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5章 非暴力革命

作為大清唯一二品頂戴的英國人,赫德對於這個封建王朝的那套玩意自然是瞭解的很,恭親王傳達的意思,自然就是代表著這個朝廷最終決定,但是這5的進口關稅那是《中英天津條約》裡英國人強加給清zhèngfu的條款。

而美國人按照5的關稅那也是依據《中美天津條約》條款最後一款,所謂“清朝有何惠政、恩典、利益施及他國或其商民,無論關涉船隻海面、通商貿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為該國並其商民從來未沾,抑為此條約所無者,亦當立準大合眾國官民一體均沾。”

赫德正在考慮大清國這隨意違反當初條約的後果,臉上不免露出遲疑的神sè,考慮了第215章非暴力革命片刻才婉轉的問道“六王爺,我兩個問題,我想還是需要您親自來做決定的,關係重大啊”

恭親王奕眉頭一皺,追問道“何德先生,有什麼難處嗎。”

赫德直了直身子,直視這位大清最有權勢的親王,“這關稅的協議,那是依照天津條約的約定而行,當然,先於我們雙方之間協議的《中美天津條約》中,並沒有規定這關稅的問題,但是依照這最後一款,必須與大英帝國商品享有同樣的稅率”

這絕對是徹徹底底的無賴條款,不過卻也堂而皇之的列入國家之間的條約,不過時隔多年,朝堂上的大佬們早忘記了2o年前的傷疤,對於洋人依舊保持的高高在上的尊貴,在滿清權貴的眼裡,那些勞什子的條款,咱大清願意遵守就遵守。

這次給美國人打了臉,這朝廷上下、百姓草民可都需要朝廷挺直了腰桿,最重要的是,那些個的輿論甚至透過běijing城的貴族老爺們透進了宮裡,這惱了太后,那才是天大的事情了,所以這次對美國人進行關稅懲罰那是箭在弦上、不第215章非暴力革命得不了,違反條約算個球

恭親王奕整肅面容,朝南一拱手,“赫德先生,條約中可也白紙黑字寫著,‘中華大清國與大亞美理駕合眾國因yu固存堅久真誠友誼,明定公正確實規法’,現在美利堅國對我大清之絲綢課以重稅,已經違反這當初之公正原則,所以必須予以嚴正對待”

這件事情上,與洋人打了幾十年交到的恭親王自然也是思量過的,現在的大清可不是26年的武備了,百萬之眾可都多有裝備洋槍洋炮,而且法國人那邊咱也沒怕過,害怕那不如法國的美利堅嘛

而且這些年泰西諸國的交涉,以及結交各國公使,讓他早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些泰西列強最想做的,就是安安穩穩透過與中國的貿易賺錢

赫德顯然對於提高關稅並無太大興趣,不過對他而言,這件事情無疑把他也推在了風頭浪尖之上,這對於大英帝國並沒有太多好處,而且出於對清帝國負責任的態度,他認為這樣必定會引一場中美之間的經濟糾紛。

再與恭親王奕進行一番討論之後,恭親王倒是接受了赫德提出來的一個建議,這次提高的稅率提的太高,有可能會引美利堅國的強烈反響,建議逐步提高關於美國洋綢的關稅,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步到位

běijing城就是一個大篩子,這個訊息不出兩個時辰,果然就已經傳到了美國公使馬芬那裡,對於清zhèngfu竟然如此公開、大方的違反了之前的《中美天津條約》,這位公使也是有些意外,他立刻趕到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拜見奕,提出了抗議。

不過這毫無用處的外交抗議,很快就成了經常少爺、茶客們的談資,馬芬公使自然立刻拍電報,把這突入起來的訊息送往國內,要知道,現在正是生絲收購的旺季,美國商船正在源源不斷從國內趕來,準備賣出洋綢,收購生絲,很顯然,這個意外的時間,讓他這個美國公使十分的不爽。

