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3章 北洋的算盤

天津,直隸總督府,天下督撫之的李中堂正在召集緊急軍議,自動秦鎧借道天津從大運河逆流而上後,作為手握天下第一大軍隊體系的淮軍領,此番對於秦鎧奉旨北上的舉動,他很大程度上是打著坐收漁利的念頭。

這等帝王家事,博古通今的他豈會不知道其中的兇險,這從龍之功自然是富貴無比,但是古往今來,能善始善終的權臣少之又少,周公、王莽也只在一線之間的差別,說實話,對於南洋體系義無反顧、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的奉旨北上,他多少有些看不明白。

這可不代表他對於這件事情毫無興趣,恰恰相反,李中堂不是沒有想過在帝后之後做出選擇第573章北洋的算盤,只是做出這樣的選擇實在是一件無比艱難的事情,尤其是現在的他,他的身後可不僅僅是自己的官位,而是整個龐大無比、體系內兵馬多大幾十萬之眾的淮軍。

最初時分,李中堂那是把寶押在了醇親王奕譞的身上,這其實是一招妙棋,周馥等人仔細分析後,無論是太后繼續垂簾聽政,對於這位皇帝的老爹,那也只是一個結果,那就是水漲船高的權勢……

只是,局勢的展卻讓他大跌眼界,原本的情況倒也還算正常,但是自從刺殺案之後,醇親王奕譞這樣的強勢人物也顯然靠邊站了,他一下子就感到完全沒法把握局勢,若是全面倒向慈寧宮,一是對於慈寧宮所支援的親貴體制,他還是有很有看法的。

加上這秦烈風搞了個什麼督撫密約,他看了之後也是覺得難以拒絕,可以說,這是天下督撫支援小皇帝奪權要求的回報,一旦落實,他這個天下督撫之,可以說是真正成為了權傾朝野的大人物。

不過。訊息傳來,這秦烈風的舉動還真是無比大膽,而且能量巨大,運河第573章北洋的算盤上源源不斷的船隻一路向北。負責探查津門碼頭的軍官回報,這幾ri北上的船隻,浩浩蕩蕩至少有七八十條,保守估計,至少有五千以上的兵力北去。

而現在獲得的最新訊息,廊坊那邊一直兵馬已經向北直入通州城,通州當ri據說生了劇烈的衝突。不過沖突爆的也快,平息的更快,這秦烈風的大膽行動,讓李中堂也是大呼看不懂,就算是奉旨北上,但是現在這舉動幾乎形同叛亂。

而這一次的軍議,除了招來了資深幕僚周馥、楊士驤外,更是提前讓周馥叫來了淮軍中另一個智囊級的人物、現任山東布政使的薛福成。而淮軍中將領更是濟濟一堂,他親自調鼎字軍提督潘鼎新來指揮直隸淮軍,而淮軍中的悍將李世鴻、張文宣也被他點名前來參加議事。

潘鼎新在中法越北戰事中頗受詬病。不過他本人算起來也是淮軍中老成的將領,而且資歷足夠深厚,一旦有戰事,這統領之職倒是需要他這樣的人物。

而張文宣是淮軍新銳中知名的勇將,素有練兵有法、勤政愛兵之名,而李世鴻則是軍中老將,中法之戰中,跟隨吳長慶在越北作戰,身先士卒領兵突入過法軍敵陣,在整個淮軍幾萬兵馬中算的上的表現搶眼的一支。

楊士驤把通州之事一通報。在座的除了事先知曉的李中堂和周馥外,其他人都不免表情奇怪……這還是堂堂大清王朝的京畿重地嘛?這兩廣總督秦鎧還真是膽比天大、行事更無所顧忌,這種事情,放在大清朝任何一個時期,都足夠定個謀逆的罪名,吵架滅九族都是輕的。

就算是按照中堂說的。這位秦總督似乎手上有朝廷的密旨,是鐵了心去běijing趟渾水的,只是這樣的行動,用一個詞來形容,無疑就是“出格”二字!

至於中堂大人為何會允許粵軍從津門而入,這顯然不是今天討論的議題,在座的都是聰明人,自然不會去提這檔子事情,今天中堂大人召集眾人,說的也很明白,只有一個議題,不管這秦鎧想幹嘛、會怎麼敢幹,現在拱衛京師的淮軍應該幹些什麼事情才是重點!

