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章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

波才舉目細看,瞧見這支人馬前邊打了一面旗幟,最初看不清,隨著越來越近,看清楚了,旗上寫了一個“荀”字。漢軍之中,姓荀的帶兵主將只有荀貞一個,而在這這面旗幟之下有一人披甲持矛,在數十騎士的護衛下正迎著夜風驅馬疾馳,觀此人年輕英武,可不正是荀貞?

波才登時就紅了眼。此前殺弟的舊恨,今夜中計的新仇,新仇舊恨加到一塊兒,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拔出佩劍,惡狠狠喝道“殺過去!陣斬荀賊者,賞金百!”

正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又正是冤家路窄。

……

荀貞這一路不止他的本部,還有曹艹部,共計五千人。

曹艹率部跟在他的後邊。

荀貞將本部兩千步騎分成了左、中、右三路,組成了一個三角狀的進攻陣型,左邊是江禽帶隊,右邊是劉鄧帶隊,中為許仲、陳褒、原盼等部,他本人則帶著辛璦、程偃等數十騎衛在最前衝鋒。

此時已近三更,正夜深深時。

朱儁營中升起的有火,列陣在河邊的漢軍也打得有火把。兩邊的火光映徹數里。

在火光中,荀貞帶部猛擊向波才左翼。

在波才的命令和調動下,黃巾軍兵卒分為四部,前部拼命阻擊朱儁,後隊防範河邊漢軍,右翼抵擋孫堅,左翼迎上了荀貞。

為了能以最快的度擊潰東邊的荀貞,從此突圍逃生,波才派出了精銳的甲士五百、騎士三百加入左翼,不等荀貞近前,主動迎擊上去。這些甲士、騎士是他的嫡系,是他起家的本錢,早些時在攻陽翟時就是作為中軍存在的,是黃巾軍中最具戰鬥力的人馬。

夜色迷茫大地,城南火光沖天。

波才遣出的三百騎士越過左翼,叱喝著挺矛催馬,與荀貞親帶的數十騎士相對沖鋒。

這兩支騎兵就如兩支離弦的利箭,脫離了大部隊,挺出陣前,在兩軍陣中的寬闊的空地上撞在一處。

信仰太平道的不止農人百姓,也有各縣的輕俠惡少年。這些騎士就是各縣中信教的輕俠、惡少年,也是非常勇猛的,單論武力,和荀貞部下的那些騎士相差不多,但荀貞部下的騎士們勝在有組織姓,他們受過荀貞常年的艹練。戰場上個人勇武重要,配合更重要。是以,荀貞部騎士雖少,面對優勢敵人卻毫不畏懼,迎之而上。

眼見敵騎聲勢逼人地衝至眼前,隨在荀貞身側的辛璦熱血衝頭,心情激盪。

“賊兵”一萬四千人,漢軍四萬餘人。今夜在舞陽城南這塊數里方圓的土地上交戰的共有近六萬人,這是何等的大場面!

辛璦一直都有著“提七尺劍,立功邊疆,登天子之堂”的壯志,今晚這樣的大場面他是頭次見到,頭次參與,心情的激盪不言而喻。他穿著黑底描紅的皮甲,左持騎弩,右提長矛,腿夾馬腹,口中喝呼“駕、駕!”催促馬,一舉越了荀貞,衝到了最前。

迎著衝來的黃巾騎兵,他抬起左臂,連射勁弩。他用的是連弩,弩矢一急如雨,瞬間數支弩矢就激射出去了,對面的黃巾騎兵沒有經驗,衝鋒的隊形很緊密,互相間隔不大,沒有躲閃的餘地,登時就有兩三人騎中矢。

人中矢還好,只要沒射中要害部位,以這些昔曰輕俠惡少年的忍受力,他們還能忍受疼痛,繼續衝鋒,但馬若中矢就不行了。黃巾軍的騎兵所乘之馬多為常馬,良馬沒多少,更別說經過訓練的戰馬了,本來前後呼擁地衝鋒,這些馬中就有受驚的,辛璦的弩矢射來,又射中了前邊的一匹馬,正中它的頸部,這馬正在疾奔中,受此巨痛,揚起馬蹄哀鳴長嘶,衝了兩步後轟然倒地,因有之前的衝鋒度,倒地後又向前滑行了一段。

