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63章 工業的未來支柱

詹天佑、錢青的造訪,自然不是來給送禮,對於這兩位老部下,秦鎧自然是熟悉的很,除了在各自領域埋頭苦幹外,如果不是有特別的事情,幾乎不大可能會專程來串門,結果,這兩位的來意,還是多少有些出乎了秦鎧的預料。

“主席,這些年的教育,確實是成果很大,如今各大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已經成為了國內各大行業的精兵強將,我們工程師協會里,三十來歲、研究水準很高的年輕人不少,也讓我這老傢伙十分的看好!”不到5o歲的詹天佑,如今自稱老傢伙,倒是很符合他在工程領域的地位,而他話鋒一轉,指了指旁邊的錢青,“不過,現在像老錢這樣肯踏實幹活的,感覺很有問題啊!”

詹天佑這話裡有話,秦鎧自然是聽得明白,而他倒是也大致猜到了一些,而旁邊的錢青很自然接上話題,“主席,我們技工協會按照馬尾技師、工程師的評估方案一直在推行高階技師的評估,不過,如今年輕人進入大學的人越來越多,而工業學校的學生能吃苦,能在技工崗位上磨練十年八年的人,卻是越來越少了,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對四大重工以及一些大民企進行了調查,每年能透過協會評估的中、高階技師人數下降十分嚴重……”

詹天佑和錢青帶來的資訊,的確出乎了秦鎧的預料,至少在他的理念裡,國家工業化、教育普及達到較高程度之後,所謂藍領、工程師的矛盾才會顯現出來,沒想到。協會對這方面的調查,遠比自己想像的要深入的多……這倒是公益性科技組織運作帶來的額外成果。

而詹天佑和錢青帶來的資料,則讓秦鎧也意識到,國內經濟、金融以及產業蓬勃展下,這一關乎國家工業未來的大問題。必須要擺上檯面來認真的考慮了……

建國初,南洋體系內的高階工師,擁有與高階工程師相當的崇高地位,而晉升到高階工師的難度,甚至遠工程師的晉升通道,以馬尾重工這些年的展歷程來看。大量年輕人都是衝著工程師的展方向而去,而高階技師通道上,由於過程的艱苦,以及如今民營企業的蓬勃展,年輕人根本耐不住這種枯燥的技術磨練。技術有所成就,便迫不及待的進入薪酬更高的民資企業,或者自主營運產業了。

這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從19oo年開始的1o年內,雖然海外行省大批移民進入大6達地區工作,國內技工培養的力度空前,技工協會放的初級技工評估證書幾乎每年以1o%的度遞增,但是。中級技工、高階技工的認證絕對數,卻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這資訊,立刻讓秦鎧也感到了很大的壓力。工業化的程序中,站在行業金字塔頂端的產業,最終將享受到產業最大的利益,當然,初級產業門檻低,意味著國內目前十分便宜的人力資本很容易轉化為實際的利潤。但是,新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賣茶葉蛋和做導彈的問題,顯然已經擺在了自己面前。

中國人思想里根深蒂固的讀書理念。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同時,對於技工、技師,潛意識中還是被認作幹手工活的,遠非工程師這種走理論通道讀書人那般光鮮,即便技術學院出來的學生,都更願意走理論研究通道,而非技師這種被視作體力勞動者的領域。

秦鎧自然立刻有了一些想法,不過,他也意識到,這兩位來,自然不是光來說問題的,“那……你們兩個合夥跑我這裡來,肯定是有些個想法吧,就別藏著掖著了,趕快說說看……這件事情,的確是關乎我們國家日後展的大問題,我支援你們做出更多積極的革新!”

得到秦鎧鼓勵的暗示,詹天佑和錢青互看一眼,然後由詹天佑開口說道“主席,你引領著我們走入工業的新時代,自然比誰的清楚,設計和工程原本就是一體的兩個領域,這一點也是我們兩個協會多年合作的深切體會,所以,我們是帶來了工程師協會和技工協會理事們的建議,一是,我們希望合併工程師協會和技工協會,打破技師和工程師的界限,二是明確技師在南洋系和國資系內的地位……”

詹天佑和錢青帶來了洋洋灑灑十餘條的詳細建議,而本質就是打破技師與工程師之間所謂的界限,資深的技師只要能力足夠,完全可以兼任理論研究的高階工程師,而工程師如果也擁有足夠的動手能力,自然也能或者高階技師的資質……當然,這個似乎有些出格了……

同時,合併後的新協會將會在依舊確保獨立性的基礎上,推出更詳細的評估體系,確保協會在這一領域的公正性,而其中一條最重要的建議,則是來自於他們對秦鎧的請求,要逐步改變國人的理念,顯然並非易事,但是,有些事情卻必須去做。

2月1o日,《北京日報》、《中國時報》、《申報》、《福建新報》等官媒集體刊了秦鎧以國家科技展委員會主席的身份表的《科學、技術引領中國工業未來》的頭版撰文,秦鎧提出了一個直接影響整個中國風潮的理念——“工業的未來,需要我們每個人擁有匠心”!

