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56章 東線絞肉機

來自巴爾幹東線的戰報,立刻讓北京軍政部內的氣氛凝重起來,如今擺在沙盤上的戰局,奧匈帝國在兵力上顯然並無優勢,一個半軍團對2個半軍隊,俄國人整整多出一個軍團,以俄羅斯帝國的編制,那就是3o萬以上的巨大兵力優勢……俄國佬的戰術,一直就是以人數上的優勢來彌補其他一切的不足!

但是,整個東線能讓雙方投入幾十萬兵力展開戰役的地區,其實十分的有限,竟然如此迅的分出勝負,以軍事戰略的角度來看,實在有些難以置信……而一旦這一訊息確認,那整個巴爾幹地區的戰局將生巨大的變化,俄國人將會迅奠定軍事上的優勢。

更要命的是,一旦奧匈帝國無法抵擋住來自俄羅斯帝國的進攻,原本就處在牆頭草位置的羅馬尼亞、奧斯曼帝國也會迅擺正自己的位置,沒人會願意與一個毫無實力的國家達成軍事協作意向,而戰爭機器在如今的巴爾幹半島就是最直接的驗證。

當晚的北京軍政部內燈火通明,對歐戰局勢的進一步預判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到了第二天凌晨四點,秦鎧被政務官匆匆趕來的報告聲叫醒了,德國方面送來了來自匈牙利東線的最新戰報,奧匈帝國確實吃了一個大敗仗,不過,情況的預期,倒是出人意料的好於原本的最壞打算。

奧匈帝國東線戰役指揮官康拉德大公,顯然是德式進攻戰略的堅決執行者,雖然面對兵力上的劣勢,但顯然康拉德大公對於奧匈國防軍的戰力信心十足。依然制定了右翼進攻、左翼防禦的進攻性戰術,在右翼投入了第三軍團的2個軍7萬兵力準備攻擊東線對方兵力難以展開的達丹克爾高地,而左翼除了參與西線防禦的兵力外,他依然投入了17萬大軍準備對抗預期中的猛烈進攻。

但是,戰事推進完全出乎了兩方司令官的預料。雙方制定的計劃顯然都出現了嚴重的偏差,他們假設的每一件事都與事實出乎意料的正好相反,俄軍右翼對準康拉德的左翼,俄國人認為奧匈帝國主力不應該出現在這一區域,因為穆卡切沃以西的山區,並不適合展開兵力決戰。而俄國人基於這一考慮,同時希望將戰線向東線側翼開啟局面。

所以,康拉德的右翼正準備展開進攻的兩個軍,很快現自己面對的不是敵軍的側翼,而是近2個集團軍的絕對主力。結果,戰爭的第一天,一場一面倒的戰鬥爆了,奧匈帝國第三軍團第十一軍先頭警衛部隊進入達丹克爾高地後,就與剛剛爬上山頂的俄國軍隊突然交火。

短短4個小時的激戰後,塔內夫河谷周邊的十幾個高地上,雙方展開的幾乎全方位的激戰,戰鬥從最初的15oo米最終演變為一場近距離的肉搏戰……而即便是伊萬諾夫將軍沒有預料到戰爭爆得如此迅。但人數上佔據絕對優勢的俄國第四集團軍、第五集團軍一部直接從側翼攻入了奧匈帝國左翼的側後位置。

面對被切斷退路的威脅,原本奧匈帝國計劃中的進攻最終演變成一場跑步撤退,以至於俄國兩個集團軍的後備師都未進入戰場。戰鬥已經結束了,第三軍團兩個軍撒丫子竄到了達維茲尼察河一線,雙方在兩座奧匈國防軍搭建的浮橋前方展開了浴血奮戰!

一方是拼了命了要脫離戰鬥,另外一方則是趁勝追擊,所以戰鬥的結果已經毫無懸疑,入夜後。康拉德大公派遣的援軍依然看不到影子,而俄國人野炮團已經在幾個小時後趕到了激戰前線。所以,第三軍團右翼指揮官庫司馬克將軍毫不遲疑的命令摧毀了浮橋。

達丹克爾高地戰役揭幕了整個東線戰場殘酷的戰爭規則。是役,奧匈帝國第三軍團遭到了重創,擔任進攻任務的原本就是軍團的核心主力,撤離到達維茲尼察河以南的兩個軍除了師級建制尚存外,兵力損失7成以上,基本喪失了繼續作戰的能力。

5萬奧匈帝國國防軍,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覆滅在東線戰場,這樣的戰損,顯然震驚了北京軍政部內的大批中國軍人,雖然歐戰的規模可能是空前的,但這樣的戰損,還是大大出了原本大多數人可以想象的,同時,這也在執掌中國軍力的這個最前軍事機構內激起了更狂熱的討論。

2o日,遭遇右翼潰敗的奧匈帝國東線指揮官康拉德大公顯然意識到自己軍事佈局上的問題,不過,擺在奧匈帝國軍隊面前的戰局,已經讓他同時意識到另外一個焦點——改變戰略已經不可能挽回第三軍團的損失,即便抽調左翼的軍力,也不可能將右翼俄國軍隊主力擊潰或者擊退。

康拉德曾指望取得的重大勝利,如今顯然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崇尚進攻戰略的奧匈國防軍,並沒有取得預料中的成果,反而是遭遇了失敗的危機,而且危機來的如此的突然!俄軍在數量上的壓倒優勢日益對奧軍不利,不過,好戰的康拉德大公顯然並未受到失利的影響。

