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章 歸來解甲抵足眠

荀貞和孫堅兩度握手,說明荀貞已獲得了孫堅的友誼。

荀貞握著孫堅的手,自嘲似的心道“不枉我出生入死一遭!”

他自嘲歸自嘲,對孫堅是非常佩服的,能得到孫堅的友誼他也很高興。畢竟,孫堅乃是名聞後世的江東之虎,三國之一孫吳的奠基者。在漢末群雄中,他是屈指可數的一個。

波才帶著主力來到,惜乎為時已晚。

朱儁等人觀望之,見對岸的黃巾軍越聚越多,旗幟如林,刀矛如山如林。不時有披甲跨刀的人,帶著親兵,馳馬到岸上觀望這邊的軍情,隨後又馳馬返走,這些是新到黃巾軍中的渠帥和小帥。遠遠望見了波才的將旗,但波才沒有到岸上來,可能是已知朱儁這邊弓弩厲害,害怕若是靠的太近會中了箭矢。

朱儁等人觀望等待多時,黃巾軍只在岸上喧鬧嘈雜,許多人來來回回地穿梭於陣中與岸上,卻一直沒有聽到對方擊鼓進軍的命令。眾人心知,這必是波才見河水半乾,猜出必是朱儁堵住了上游,萬一渡河,很可能會被水淹,就成了他們”被半渡而擊”,所以不打算過河進擊了。

這不是說波才比龍且聰明。龍且當時是“擊敗”了韓信,以為韓信大敗了,想要趁勝追擊,故此麾眾渡河,而現下孫堅已回,雙方脫離了戰鬥,明眼人一看河中就知必有埋伏,故此波才雖然很想進擊,猶豫再三,還是沒有下達過河的命令。

天將亮了。

敵我數萬人夾河對望也不是個事兒,荀貞說道“將軍,賊兵主力已到對岸,吾等怕是不好渡河了,不如暫且退兵。”

朱儁點了點頭,說道“今夜雖遭賊伏,未能渡河,然荀掾與文臺渡河一戰,在數千賊兵中來去自如,卻也可見賊兵實不堪戰!也罷,便且還兵巾車鄉,讓將士們休整一下,再破此小賊。”

勝敗乃兵家常事,朱儁又是個姓格剛毅的人,他不會因為今夜渡河失敗就沮喪失落,在眾人面前更也無慚愧神色,依舊面沉如水,若無其事。接了他的命令,各部整隊,次第向後,離開了岸邊。為了防備波才渡河襲擊,朱儁親自殿後。

波才沒有追擊。

天亮後,回到了巾車鄉。

昨夜一戰得感謝黃巾軍,黃巾軍到底是支農人組成的部隊,波才、何曼雖小有智謀,但是渠帥、小帥們大多不通軍事。昨夜埋伏之黃巾軍,若是在孫堅渡河後沒有起來,而是繼續靜等,等更多的人渡過河來後再出擊的話,朱儁帶的這萬餘步騎即便能夠獲勝,怕也要折損不少了。

諸部安營紮寨,朱儁請來文太守、費暢、荀貞並及部下諸將召開軍議。

現今黃巾軍有了防備,再渡河就不容易了,十之得強渡了。強渡,傷亡必大。

朱儁召請諸人來就是想議一議渡河之事,看看有沒有別的方法。

有人提議不如改道定陵,從定陵渡河。定陵在昆陽的東北邊,處在水與汝水的交匯處,距昆陽十里。

朱儁否決了這個意見。

如果選擇定陵,他昨晚就去定陵了,沒去是因為遠,去到得兩三天,渡了河去昆陽又得兩三天,共五六天路程,也即又多給了波才、何曼五六天攻舞陽的時間。他急著打昆陽,就是為了救舞陽,別說五六天,舞陽被圍攻了多曰,早到極限,怕是連兩天都守不了了。所以不能在定陵渡河。

