來,不是有違我初衷本心?”

劉灞橋雙手抱住後腦勺,滿臉不屑道“說句難聽的話,如今咱們東寶瓶洲那三塊福地,誰不心知肚明,早就變味了,已經成為那些個世俗王朝的豪閥子弟,花錢下去找樂子的地兒,難怪被說成是仙家治下的青樓勾欄之地,烏煙瘴氣。”

陳松風笑道“也不可一概而論,不說我們這些外鄉人,只說那些當地人的話,不乏驚才絕豔之輩。”

劉灞橋白眼道“一座福地,那麼多人口,每年能有幾人脫穎而出?一個都未必有吧,這些成功來到我們這裡的,百年當中,最終被咱們記住名字,又能有幾個?屈指可數吧。所以我就不明白,這些個福地為何如此受人推崇,還有人揚言,只要擁有一塊福地的一部分統轄權,好處不比擁有一位上五境修士來得少,瘋了吧。”

陳松風笑道“福地收益,細水流長啊,偶爾還能蹦出一兩個驚喜,最關鍵是所有的好處,屬於坐享其成,誰不樂意從其中分一杯羹?”

洞天走出去的人,命多半好。福地升上來的人,命尤其硬。

劉灞橋問道“你好像不太喜歡那個姓陳的少年?”

陳松風想了想,選擇袒露心扉,“如果出於個人,我對少年沒有任何意見。但如果就事論事,他的存在,其實讓我們整個家族都很尷尬。驪珠小洞天的陳氏子弟,本就是本洲的一個笑話,小鎮之內,一個人數不算少的姓氏,僅剩一人,其餘全部成了別家奴婢,淪為笑談,實屬正常。在龍尾郡陳氏眼中,我們和小鎮上的陳姓之人,雖說遠祖相同,可那都是多少年前的老黃曆了,談不上丁點兒情分,但是所有龍尾郡陳氏的對手,豈會如此看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泥瓶巷少年乾脆也成了大戶人家的下人,也就罷了,當時當世一場大笑過後,很難多年持續成為一樁談資,可這個少年的咬牙堅持,孤零零的存在,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外邊許多人甚至在打賭,小鎮這一支這一房這一個陳氏子弟,何時不再是那個‘唯一’。”

劉灞橋皺眉道“這又不是那少年的錯。”

陳松風笑道“當然,少年何錯之有,可是世上終究有些事情,很難說清楚道理的。”

劉灞橋搖頭道“不是道理很難說清楚,事實上,本來就是你們沒道理,只是因為那個少年太弱小,所以才讓你們能夠顯得理直氣壯,加上你們龍尾郡陳氏的聲勢,比少年大許多,可是比起身邊那些看笑話的人,又很一般,所以處境愈尷尬,到最後,不願意承認自己無能,只好反過來暗示自己,認為那個少年才是罪魁禍。我相信如果不是這座驪珠洞天不容易進入,那個讓龍尾郡陳氏難堪的陋巷少年,早就被龍尾郡陳氏子弟,悄悄找個由頭做掉,或是某個附庸家族的傢伙,殺之邀功了。”

陳松風臉色漲紅,一時間竟是有幾分惱羞成怒。

劉灞橋抱著後腦勺,揚起腦袋望向天空,仍是優哉遊哉的慵懶神色,“我知道你陳松風不是這樣的人,可惜像你這樣的人,到底少,不像你的人,終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