楊士驤話音剛落,潘鼎新第一開口說話了,幾年前他在越北吃的大敗仗,這位秦總督可也在越北督辦護國?軍,他至今都不知道,那一場打的鼎字軍崩潰的夜襲,是秦鎧搞的小花招,而他的覆滅,卻正是秦鎧崛起的大機會。

事後,吳長慶到了越北也是慘淡經營,不過,結果可比他好得多,至少越北的軍功,最後淮軍還是分到了好大一塊蛋糕,所以他對於這位秦總督可是大有意見,援了慶字軍卻沒給他鼎字軍撈到任何好處。

這一次,這位秦總督還真會鬧騰,竟然鬧到了淮軍的一畝三分地上了,雖然不知道老爺子是怎麼考慮的,不過既然要眾人商議,自己不放就先開一炮,“大人,粵軍這千里兵可謂是犯的兵家大忌,絕對是魯莽之舉,京師那邊十幾萬八旗軍,他們這幾千人馬那說得上話,遲早要被排擠出來,我看這秦鎧出的可是昏招!”

周馥聽這位軍中大佬說話還真是輕飄,心中卻有些看不起這位鼎字軍的大佬,這秦鎧起於微末,幾年間就成就了偌大的基業,現在雖然未必說得上與淮軍分庭抗禮,但是,他可是明白人,淮軍體系在這次的帝黨之爭中,能撈到的好處實在有限,而且還牽扯著太后遇刺案,若真是後黨獲勝,這好ri子還真有些到頭的味道。

但若是帝黨獲勝,到時候要爭奪中樞權力之時,恐怕就要落在這南洋之後啦,雖然不知道這秦烈風有些什麼手段,但依著他的看法,絕對不會是像潘鼎新所言的魯莽之舉,想到這裡,他開口提醒道“潘提督,這秦鎧雖然善於弄險,但是每一次都是留有後手的,切不可輕視啊!”

潘鼎新嘿嘿一笑,“周巡撫,若是在南方,要對付這秦鎧的新軍,我到是不敢輕言把握。只是,現在可是在直隸,咱們的淮軍的地盤上,若是要對付這粵軍幾千兵馬。就是困也能把他們困死啊,我們在固安、永清各有3營練軍,東安、武清各有2營練軍,只要固守城池,粵軍就沒了退路,在我們的重重包圍之中,而運河之上。讓水師堵住津門,難道他們能插翅飛出去?而且,三ri之內,就能從保定府、天津府、河間府調集至少兩萬兵馬!”

潘鼎新的分析倒也是十分在理,現在秦鎧的粵軍無疑是孤身犯險,若真是在直隸土地上有一番戰事,這後勤補給就是大問題,要知道。淮軍拱衛京畿的那可是有7o個營以上的兵力,分佈各處州府。

這時候,李中堂開口說話了。“琴軒(潘鼎新字)所言,我看從軍略而言,十分的妥帖,只是,此番秦鎧奉有密旨,若是真讓他賭對了,我看到時候可就只能任他進退了,恐怕誰也背不起這謀逆的罪名……到時候,恐怕這中樞的權柄盡入他手!”

李中堂話音一落,下面這些幕僚、將軍這才聽明白中堂大人真正擔心的事情。那就是南洋要壓北洋一頭啦,幾個軍將對這種事情並不在行,只能乾瞪眼聽其他人的意見,而席幕僚周馥卻在低頭沉思,並沒有先開口的意思。

李中堂轉頭看了看旁邊正在捋須品茶的山東布政使的薛福成,薛福成做了李中堂十年的執筆官。可謂是他早年的心腹,而且善謀略,已臨機斷事見長,這些年早也是淮軍中坐鎮一方的大佬,不過他潛心於研究洋務革新,在山東頗有作為,卻並不經常出入淮軍大本營。

五年前,薛福成在研究英國海軍後,提出了自己的對清帝國海軍展的展望,向李中堂呈上了《酌議北洋海防水師章程》,提出了對未來北洋海軍的構想,而之後中法戰爭更是應證了這位北洋智囊前的眼光,現在北洋水師展構思,幾乎完全就是依照薛福成當年的構想進行的。所以,在大事情上,李中堂還是非常願意聽聽這位當年執筆官的意見。

薛福成見李中堂諮詢自己的意見,他其實心中早有方案,只是他對這個兩廣總督秦鎧實在是瞭解不多,所以並未先開口,而是聽聽其他人的想法,不過聽下來,倒是讓他頗感意外,周馥對這個秦總督顯然評價甚高,而軍隊上似乎又與粵軍頗有些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