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九十三章 農業規劃

翻開河岸地乾土,消滅蝗蟲卵,養殖雞鴨,準備應對蝗蟲成蟲,如果真的生蝗災,這兩項準備就能消滅五成地蝗蟲。

另外五成就得靠人來解決了。

該如何解決呢?

先就是預備出足夠地糧食,不管有沒有蝗災,蝗災地破壞會有多大,增加糧食儲備肯定是不會出錯的。

然後就是轉變思想,天災人禍,人禍的危害往往更甚天災,每一次蝗災,各地官府如果專心救災,消滅蝗蟲,就算損失很大,也不會餓殍遍野。

總是能救下一些糧食。

但是蝗災在中州往往被視為上蒼對王上和該地百姓的懲罰,於是派下蝗神施法,降下蝗災。

於是出現蝗災的當地官府和百姓都不敢主動滅殺蝗蟲,而往往選擇祭天、祭神,然後等待朝廷從其他地方調糧救災。

這樣做得到後果就是災民還沒等到糧食已經大部分餓死在家鄉。

所以思想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

只要在蝗災來之前就做好救災準備,在蝗災來臨的時候積極行動,是可以減少很多損失的。

所以楊遠成立多批宣傳隊,這些宣傳隊或明或暗,在滄水縣及周圍其他縣宣傳預防蝗災,如何在蝗災中自救的知識。

一明一暗的安排有很多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全面。

一面宣傳不要迷信蝗神,科學滅蝗。

另一方面宣傳蝗神乃偽神,並不是代表上蒼的意志降下懲罰。

這樣做雖然治標不治本,但想要在短時間內取得更大的效果,只能如此!

宣傳隊取得的效果不錯,現在已經有很多百姓在準備應對蝗災的事情,從這個方面上講楊遠可以算得上功勞甚大。

除了預防減產之外,楊遠還在想辦法讓滄水縣的糧食增產。

有兩種辦法能夠滄水縣的糧食增產,一個是開墾更多的農田,種田的面積增加,糧食產量自然增加。

另一個就是提高畝產,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增加,保證農田面積不減少的情況下糧食總產量必然會增加。

楊遠打算兩條腿走路,一邊開墾更多的農田,一邊想辦法提高糧食的畝產。

開墾農田比較容易,只要在春種之前停下其他工程,讓軍隊和工程隊去幫忙就行了。

提高畝產就要複雜一些,提高單位面積糧食產量的最佳辦法就是選優種、保水源、施良肥。

水源的問題有了水利網之後不用太擔心,良種的問題也不用擔心,楊遠會拿出從空間裡產的作物作為種子賣給滄水縣百姓,肯定比他們之前用的種子優秀。

只是者良肥從何而來呢?

“以現在的科技水平想要生產化肥是不可能的,還是農家肥更靠譜一些。”

於是楊遠找來了一位盡職盡責的農家肥負責人,良叔。

“良叔,小侄有一件事情想要請你出手幫忙,希望良叔能夠答應!”

良叔答應的非常痛快,“沒問題,只要我能做的,你儘管說。”

於是,接下來的一百多個日日夜夜,在良叔口中就沒有聽見過楊遠的好話。

楊遠也不敢輕易出現在良叔面前,怕他拿起糞叉給他來上一叉。

一桶優秀的農家肥需要漚肥才行,想象一下漚肥的場景和那個味道。

良叔,辛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