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五十章 白猿拖刀,君子一言

(昨天重複訂閱349章的讀者,縱橫今天已經以縱橫幣+書券的形式雙倍返還了。還是要跟大家說聲對不起,以及讚一聲***站的效率。ps這個月中前期的更新一塌糊塗,但是之後還算努力,本月最後竟然更新了將近14萬字,也要自我表揚一下。)

人生路上,總會有那麼幾場疾風驟雨,就像是老天爺在提醒世人,你們是在寄人籬下,要乖乖低頭。

比如陳平安在泥瓶巷自家門口遇上了個蔡金簡,在蛟龍溝遇上法袍金醴的原先主人,誤入藕花深處,就迎來了一場宗師聯手的圍剿。

就看熬不熬得過去了。

熬過去,雨後天晴,熬不過去,最多也就只能像武夫那般,嚷著十八年後還是條好漢。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鍾魁今天就是如此。

今天之前,大伏書院鍾魁的修行,太好太快,太讓人驚豔,在大道上一騎絕塵,讓桐葉洲所有儒生難以望其項背。

可是今天,白猿現世。

生死大敵。

比起鍾魁先生,大伏書院的山主,去攔截那頭隱匿扶乩宗附近的大妖,其實更加險峻。

這是有違山主初衷的。

鍾魁當下處境,堪稱必死之地。

白猿眼神漠然,看著這個被視為有望成為某座學宮大祭酒的年輕書生。

鍾魁深呼吸一口氣。

即便不曾破開仙人境瓶頸,即便不是先天以體魄強韌著稱於世的妖族。

眼前那頭揹著一把古劍的白猿,也還是一位實打實的玉璞境劍修。

如果說練氣士是天底下最叛逆的竊賊,膽敢叫板那天道迴圈的生死定數,那麼劍修,無疑又是練氣士中最不講理的存在。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白猿出鞘第一劍,就將那塊大伏書院贈予每位君子的護身玉佩,給打得化作齏粉。

一君子一大妖之間,蘊含儒家聖賢文章真意的玉佩粉碎後,數以百計的金色文字緩緩消逝人間,像是落了一場金色的小雨。

鍾魁剎那之間就退至數十丈外的一處井獄邊沿,雙袖鼓盪,秋風肅殺,小小兩隻青衫袖口內,充斥著沙場秋點兵的雄渾氣勢。

太平山的這口井獄,是一口巨大水井模樣的建築,井壁開鑿有一條不斷向下的棧道階梯,旋轉向下,陰氣森寒,就像一座直達陰冥的無底洞。

下五境修士甚至只要靠近井獄附近,就會被井獄積攢無數年的煞氣,擾亂氣機、侵蝕體魄。

太平山入門道士專門有一場苦修,就是在井獄附近坐忘吐納,打熬體魄,苦不堪言。

女冠黃庭之所以被視為驚才絕豔的修道美玉,就在於她初次跟隨同門師兄師姐靠近井獄,在所有人都在苦苦支撐不被煞氣倒灌氣府之際,她渾然不覺異樣,偷偷摸摸走到了井獄邊緣的入口處,如果不是當時那位負責盯著晚輩修行的太平山老道士,趕緊過去拎著小女孩的後領,說不定黃庭在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步入井獄。

在那之後,黃庭跟太平山長輩鬥智鬥勇,總算在十一歲的時候,成功摸進了井獄,結果差點死在井獄深處,下不去,出不得,暈厥過去。

最後她是被一位黑衣白猿,丟出了井獄。

老猿緩緩前行,閒庭信步,來到了隔著一口井獄的邊沿。

那把出鞘古劍,劍氣太重,已經完全看不清劍身真容,一劍破碎那塊等同於上品法寶的玉佩後,飛劍甚至此刻已經不在太平山上,依稀可見遠方有白虹飛掠,風馳電掣,就像一條纖細白蛇遊曳在一大塊黑幕上。

如此一來,原本即將被牽動的太平山護山大陣,瞬間停止了運轉,而且出現了不同尋常的絮亂。

鍾魁竟是無法成功驅使大陣鎮壓此妖。

祖師爺在去藕花福地接回黃庭的路上,宗主去了扶乩宗堵截那頭十二境大妖,住持太平山事務的元嬰地仙在下山之前,就將護山大陣的中樞控制,毫無保留地交給了鍾魁這位外人,不為大伏書院君子身份,只是信得過鍾魁而已。其實這種行為,大有僭越嫌疑,而且極有可能洩露太平山的內幕天機,可是太平山上上下下,毫無異議。

曾有聖人言太平山道士,素有古風俠氣。

確實當得起這份讚譽。

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頭白猿,不愧是當了為太平山護法三千年的鎮山供奉,竟然能夠讓大陣暫時停歇。

鍾魁神色凝重,在心中默唸一篇聖賢文章。

他雙袖中的秋風,品相比那求而不得的翻書風,還要高。

當初鍾魁尚未及冠,早早躋身書院賢人之後,由於一年到頭放浪不羈,在大伏書院很是“聲名狼藉”,不被許多性情古板的老夫子喜歡,如果不是山主近乎寵溺的庇護,早就給摘掉了賢人頭銜,成為書院的賢人和君子,可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每過幾年都有一場大考,鍾魁當初大醉酩酊,昏睡了三天三夜,竟是直接缺考,大伏書院上了歲數的那撥教書匠們,或是看不慣鍾魁的隨心所欲,或是憤怒他的揮霍才華,或是懷有天降大任、必苦其心志的初衷,所有賢人君子聯名上書,要求山主剝奪鍾魁的賢人身份。

結果那天正值冬日大雪,鍾魁光腳行走於雪中,朗聲口誦某位聖人的一篇道德文章,並且以仰頭問天之狂徒姿態,向那位聖人詢問文章中的疑惑,最後鍾魁自問自答,神色頗為自得。

在鍾魁停步之時,寒冬時節,竟有一陣秋風,攜帶了那位聖人親口讚譽聲的“善”字,響徹大伏書院。

秋風入袖。

鍾魁當天就躋身君子,無人膽敢質疑。

相傳聖人造字,鬼哭神泣。

文字確實是有其力量的,最少對於書院弟子而言,尤為如此。

最巔峰的顯化,即是那些“斯文正宗”文廟中聖人擁有的本命字,這些大聖人多是高立神臺無數年,受世人頂禮膜拜,文脈不斷,香火永存。

可即便是那座“正宗”文廟的聖人,不提居中的至聖先師與陪祀左右的那五位,當然如今就只剩下四位了,其餘聖人,只擁有一個本命字。

天下唯有一人例外。

山崖書院齊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