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七八二、挫敗和敗中求生

這時,全旭由於與尉遲迥、耿豪分兵,面對的是五倍多於己的敵軍!

他這才感到有點點後悔,慨嘆宇文泰明見萬里“唉!老婆舅啊,你怎莫這麼英明涅?”。

遠在千里之外的宇文泰,並未親臨前敵,卻能作出如此精確分析判斷,實在令人歎服。不愧為南北朝時期偉大的無產階級戰略家,戰術家,第一軍事家!

雖然他判斷的蕭為應該先攻尉遲迥,這一點上出現了誤差,但那也是蕭為軍事水平渣。

再說全旭所在的江北營戰場,蕭為派出的強兵與魏軍強兵開始了硬碰硬的大戰,魏軍尉遲迥、耿豪部分被牽制,無法援救.........

硬碰硬的戰爭很多時候是沒有奇蹟出現的,在智慧不能參與或者無法參與的戰爭裡,通常,數量多的一方最後一定會勝出。

魏軍寡不敵眾,經過整整一天的大戰,魏軍不過二萬人,面臨數萬敵軍的瘋狂進攻,大敗,退回營中死守。形勢危如累卵,岌岌可危,眼看就要被各個擊破全軍覆沒!

這場戰爭,如果真的完全照宇文泰的文書裡的佈置開展,蕭刺史如果兩分兵力,派一部分人牽制全旭,而以大軍五七萬人圍攻尉遲迥。

那麼尉遲迥這種年少統軍的,必敗。

尉遲迥敗後,蕭刺史再合兵一處攻擊全旭,那麼,戰爭的結果有可能完全改變,完全可以令得宇文泰方極為被動。

只可惜,蕭刺史就是蕭刺史,蕭為不是宇文泰,強攻全旭這種硬碰硬的戰爭蕭為目前貌似取得了勝利,但是這種勝利對於屢戰屢敗的巴蜀形勢來說,這場勝利簡直是太短暫了。

短暫到彷彿曇花一現。

與此同時,久經沙場的全旭也看出了事情的危險性,也考慮到了尉遲迥部少不更事,並無多少軍事經驗,萬一失敗全軍覆沒。

在危急關頭,全旭臨危不亂,表現出了一個主將應有的鎮定。這一點,宇文泰後來評價全旭,臨場排程,不錯,當矣!

他召集所有師團長以上將官訓話“吾共諸君逾越險阻,轉戰千里,所在斬獲,遂深入敵地,至其城下。而今與尉遲二處受圍,勢既不接,其禍難量。欲潛師就尚於江南,並兵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如其不然,敗必無餘。成敗之機,在此一舉。”

按形勢來說,全旭部下人馬強盛,蕭為兵馬雖取勝,但是也是硬碰硬勝而已,完勝談不上。

但是蕭刺史的兵馬是不如全旭強盛的,畢竟魏軍這十多年來年年在打仗,而梁軍這十多年來年年都不在打仗,這就是兩者的本質區別。

所以,全旭雖然戰敗,但是士氣依舊在,戰力依舊在。

他擔心尉遲迥,畢竟尉遲迥指揮經驗少,戰場上的少,臨敵應變經驗少,潰敗有可能就在目前,尉遲一敗,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效應可能會導致他大敗。

畢竟,絕大部分的兵敗如山倒,都不是戰力導致的,而是因為人心的崩潰,以及一傳十十傳百的戰敗恐懼綜合症。

現在,最關鍵是要救尉遲迥,別在戰敗的基礎上讓尉遲迥再拖後腿,這是全旭的底線,同時救尉遲迥也是救自己。

全旭本來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冷峻,人狠話不多,雖然是宇文泰的心腹,但平日裡說話很少。

到了這危急關頭,竟然做了如此一番慷慨激昂、極富感染力的戰前動員辭令,條分縷析,把當前的戰鬥形勢說的如此簡明扼要。魏軍諸將深受感染,爆裂大吼道“諾!”

計議已定,全旭下令厲兵秣馬,禁閉營門三日,禁止任何人外出。

這三天,蕭為猛攻全旭,全旭雖敗而不潰,他倒也無如之何。

全旭又在營中多樹旌旗,讓士卒放火燃燒雜物,使營中煙火不絕,若埋鍋造飯狀。圍營的蕭家軍以為魏軍龜縮於營中不出。

晚上,魏軍士兵給馬蹄上包上棉絮,銜枚而出。

夜,全旭率領軍馬悄悄潛出軍營,飛南下與尉遲迥部魏軍會合,從水上入魏軍,而蜀軍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