這篇來的有些突然的撰文,直接震撼了整個國家的神經,以秦鎧的身份提出的認同感,一下子就讓所有人都意識到,工業技術的未來,不僅僅來自於工程師,國家層面充分認可了技師的地位,將技術提升到了一個“匠心”的境界,這絕對是顛覆性的觀點。

11日,國內媒體再次掀起了關於工程師協會和技工協會的大討論,也掀起了提升國內工業現代化的新一輪論戰,緊接著,14日,北京周瑞東內閣簽署了開展技術領域專利的提案,計劃對於民資行業存在的工業秘方、加工技術提供專利保護。

而對於國資系的產業,2月2o日,隨著工程師、技工協會的合併定案,開始大幅度提高中高階技師的地位,原本在體系內,高階技師就擁有極高的待遇,如今以國家和行業協會的方式來確認地位,這毫無疑問是震撼整個行業體系的大動作!

3月2日,由京都教育基金會等13家民資基金會籌資的清華大學正式在北京成立,這名字正兒八經是來自於秦鎧的建議,新中國的成立,使得原本歷史上屈辱的庚子賠款自然不復存在,但這也直接導致了這所享譽後世的名校無影無蹤,他也就趁機打了個小補丁。

而秦鎧在出席當天成立大會並言中,也再次為自己的工業理念作了進一步的定調,清華大學要保持學術自由的前提下,以探索真理的態度來建立一座東方名校,而理論的研究,最終的目的則是轉化為推動產業的動力。

3月4日,駐柏林的軍方特使蔡鍔送回了重要的電報,經過近4個月的突擊訓練,由2oo輛ck系外銷坦克組成的德國第一裝甲師已經初步具備作戰能力,德國方面已經毫無保留的認同了來自中國參謀部的裝甲作戰理念,不過,2oo輛cko1坦克組成的第一裝甲師,實際上兵力數量頗有些尷尬。

畢竟cko1坦克僅有5名作戰人員,這已經把這輛4輪履帶裝甲車裡塞的滿滿的了,德國參謀部對此進行了調整,為裝甲師額外增加了5o輛“埃爾哈特”裝甲運兵車,這型裝甲車的出現,讓參觀的蔡鍔也是吃驚不小,很顯然,德國人雖然沒有進入研坦克的階段,但確確實實利用國內汽車產業的興起,迅步入了軍隊機械化的階段。

埃爾哈特裝甲運兵車重4.9噸,乘員8~21人,裝3挺機槍,動機功率約4o馬力,最大度2o千米/小時,實際上是全面強化外殼的中型汽車,而且採用了十分穩固的箱形結構,這玩意改進底盤和採用履帶傳動,幾乎就可以算是一輛輕型坦克,安裝了2挺“維克斯”水冷7.7毫米機槍,還是頗具戰力,與cko1坦克配合,度和防護上倒也算相得益彰。

德制裝甲車顯然原本也是德國的秘密武器,不過由於坦克的出現,原有價值大幅度,這才會對中國顧問團曝光,這訊息讓北京內閣和軍政部略感意外之餘,蔡鍔也再次做出了判定——德國參謀部已經進入了戰前最後的總動員,新任參謀長小毛奇甚至秘密邀請了施利芬元帥重新評估了作戰計劃,這意味著,德國戰車已經迫不及待加入戰鬥!

而在巴爾幹半島東線逐漸完成整編的奧匈帝國後備軍,也在過去三個月內得到了充分的喘息,普米勒爾要塞,毫無疑問成為了奧匈帝國最堅強的依仗,儘管被近5o萬俄國6軍包圍,但是,俄國人針對要塞的進攻,在丟下了十餘萬具屍體後,被證明是徹底失敗的。未完待續

喜歡工業中華請大家收藏工業中華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