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章 謀劃青海食鹽

第二日,曹侒就派出騎兵去青海湖柴達木盆地附近尋找鹽湖。

柴達木盆地被群山所包圍的低地,又處於西域的中間位置,由於相比於河西走廊惡劣的條件,雖然青海通道直線距離稍近,但在通向西域的絲綢之路中,只能作為一條輔助性通道。

漢代,從漢武帝在青海設立臨羌縣和破羌縣(今樂都一帶),同時帶來了先進技術和文化。

西漢宣帝元年,令將軍趙充國引兵攻先零羌,同時實行屯田。

這時羌人分化為生羌、熟羌戶,羌漢雜居,促進了河湟一帶農牧業的進一步展。

西漢末年,王莽要西海羌人獻地稱臣,卑禾羌領良願同意讓出西海周圍的土地。

王莽在今海晏縣三角城設西海郡,置太守,下設五縣。

東漢建國後七、八十年,羌人移居甘肅隴東、陝西西部、寧夏南部等地,稱為東羌,以西地區的羌人稱為西羌。

曹魏時期在青海置西平郡(今西寧市)。從天水、狄道以西,黃河以南,均為羌人遊牧範圍。

晉統一後,仍設西平郡,並設將軍於茫拉川(貴南境內)挾制羌人。

公元397年至414年,鮮卑族勢力擴大,並在樂都、西平先後建立了地方割據政權,控制了數萬羌胡部落。鮮卑人的一支吐谷渾建立的吐谷渾王國,設立學校,選拔人才,開科取士,設定官職,開闢了東西交通通道,西寧成了交通要道。

四世紀為吐谷渾最盛時期,其範圍東西三千里,南北千餘里。他們與羌人雜居,從事遊牧。此時,青海廣大牧業區進入了遊牧封建社會的初級階段。

煬帝設西海郡及河湟郡,控制了青海湖東部和南部,吐谷渾“奉表稱蕃”。

隋末,吐谷渾人伏允率眾回到青海湖周圍。居住在邊遠的羌族,完全過著遊牧生活,與東部河谷地帶的民族相比,在各方面懸殊很大。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改西平郡為鄯州,任命刺史以控制青海。6世紀中葉,西藏的吐蕃日益強盛。

吐蕃領松贊干布擊敗了青海東部吐谷渾,完成了青藏高原的統治,建都邏些(拉薩),青海為吐蕃所轄。

公元638年,吐蕃與唐在松州交戰,互有勝負,松贊干布罷兵,向唐謝罪。唐遂應允和親,公元64o年唐太宗之女文成公主嫁於松贊干布。文成公主所帶的工匠、藝人、書籍,對青海、西藏的經濟、文化展影響很大。公元71o年,唐中宗之女金城公主嫁給吐蕃棄隸緒贊。

唐與吐蕃和好,並立碑於赤嶺,“交馬”與“互市”均在赤嶺。唐與吐蕃交往密切,青海便成了拉薩至長安的交通要道(即唐蕃古道)。

同時,唐的農業、牧業和手工業技術,漸漸傳入青海各地。唐末,吐蕃在青海地區的統治被推翻後,廣大牧區出現了許多小部落,形成割據局面。

公元11世紀初,青海東部的封建勢力擁立吐蕃普約後裔為王,稱“唃(音古)廝囉”,號為宗喀王,建都“青唐”(今西寧)。

兩宋之前,由於河西走廊的長期貫通性,柴達木地區不過是中原王朝統治下的普通領土或是羌人等其他各少數民族政權輪番更替的表演場,並沒有起到某些核心地區作用。

吐谷渾的活動範圍主要還在青海東部,柴達木成片的荒漠和鹽澤顯然並不是好的牧場

只要河西走廊還是可行的通道,從西寧北上祁連山就比西進更有吸引力

這一切在北宋與西夏之間的爭鋒中被打破。

宋夏對峙之際,西夏幾乎領河西走廊全境,北宋曾動五次戰爭,試圖奪回河西故地,均未能成功。河西地區自古是連線中原與西域的樞紐,北宋多次征伐未得,若想由此過境聯絡西域諸國,西夏也是不允許的。

這成為了大宋帝國的肘腋之患,也倒逼宋人尋找其他通往西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