他說道“吾等若走定陵渡河,賊兵聞訊後必會再分兵去打舞陽。五六天,足夠賊兵打下舞陽了。舞陽若陷,則賊兵南下不足二十里即入南陽郡,東南行不足十里即入汝南郡。汝南、南陽賊兵各十數萬,加上波才、何曼這股賊兵,合兵後將達二十萬眾,我與皇甫將軍所帶之軍總計只四萬餘人,雖不懼賊,但要想殲滅他們就要費些功夫了。大軍久在外,勞師糜餉是其一,地方百姓受賊害是其二。上不能解君憂,下不能救民苦,諸君,若出現此等情況,豈不羞愧?所以,吾等絕不能給賊兵打下舞陽從而南下的機會!所以,不能從定陵渡河。”

不從定陵渡河,只有強渡。強渡,也得等波才帶主力回城後才能再說。

議了半晌,最終決定遣哨騎去對岸觀察敵情,等波才率部歸城後,再選擇地點、時間渡河。

議完軍事,朱儁笑道“勞累征戰一夜,諸君辛苦。荀掾和文臺渡河衝陣,殺敵愈千,小創賊兵,揚了王師銳氣!我會把你倆的功勞報給朝廷,請朝廷給你論功行賞!天近午時,你們不要走了,留下用飯。”

諸人應諾。

荀貞心道“‘渡河衝陣,殺敵愈千,小創賊兵,揚了王師銳氣’。昨夜戰的雖然艱苦,但殺敵之數遠不及千人,也就四五百人。朱儁這是在誇大我和孫堅的戰功。”誇大戰功也是常見之事,只有把戰功誇大了,才能得到朝廷的重賞,也才能使敵人聞風喪膽,使部下鬥志昂揚。

中午朱儁留飯。飯畢,諸人各歸本帳。

昨天行了一天軍,晚上又打了半夜仗,荀貞累壞了,到了帳中,問過部卒死傷者的情況,令許仲、江禽等人安排好崗哨,倒頭就睡。

睡得昏天黑地,一覺睡到入夜才醒。

醒來一睜眼,對面席上靠著案几坐了一人,正一手放在案上,笑吟吟地看著他。

“啊?孫司馬,你怎麼來了?”

荀貞一骨碌起來,眼澀,用手揉了兩揉,埋怨守在帳門口的程偃“你怎麼不叫我?”問孫堅,“司馬何時來的?等了多久了?”

程偃忠誠,他昨晚跟著荀貞也渡河作戰了,也很累,荀貞在睡前令他去睡,他卻怎麼也不肯,非要守在帳口護衛。這會兒受了荀貞埋怨,他撓頭傻笑。荀貞揮手說道“去,去,我已醒了,你睡去罷!”程偃看了眼孫堅,行個禮,應諾退走,在帳外囑咐了幾句接班的侍衛,這才離去。

孫堅目送他離去,轉回頭笑道“是我不讓阿偃叫你的!荀君,昨夜一戰,你我是生死交情了,為何還如此見外?”

“司馬位尊年長,怎能讓司馬枯坐等我呢?”

“誒,說了生死交情,你還這麼見外!什麼司馬不司馬的,一個佐軍司馬算得什麼?我倒是的確比你痴長几歲,荀君,你若沒意見,以後你我便兄弟相稱,如何?”

荀貞當然求之不得,聞言欣喜,笑道“既然兄弟相稱,大兄為何還稱貞為‘君’?”

孫堅哈哈笑道“是我的不是了!賢弟。”;筆

“阿兄。”

結拜之風漢時尚無,然意氣相投者亦有兄弟相稱的。叫完這一聲,兩人再看對方時感覺已大不同,又一次相顧而笑。

是夜,孫堅留宿荀貞帳中。

月光從帳外透入,兩人同榻而眠,談談戰事,談談昨夜驚險處,談談彼此經歷,談談潁川郡和吳郡的英雄人物,歡聲不斷,笑語不絕,通宵達旦直至天明。

1,結拜之風漢時尚無。

晉人周處在《風土記》中記道“越俗率樸,初與人交有禮,封土壇,祭以雞犬。祝曰‘卿即乘車我戴笠,後曰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君乘馬,他曰相逢君當下’。”漢人的結拜大約是從少數民族處學到的,到了南北朝末期,已成為較為流行的風俗。

,,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最風流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