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0章 進軍,京畿門戶通州

交代幾句後,寶廷也匆匆出門,而翁同龢則立刻四處派人出去送信,他現在急需人手,到了深夜時分,翁同龢已經從自己府邸暫時避到寶廷的私宅,現在該做的和能做的都已經做了,他也是深感手中無權、力量單薄,而這會兒被召集而來的帝黨官員們聽到這訊息,反應更是不堪,不少人驚慌失措。

原本以為是動嘴皮的事情,現在竟然變成了動刀動槍上真格的啦,而且事情就在眼前,當時就有幾人見勢不妙先開溜了,剩下的十幾號人也是圍著翁同龢一臉的苦瓜相,看到這情形,翁同龢倒是不憂反喜。

畢竟到這關節眼上,還能有大部分的官員支撐下來,那也是實第57o章進軍,京畿門戶通州屬不易,這從龍之功豈是可以隨便就得到的?好在剩下的人手倒也足夠分配,他立刻逐一派任務。

“劉侍讀,明ri一早就和寶廷大人一起進宮,務必協助他聯絡宮中侍衛大臣,確保皇上的安全!”

“王經歷,今晚就去聯絡國子監戴臻,寶廷已經把他保出來了,讓他無論如何明ri要再去軍機處鬧一鬧,把皇上親政這件事情鬧大,能讓慈寧宮分分心,那也是好事!”

“……”

“你們有誰有門路可以連夜出城的?”一一安排之後,翁同龢還是心中無底,想了想,他自然想到了百多里地外的廊坊,自己當初可是在那裡安排了一支可供皇上驅使的兵馬。只是,這百多里地,估計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啦,不過聊勝於無!

下面幾個官員轉頭都看著後排一箇中年男子,這位是大理寺寺丞東遠禮,這位顯然也看明白眾人的意思,一臉的苦瓜相說道“翁大人,我親家公是廣安門值守,或許可成行!”

翁同龢點點頭,坐在案前片刻便手書好一封信。又拉著東遠禮到後第57o章進軍,京畿門戶通州面細細關照一番,讓他備下健馬連夜秘密出城,這也就是個沒辦法的辦法,-----------------------------------

南方、北方的船隊浩浩蕩蕩的由津門而入,沿著大運河便可直抵京師,南運河當地人稱之為衛河,北運河則為潞河,不過。在天津方言裡統統可以被稱為“御河”這條在後世已經被湮滅在黃土之中的運輸樞紐,在這段ri子裡卻顯得分外的繁忙。

秦鎧離開上海後,船隊便星夜急航,到了26ri便已經進入了津門,這一次船隊懸掛的都是招商輪船局的旗幟。唐廷樞早就在天津口岸安排了接應的人手,出重金單獨包下了港口兩個碼頭,連夜將這些吃水頗深的大型海船上的貨物在津門更換成更小一些的內河火輪。

事實上,第一批跟隨秦鎧抵達的,只有他的親兵隊5oo人。不過,這樣編制的軍隊規模出現在天津港,已經是有些出格了,這也是他的一個小小試探,在這海軍的根據地裡,若是想要把訊息保全得滴水不漏。他是仔細考慮過的……太難了。

所以,索xing大張旗鼓的先把這面子上的事情攤牌了,看看李中堂到底有何動作,果然,當晚兩位目前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南北洋大臣會面時,李中堂倒是意味深長的問了句“烈風,此番帶這麼些虎賁來。莫非是要興師問罪?”

秦鎧的回答也是摸稜兩可“中堂大人,您才是拱衛朝廷的根基,我這只是奉命行事,不得不小心謹慎而已!”

