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61章 江南重工的新成果

用厚積薄來描述江南重工,毫無疑問是非常合適的,這座屹立黃浦江邊已經過45年的中國第一代重型工廠,雖然最初僅僅是洋務運動的產物,雖然在最初的3o年展中,充斥了中國式工業模式的各種誤區,但是,這裡確確實實培養出了中國第一代工業人才,也正是基於技術的積累,這次,江南重工拿出了一款讓秦鎧也意外的火炮產品。

工業化,絕對不是拍腦袋的設計能夠一蹴而就,這一點,秦鎧一路走來,有著比這時代任何人都要深刻的認識,從3o倍徑主炮開始,馬尾火炮廠用了整整15年將口徑提高了兩英寸,又用了接下來15年這一幾乎堪稱繁盛產業新時代的黃金時期,才將艦炮口徑再次提升了1.5英寸,即便是火炮倍徑的提高,每一次提升,也都意味著重大的技術進步。

年初在四大重工鋪下龍骨的晉級戰列艦,也不得不充分考慮主炮的瓶頸問題,最終捨棄採用馬尾重工正在攻關的15寸主炮,也正是擔心新型主炮屆時無法透過驗收,畢竟,戰艦的船體結構,以如今四大重工的水準以及國內豐富的產業工人資源,尤其是國內軍工產業一貫的高效決策體系,估計最快在明年年初就能進入舾裝階段。

但是,短短一年、或者是兩年的時間裡,寄希望於提供15寸主炮的可能性是在是微乎其微,與其到時候被迫選擇縮水主炮,設計師們情願在已有技術上挖掘潛力,所以才清一色選擇了已經技術成熟的13.5寸主炮。畢竟,即便口徑不加大,如果主炮的倍徑能夠獲得突破,炮彈的威力同樣會獲得充分的提升。

對於中國軍工體系下的火炮研,秦鎧其實早已經將一整套包括套筒、炮管應力調整、炮管鑲嵌塔在內的技術都應用到馬尾火炮廠的早期建設中。而江南重工系的火炮研是在建國後由馬尾重工進行援建的,自然也就繼承了一系列來自馬尾的火炮技術。

但是,科學和工程是有著很大區別的兩個東西,原理性的東西,以如今四大重工以及各大院校2o多年間培養的大批人才,要吃透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到了工程學上的產品,卻要從科學轉變為工程品,卻有著太多太多需要慢慢摸索的工程學問題。

就如江南重工系的火炮工廠,在之前的進15年間,江南重工所屬的火炮工廠。主要承擔的是6海軍各型火炮的生產,但在火炮技術上的成果,卻善乏可陳,不過,就在馬尾重工和馬尾實驗室全力進行15寸大口徑火炮的技術攻關時,江南重工的火炮研究所終於拿出了基於13.5寸火炮技術的加強版,48倍徑艦炮。

同時,基於新艦炮。江南重工一下子拿出了兩型新式炮彈——重68o公斤的鎢鋼被帽穿甲彈和56o公斤的加強型高爆彈,這也讓江南重工躋身重炮研俱樂部之列。而之所以讓秦鎧驚訝的是,並不僅僅是江南重工在火炮倍徑上的技術成果。而是江南重工與軍方合作,對炮彈技術的研究。

中國海軍海軍艦炮口徑的標準彈重是554公斤,所以,這次江南重工提供的加強型高爆彈上的改進,其實更多的是透過被帽彈頭和鋼芯的引入,增加高爆彈的穿甲能力。經過試射後,效果還算不錯……但是。68o公斤的鎢鋼被帽穿甲彈,這重量已經遠現役的海軍穿甲彈。

現役的海軍13.5英寸被帽穿甲彈是由馬尾火炮廠研和生產的。具備在9ooo米距離上擊穿廣州級戰列艦水平主裝甲帶的能力,由於廣州級戰列艦全面採用了滲碳裝甲技術,並且採用了全斜面的裝甲安裝技術,這一打擊能力已經是非常的不俗了。

不過,北方艦隊在過去近十年間的戰術訓練中,光是海上試射燒掉的錢和打壞的炮管子,都足以建造一支小型近海防衛艦隊,當然,這樣的消耗是有回報的,不僅僅是戰術訓練上的,而且還催生了軍方與江南重工在火炮技術上密切合作。

