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章 志才出山

“昔他在西鄉時常有信來,隨信並往往附有饋贈,有時我不回信,他也不惱,來信依然如故。今他為北部督郵,郡之極位,才上任二十天,兩次登咱家之門,便衣步行,婉婉和容,不以權勢傲人,更難得的是,也沒有看不起與我一樣家貧的阿美、阿範和少年孺子的阿熙,待我之友如待我。……,吾之友中,文若、玉郎最佼佼,論以風神美,貞之不及玉郎,論以清雅素靜,貞之不及文若,然若論與人交赤誠相愛,玉郎、文若皆不如貞之。他視我為知己,我與他見面雖不多,其實也已視他為知交了啊。我又怎麼會詛咒他呢?”

“那你又為何說他命不長久?”

“因他不懂惜身。”

“什麼意思?”

“今夜我們在樹下的談話,你在廚內應也聽到了。當說起‘治郡北’事時,他問我有何策?我說有上下兩策。他問我上策該如何行之?我笑言此策難行。隨後,他沉默不言。我觀其神色,似有行我下策之意。若行下策,則岑晊、張儉之殷鑑不遠。”

戲志才的妻子本不知書,嫁給戲志才後,戲志才教她認字讀書,也常對她說一些天下名士的故事。岑晊、張儉,她都是知道的,知道這兩個人都是名士,因為與貴人、權宦作對而獲罪於身,不得不奔逃亡命。

她立時緊張起來,提心在口,說道“有這麼嚴重麼?夫君,我記得你曾經對我說過,說大丈夫處世應守道直行,為民除害也算是‘守道直行’吧?守道直行是好事兒,也會招來禍患麼?……,縱如你所說,會有危險,也不致就此殞身吧?就像那岑晊、張儉,他兩人不也沒死麼?我還記得你曾對我說,說他二人反因此名滿天下了。……,這,也不算壞吧?”

“天下人因守道直行而招禍的還少麼?……,為人處事自應守道直行,可在才華未得到施展之時卻一定要懂得惜身儲存之道。《傳》曰‘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就是這個意思。”

“就算如此,但如能與岑晊、張儉一樣,就此名滿天下也不算壞事吧?怎能說是禍事呢?”當今天下,士子重名節勝過生命,若能因此名滿天下也確實不是壞事,不但不是壞事,還是好事。

“大凡世人之才,分為三類,大、良、庸。庸才不足提,良才死州郡,大才死天下。我觀貞之在西鄉的種種作為,才明勇略,異於常人,堪稱人傑,是當死天下的大才,今若因行我下策而獲罪,竟死於郡國,太可惜了。就算僥倖能夠像岑晊、張儉一樣亡命,也很可惜!”

“良才死州郡,大才死天下?”

“人孰能無死,每個人早晚都有一死,可是要怎麼死才算死得其所呢?司馬史雲‘或有重於泰山,或有輕於鴻毛’。大才如能因天下死,就是重於泰山;若因郡國死,就是輕於鴻毛。‘君子韜光以待時’,貞之這樣的人就算是死,也不應死郡國,而應死天下!”

戲志才的妻子挺高興聽他誇荀貞的,說道“夫君這是在說荀君的才幹勝過岑晊、張儉麼?”

“如岑晊、張儉者,介乎庸、良之間,頂多算個小才罷了,豈能與貞之相比?再則說了,他兩人雖被天下稱讚,但觀其行事,我實不以為然。”

“為何?”

“岑晊違詔殺人,引天子大怒,不僅自招其禍,且累及成瑨。成瑨,其主也,因受其累,伏法歐刀。此豈為臣子之道?吾郡賈偉節素與岑晊親友,在他亡命投奔時,卻獨閉門不納,人問其故,他說‘《傳》言‘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岑公孝以要君致釁,自遺其咎,吾以不能奮戈相待,反可容隱之乎’?賈公此言,甚得我心。

“張儉更不必說,因一人故,牽累天下人,有多少士族因為隱匿他而被滅族?死者何止百千!郡縣為之殘破。……,如此二人者,為邀一名,不惜致君主死路,為存一命,不惜使郡國殘破,這能說他們是人們的榜樣麼?像他倆這樣的人,死不可惜,如今竟能活命,且得浮名,已是僥倖!……,誠如賈偉節所言,我不能手刃之,已是恨事,又怎能對他們的行為以為然?”

戲志才說到此處,似是有感而,慨然說道“為人處世不應求虛名,應辦實事。父母生我,聖人教我,難道是為了讓我輕生尋死的麼?丈夫若得志,有機會盡舒己學,自當守道直行,就算為此死了也無遺憾!可是如果終泯然無聞於人世,不能得志,就應該惜身存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此三不朽也。德與功皆不能立時,該立言。”

他妻子躺入他的懷中,聞其言語,既是自豪夫君的志向,又不由嗔怪他平時的酗酒浪蕩,說道“你既知不得志時應該存名惜身,又為何曰曰博戲賭酒?難道你就不惜你自己的命?”

“你不知我姓戲麼?姓戲的人好博戲,此即夫子之所云率姓(姓)是謂道。”

他妻子啐了口“夫子說的是姓氏的姓麼?你不要亂解夫子的話。”

“好,我便不亂解夫子的話。你莫看我現在曰曰博戲賭酒,若有朝一曰,我能得志,……。”

“如何?”#~&\?a

戲志才在別人面前可豪言壯語,在相濡與沫的妻子面前卻從不空話豪言,不再說了,只愛憐地摸了摸她剪短的頭,調笑似的說道“諺雲‘貴易交,富易妻’。我若得志,要做的頭一件事便是換了你這個糟糠!”

他妻子知其為人,知他只是調笑,也不生氣,嬌嗔了幾句,很擔憂荀貞“若真像你說的那樣,你該幫幫他。”

“他以知己待我,我當然要幫他。此前,他多次邀我去西鄉,我沒有去,是因為他在西鄉做的有聲有色,用不著我;現在既然看到了他身處危險之中,既為報答他的知己,也為他的才幹,為了防止他做傻事,我當然要幫他。

“怎麼幫?”

“如今之計,上策難行,下策危險,唯有尋用中策。”

“何為中策?”

“我會和他一起去郡北,為他出謀劃策,盡力將整治郡北之事辦好。若真辦不好,也不能讓他‘先斬後奏’。”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最風流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