當天,他向帝國參謀部參謀長博爾弗拉斯拍了東線戰報並轉呈奧皇御覽……在我一生中最嚴峻的時刻,我收到了您19日對我過於讚譽的信。我趕緊覆函,僅想補充指出,就在我寫信之際,會戰正在進行,此戰將決定我君主國的命運……

命運之神似乎再次向康拉德大公伸出了橄欖枝,俄國第四集團軍在正面擊潰了奧匈帝國左翼部隊後,卻意外的陷入了新的困境,因為高地旁塔內夫河谷的複雜地貌,原本俄國人預期的水上運輸通道並未得到施行,而要翻越高地丘陵運輸重灌備的計劃,顯然完全無法滿足前後緊隨的兩個俄國集團軍的需求。

21日,伊萬諾夫將軍向第四集團軍出命令。要求他們立刻展開攻勢突破奧匈帝國岌岌可危的達維茲尼察河一線,但是,薩維扎大公顯然對於這樣的命令完全不滿意,突前的第四集團軍在過去一天內僅僅獲得了遠低於預期的運輸工具,而當天對達維茲尼察河的偵查。以及突然密集的奧軍無線電報資訊,都讓他擔心對岸奧軍增援可能已經抵達。

雙方的重武器顯然都無法投入戰役,所以在接下來的四天內,僅僅進行了試探性的進攻,等薩維扎大公確信剩餘的運輸工具和剛趕來的後續人員已經抵達自己可控範圍時,薩爾扎大公作出了與伊萬諾夫將軍完全不同的戰略進攻。他下令俄國第四集團軍向西跨過與達維茲尼察河垂直的桑河,抵達達普熱梅希爾以西的位置,在這裡他可以截斷奧軍向西透過克拉科夫走廊的任何退路。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讓開了正面進攻達維茲尼察河防線的位置。將下一輪主攻的任務交給了之前一直拖在側後的第五集團軍三個軍,薩爾扎大公擺明了一個態度,他可不願意自己的軍團在接下的進攻中遭遇太過激烈的抵抗,現在,顯然是第五集團軍上場的時刻了!

戰局就在這麼不經意間出現了變化,薩爾扎的俄國第三集團軍突進方向並非沒有道理,事實上,當一週後近3o萬俄國大軍出現在奧匈帝國右翼防線西側時。確實造成了幾乎導致崩潰的巨大壓力,不過,對於奧匈帝國左翼的康拉德大公而言。他所轄的17萬大軍卻獲得了至關重要的幾天緩衝期,而集團軍的後備軍也獲得了向前增援即將崩潰第三集團軍的時間。

22日,當薩爾扎部還在維茲尼察河一線偵查奧匈第三軍團防線的時刻,雖然第三集團軍進攻部隊的潰敗並無法斷定他們遭遇了俄羅帝國的主力部隊,康拉德大公斷然改變了原本的計劃,一切匯總的資訊都預示著奧匈帝國目前兵力上並不具備優勢。但他顯然堅信,既然右翼陷入防禦。那在左翼的冒險將是值得的、也是必須的。

23日凌晨,跨過克拉希尼克山脈的奧匈帝國第一集團軍充分揮出了奧軍高效的軍事排程效率。一夜間向北推進的21公里,併成功的進入克拉希尼克與維斯圖拉河之間的平原地帶,沿途只遭遇了小規模的俄國軍隊阻擊。

在平原上,奧匈帝國第一集團軍終於撞上了佈防在這裡的俄羅斯帝國魯斯基第三集團軍14軍的防線,等俄軍指揮部獲悉奧軍進攻方向的訊息時,面對平原上四面包抄而來的奧匈帝國國防軍,俄國第14軍完全失去了可以依賴的人數上的優勢,雙方投入交戰兵力比達到了1:3,而且,奧匈帝國騎兵師已經繞行到14軍後方,準備切斷他們退回克拉希尼克的退路。

所以,俄國第14軍在激戰3小時後,不得不在堅守待援與撤退間進行抉擇,最終,23日中午前,14軍的防線崩潰了,俄國軍隊瘋狂的竄出陣地向北面的克拉希尼克撤離,而受到14軍撤離的衝擊,不妨在他們側後保護補給線的俄國第13哥薩克騎兵師並未接戰也直接向後撤離。

24日,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分別對外宣佈取得東線作戰大捷的訊息,雙方都宣稱殲滅對方5萬人的戰果,同日,面對如此慘烈的戰爭局勢,德國再次向俄羅斯帝國出警告,如果俄國6軍繼續侵入奧匈帝國領土,德國將考慮採取軍事行動!

對此,聖彼得堡進行了十分強硬的回應,宣稱將繼續向俄國、奧匈、德國邊境增兵8o萬,將戰爭推進到底,徹底消滅任何對塞爾維亞擁有軍事威脅的對手!而同日,法國百里安內閣也出了強硬的表態,表示將增兵東北防線,如果德國對俄國展開軍事行動,法國也將毫不猶豫展開反擊。

歐洲各國口水戰與鋼鐵戰同時展開之時,德國工業重鎮不萊梅迎來了數艘懸掛著中國國旗的新型貨船,甲板上高高堆砌著整齊的鐵皮箱子,這讓前來接洽的德國外交大臣施萊爾倍感驚訝,作為一個在遠東崛起的外交大員,他自然沒少看到來自東方的奇蹟,很顯然,這必然是一種來自遠東的新技術……而這一技術目前顯然僅僅用於軍事用途。

而在他身邊,一個面容略顯消瘦卻身姿挺拔的年輕中國軍人平靜的看著龐大的船隊緩緩駛進,但看到高高飄揚的紅旗國旗時,一絲激揚的神情還是不經意的掠過他的臉龐。未完待續

喜歡工業中華請大家收藏工業中華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