北方艦隊反饋的資訊顯示,長安級戰列艦13.5寸、4o倍徑的主炮,相比無畏級戰列艦12寸、45倍徑主炮,擁有更精準的遠端打擊能力,而這也正是江南重工為自家第一代火炮產品配置兩種型號炮彈……而且,其中一款炮彈擁有驚人彈重的原因。

戰列艦上使用的重彈,秦鎧自然完全不陌生,但事實上,秦鎧並未在任何情況下提到過這玩意,而原因卻很簡單,畢竟,越重的炮彈,也意味著同等射藥情況下,出膛度將會越慢,當然,也有辦法增加出膛度,那就是增加射藥的,把4個射藥包增加到5個、6個……但到時候,到底是開炮還是自爆,這可就難說了。

但相對度可能較低的重彈,事實上遠非一無是處,較低的出膛度,並不意味著射程降低了,只要增加仰角,同樣可以打到更高出膛度輕彈的射程,而更重要的是,空氣阻力是與度的平方成正比的,越高的度,就意味著將遭遇到更大的阻力,也意味著損失掉越多的動能。

這最終決定了,在遠距離上進行的艦隊戰鬥,重彈將會展現出越輕彈的巨大優勢,度上的劣勢,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成為了優勢,長距離飛行後,輕彈損失的動能遠重彈,而重彈在遠距離上,更是具備更穩定彈道、更高精度的絕對優勢,恐怕唯一影響重彈效能的,只是彈體的結構強度而已,而它保留的動能則具備更大的殺傷力。

問題是,這一切的前提,在於艦隊決戰的遠距離……長安級戰列艦進行的訓練射擊,固定靶也未過米,雖然長安級戰列艦已經改裝了騰龍ii系綜合火控,而且也進行了大量實彈射擊演練,甚至進行過過2萬米的齊射訓練,但實戰效果卻只是差強人意。

中國海軍要保持優勢,就必須不斷強化遠距離作戰能力,這一點上,早已經是所有海軍軍官的共識,但要付諸實施,卻遠非想象那麼簡單,即便是工程學上不斷進步,即便是龍系列綜合火控取得了一個接一個的成果,但每個人都有著極強的危機意識——不進步,就意味著退步。

歐洲持續的軍備競賽,催生了讓秦鎧也驚訝的造艦度,已經擁有7艘無畏艦的英國海軍,顯然加大了造艦度,根據情報司的訊息,在英國國內一面倒的呼聲中,英國內閣剛剛批准建造的8艘無畏艦的計劃,雖然暫時無法探知英國人的設計方案,不過,根據前序列無畏艦,倒是可以推敲一二。

而4個月前剛剛下水的美國無畏艦特拉華級,也未這場歐洲軍備競賽添了把火,畢竟,一直來都只配給皇家海軍提鞋的美國海軍,也已經步入無畏艦時代,而且在特拉華級上採用了一系列讓英國人也有些驚訝的技術,包括從德國購入測距系統和射擊指揮系統,同時,美國也擁有從英國購入的德雷爾機械火控系統,這讓這個新興海上強國甚至開始自主研新型火控。

這些新變化,雖然略有意外,但並未出預想,在確認了江南火炮廠產能後,兩天後,軍政部再次向四大重工下達了4艘改進型“晉”級戰列艦,在削減了不到12o噸的裝甲後,將全面採用新型的48倍徑、主炮,但是……重彈卻並未列入這次改進範圍。

而稍晚時候,江南重工火炮研究所拿到了一份來自北京的絕密公文,秦鎧在其中羅列了數種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重彈設計方案,甚至包括法國人制造的、彈體長達1.2米的級重彈,他的意圖則完全在公文中得以體現……畢竟如今展重彈有些個前,但是,為未來更大口徑主炮進行新型重彈的研,則完全是必要的。

而對於重彈設計的最重要求,他也再次明確了提高度的必要性,高重彈在如今的火炮口徑和工藝下,顯然不大可能,但是,中重彈,在強裝藥的情況下,加上更合理的彈體設計下,還是有可能實現的,而遠距離上,重彈的打擊效果,顯然是值得期待!

皇家海軍和美國人的戰列艦,如今的主裝甲帶都沒有過12寸,而且依照中國海軍的交戰模式,主力艦隊的交戰,正常情況下,必然會在米的距離上打響,這足以獲得巨大的優勢,即便是標準穿甲彈,也擁有足夠的破甲威力,但在,秦鎧顯然更期待更完美的遠端打擊,這必然又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騰龍系綜合火控的研。未完待續

喜歡工業中華請大家收藏工業中華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