雙方對此這借道之事,早有默契,李中堂在這件事情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這秦鎧這南方的軍隊能調動得了多少,他早也就和手下智囊盤算過了,能上萬那已經是了不得的數字了,說實話,整個淮軍體系高層官員對於這位秦鎧要去趟這běijing城毫無把握的渾水,都是有些難以置信。

不過,這件事情上,他們自然早有如意算盤,如今的淮軍可不是以前,自己內憂外患也是焦頭爛額之際,定然是不會去趟這běijing城的渾水,現在有人要代替海軍做那出頭的椽子,這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根據根本不在běijing的粵軍。

所以在約定了幾個共識,淮軍對於江面上行駛的這支船隊已經是視若無睹,不過,事情的變化似乎大大出了秦鎧的預期,27ri夜,他便得到了běijing城歐陽慶的訊息,慈寧宮將有大動作,他鑑於情況的變化,將提起動了代號“net曉”的秘密計劃。

原本這計劃預期的動時間將是在整個běijing進入net節後,那時節,整個大清的官僚體制都會暫時xing的停止運作,不過計劃總是沒有變化來的快,歐陽慶這一次安排的一系列點燃帝黨、後黨爭斗的導火索,沒想到的是,火頭有些個過旺了。

原本在běijing城散佈的謠言中,其實針對的是帝黨的一些小動作,希望儘快激化小皇帝集團和慈禧集團的矛盾,但是,27ri,潘博盛意外接到了醇親王府長史麻棟的訊息,說是王爺在慈寧宮的眼線傳回來十萬火急的訊息,太后要動手抓翁同龢哪一派人手,具體細節也言之不詳。

他立刻派人投遞密信給翁同龢,同時將資訊往天津的情報司,他們並不確定秦鎧是否到達了,不過按照事先早已約定好的,這中轉訊息都將由天津當地的情報司軍官完成,等訊息出去了,兩人倒是全然沒有了事到臨頭的緊迫感,其實一切早以佈置下去,唯一的意外是,動似乎早了些時候。

分手時,潘博盛盯著自己這個表兄,沉吟了半晌這才說了句“大哥,明天的行動太危險了,我還是保留原來的提議。你是不是讓董成坐鎮指揮,你居中策應!”

歐陽慶看了看自己這個稍小兩歲、現在卻也乾的有聲有sè的表弟,想了想,上來拍拍他肩膀“博盛,除了擔心,你可有害怕……或者是後悔的念頭嘛!”

潘博盛對於這個問題顯然有些意外,不過低頭稍一考慮,立刻堅定的抬起頭來“大哥。這裡有什麼值得我害怕……男兒七尺之軀,能做這驚天動地的大事業,若這還要後悔,我想我唯一後悔的,就是沒有早跟隨秦大人,我們的所作所為,為國為民,足以青史留名。無憾!無憾!”

他說罷這幾句,甚至沒有看歐陽慶一眼,立刻轉身而去,歐陽慶嘴角微微一揚,也是掉頭進入後院,此刻。後院的屋內早已密密麻麻的擠滿了他帶出來的特別行動隊的jing兵強將。

小隊長董成魁梧的身上還是穿著一身舊襖子,這些時ri的蹲守,這衣服顯得髒兮兮的,不過卻絲毫無法影響他身上那股子銳利的氣勢。

看到歐陽慶進來,他忙放下手中的熱茶碗。“大人,翁同龢那裡肯定有所行動了,我看到接二連三的馬車從後門出去,派了兩個人跟去,一會兒應該有迴音……慈寧宮派在翁府後門的侍衛要去追寶廷的車,我只好出手把他們擺平了。按照慣例,到天亮後接班的人估計才會現問題!”

歐陽慶對於董成做事的縝密自然是十分的讚賞,他仔細聽完之後,有細問了幾句,這才正式下達命令“鑑於目前的事態展,決定將第一預案付諸實施,時間。就定在明ri清晨……”

斗轉星移,ri夜更替,一夜之間不過是朝夕瞬間而已,但這1886年12月27ri之夜,醞釀的卻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凌晨天矇矇亮之時,津門碼頭上已經人影綽綽,一艘領航的蒸汽火輪已經拉響了汽笛,水手正在緊張的解除纜繩,完成的最後準備。

站在火輪側面的瞭望臺上,身上穿著厚厚冬衣粵軍6師提督周瑞東正拿著望遠鏡觀察這不遠處緩緩的船隊,十二月的江風可謂是凜冽,不過此刻對他確實毫無影響,就是他身後林立的衛兵雖然臉吹的通紅,但是一個個都是jing神抖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