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章 暴發戶

衛蘅在下場之前,就已經算是放棄策論了。不過女學為了摸底,十三經辨義和策論是必須考的。

另外八門,分別是琴、棋、書、畫、禮、御、射、數。其中“禮”課也是必考的,並不專門設考試,從這些小姑娘進入女學的大門開始,關於“禮”的考察就已經開始了。

等入學考最後結束時,你才會知道自己在“禮”上能不能得到那枚梅花絡子。

這方面京城的閨秀就比較佔便宜,她們從一生下來在人前就最重一個“禮”字,從小就有人教導。而其他地方的姑娘或者窮人家的姑娘這方面就難免不那麼入京城人的眼。

所以,從宮裡放出去的嬤嬤就格外吃香,被那些大戶人家爭相聘請去教導姑娘。

衛蘅從女學的教儀手中接過洗得乾乾淨淨的藏青色女學學服,去隔間換好之後,腳上只著白襪,套入女學準備的木屐當中,跟著一隊應考者一起去了集賢堂。

集賢堂是女學每月初一山長召開大會的地方,堂宇雄闊,如今裡面整整齊齊地擺放了幾百條書幾和蒲團,供應考者考試所用。

衛蘅抬眼望去,清一色的藏青色衣服的入考者,頭髮都梳在腦後用藏青色的頭繩綁住,簡直是醜得慘不忍睹。女學的這身衣服就是為了表示,女學重才不重色。

旁邊一道炙熱的眼神射在衛蘅臉上,她想忽視也忽視不了,轉頭一看,卻是個在杭州時認識的熟人,魏雅欣。

魏雅欣的父親是個窮秀才,到死也只是個窮秀才,不過魏雅欣本人卻像是雞窩裡的鳳凰一樣,生得花容月貌又文才了得,是衛蘅僅見過的詩才可以和衛萱媲美的人。

衛蘅的外祖母很喜歡魏雅欣,平日她在白鶴書院的用度都是何家在支援,當時在白鶴書院時,衛蘅有什麼,魏雅欣就有什麼。

當然這並非全是因為木老太太良善的緣故。何家如今漸漸遠離了朝堂,可是這天下,生意做得大的,就沒有不和官府沾邊兒的。雖說何氏嫁入了靖寧侯府,可也並不是所有地方都使得上力。

所以何家採取的是廣泛撒網,重點捕撈的策略,這魏雅欣就是其中一條頗引人注意的魚,就等她鯉躍龍門了。其實何家也不是非有什麼事情要求將來的魏雅欣,他們多的是錢,不在乎在她身上砸一點兒。但是,若魏雅欣真是個重情義之人,將來何家萬一有事,她自然會幫忙。

這次,若是魏雅欣入了女學,將來她的婚事就可以期待了。若是被京城的貴人看中,那就是鯉躍龍門了。

魏雅欣朝著衛蘅做了個口型,“蘅姑娘。”

衛蘅衝她笑了笑。因為集賢堂不許交談,所以兩人也只能“神交”。

除了魏雅欣之外,衛蘅還見著了一個杭州白鶴書院的熟人,郭樂怡,她是鹽商家的金鳳凰,性子活潑開朗,衛蘅在杭州時,與她玩得最好。

彼此相視一笑,聽見教儀讓眾人入座的聲音後,衛蘅這才收回眼神。

十三經辨義考得極為偏僻、艱澀,好在衛蘅可是用了一輩子的心,堪堪地對付了過去。

策論議的是“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違,夫故不可離也。”

衛蘅忍不住撇嘴巴,所謂天固然不可違背,但是夫是人,如何能同天比。難道做丈夫的喪德敗行,禍國殃民,妻也不可離?難道做丈夫的寵妾滅妻,妻也不可離?難道做丈夫的死得早,妻就只能守寡不離,淒涼一生?

衛蘅自打做了做了媳婦,後頭又當了娘,這些教小女兒的道理,她就不像小時候信得那樣真了。

衛蘅左右為難地想了片刻之後,還是無法違背自己的本心,去讚頌“夫不可離。”寫完這篇策論後,衛蘅心裡惴惴不安,心道策論的兩個梅花絡子是不用想了,還得打起精神來,應付下午的其他幾門課試。

考完十三經辨義和策論這兩門重頭戲之後,應考者在教儀的帶領下,排著隊去女學的飯堂用午飯。

整個飯堂裡除了細微的咀嚼聲外,再沒有其他聲音,一個個細嚼慢嚥的淑女,連眼睛都不敢隨便轉一下,就怕在“禮”藝上失了資格。

作者有話要說:

爐渣:我不要跟小朋友談戀愛。

明師太:隨時可以換男主。

爐渣:你隨便換,對小朋友無感。

璫爺:珠珠兒以後身材最好。

爐渣:走,我請你上珍智樓喝八寶湯,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