比起馬芬來說,趕到上海口岸準備收購生絲美國商人傑佛遜卻顯得更為不爽,往年的現在,正是生絲收購的旺季,以往到達上海的話,很快就能從各家洋行以合適的價格採購到各種品質的生絲,幾乎幾天就能完成採購起運洛杉磯。

但是,這次到達上海港之後,之前聯絡好的中間商馬丁匆匆趕來告訴他,上海口岸的生絲早一個月就收購一空了,現在還有少量生絲從周邊各地過來,但是根本不足以滿足市場上的需求,價格更是一ri一價,現在的價格已經比往年漲上了5成。

聽到這個意外的訊息,讓他十分鬱悶,等貨的時候,親自跑了幾家洋行一問,果然是如此,只得在船上安心等待馬丁備齊貨物,好在運來的一船絲綢品、工業品銷路不錯,中間商馬丁以非常合適的價格全部吃下了他運來的“洋綢”,這些進價便宜的絲綢,運到中國內地後,就能以獲得兩倍的利潤。

這些所謂的“洋綢”,蠶絲含量不足一半,自然成本低廉,而且更為離譜的事情是,這些絲綢進入大清國內的流通後,只要是洋商經營,則一路上的不在繳納各省厘金,而國內生產的高品質絲綢用,經過層層關卡收取厘金後,這商賈根本無利可圖,更加無法與“洋綢”競爭。

不過現在這生絲卻完全沒有門路收購,這讓他鬱悶異常,這一個月,倫敦交易所生絲交易價已經漲了兩成多,看趨勢還要繼續漲,……ygd,這些該死的中國商人難道有錢也不要賺嘛

這時候他洋行裡一個小買辦卻給他引薦了一個人,據說此人在上海灘有著莫大的影響力,或許能幫他解決這購買生絲的途徑,聽到這個訊息,馬丁立刻跳了起來,跟著這買辦去跑他的門路了,有路走可比坐著乾等強太多了。

方浜中路上,是上海灘有名的洋行集散地,來自各地的商戶從碼頭上運來的各式土產圖到這裡來銷售,靠近街口的一家鋪面足足有5o米的大商家,門口掛著一塊大大的招牌——阜康,此時街上人流攢動,南來北往的路人走過時,總要回頭看上幾眼,若有一二人同行,必定要議論上幾句。

“看看……這就是胡大善人的鋪子,真是偌大氣派啊”

“難道是……胡慶餘堂藥號的胡大善人?”

“自然是啦看到掛出來的招牌沒那可是左大帥給提寫的牌匾,鐵畫銀鉤,殺氣沖天啊”

“……”

這是胡雪巖在方浜中路上的老店,這次收購各地運來的生絲就在這裡交割,早在net末時分,他就派出大批人手,到江浙一帶的生絲產區大量訂貨,而且都是付的現銀訂金,這可是說是一步妙棋,洋商根本不會到產地來收購生絲,而是坐等各地絲商運到賣場再以種種理由進行刁難,或者用品質問題、或者用顏sè問題,坐地砍價。

果然到了8月間,生絲上市之時,江浙一帶生絲產量十之仈jiu落入胡雪巖的囊中,已經囤積了近三百萬包生絲,價值白銀18oo萬兩,現在還66續續有各地絲商按照當初的定價送來成品,這上海周邊數省之地的生絲,幾乎都被胡雪巖掌控。

而跟風入股的商家更是放心大膽跟進,胡雪巖早就把各家的大掌櫃找來密議過了,此番阜康出貨,會調集各家貨物一併清倉,所以無需擔心,而這次的生絲囤積,只為一件事,拿回國內生絲評定品質和定價的權力,否則這生絲和絲綢產業永遠只能跟在洋人的屁股後面。

到了正午時分,幾個五十來歲的老者正在逐一開包檢驗生絲品質,正在進行生絲鋪面裡的茶桌旁已經擠滿了各地來的絲商,這些江浙商人匆匆趕到上海,為的就是手裡頭收購的幾十包生絲,趁著這會兒功夫,都在交換著他們生意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