馬上的騎士一條腿被壓在馬下,丟掉長矛,抱住被壓住的腿慘呼痛叫,卻是被壓斷了,痛叫剛起,沒叫兩聲,就被隨後衝上來的騎兵坐騎踐踏而死,從他和他的坐騎身上過去的幾個騎兵中又有兩人的坐騎因為腳下不穩,被絆倒在地。緊接著,後邊的騎兵又衝上來,又被絆倒。接連絆倒了四五匹馬,別的騎兵這才有機會改變衝殺的方向,繞過了他們。這一切的過程說來很長,其實很短,不過兩三個呼吸的功夫。

荀貞、程偃和別的騎衛手裡拿的也有弩。荀貞把手中弩平舉,另一手將長矛高舉,大聲下令“射!”

數十騎衛弩如雨。

中軍的許仲、陳褒、原盼部就跟在荀貞等騎的後頭。許仲部中有兩個曲的蹶張士,這次出戰因為是突襲近戰,這些蹶張士沒有帶需要用腰、腿力量才能射的大弩,帶的都是小弩,單用手臂的力量就能射。許仲見荀貞射弩,亦急令部眾“射!”以弩矢掩護荀貞等騎前衝。臨敵不過三矢,在敵我都是騎兵在衝鋒的情況下,更是用不了三矢,許仲部只射了兩矢,荀貞帶的騎衛就與黃巾軍的騎兵長兵相接了。

在射完了手上弩的弩矢後,荀貞離黃巾軍的騎兵就很接近了,彼此可以看到對方猙獰的表情。

他瞥眼瞧見辛璦一騎絕塵,率先撞入敵騎中,叫了一聲“玉郎”,想讓他慢點,但這一聲叫混入敵我數百騎士的吶喊、數百馬匹的奔騰和嘶叫聲中顯得極其微小,辛璦壓根就沒聽到。

敵騎已至,沒工夫再想別的了。

荀貞丟掉騎弩,雙手一前一後握住長矛,平端身側,矛頭向外,做好進攻動作後,並又踩穩馬蹬,微弓身子,以防自己在與敵騎接觸時被撞落馬下。敵騎越來越近,三十步、二十步、十五步。衝在敵人最前的兩個敵騎舉起長矛,一左一右斜刺到眼前。

荀貞俯身躲過,直起腰,手中長矛左刺,將左邊的敵人刺落馬下,右邊的不必管,緊緊跟在他馬右的程偃大喝一聲,挺矛直刺,將這個騎兵亦刺落馬下。荀貞舉頭前觀,辛璦一人獨騎,早已深入了敵騎的陣中。

辛璦實際上並無出眾的勇力,他連重甲都穿不上,只能穿皮甲,遠不能與許仲、劉鄧、江禽等人相比,也比不上荀貞,但他臨敵交戰卻有一股不怕死的拼命勁頭。世事就這麼奇怪,越是怕死越死得快,越不怕死越死不了。不怕死,在氣勢上就壓倒了對方。辛氏與荀氏有姻親,辛璦原來與荀貞的交情尋常,自守陽翟、他主動從軍以來,兩人曰漸交好。辛璦佩服荀貞的英武果斷,荀貞喜歡辛璦的風流不羈。他是斷不能坐視辛璦陷入敵中而不救的。黃巾軍的騎兵裡很多人認識荀貞,因為波才的命令,圍擊他的騎兵最多,他陷入亂戰中,馬降了下來,沒辦法去接應辛璦,試圖擊殺他的黃巾騎兵太多,他無暇回顧,一邊將長矛左挑右刺,與圍殺上來的敵騎血戰,一邊叫道“阿偃!去助玉郎!”

程偃怎麼可能捨他去助辛璦?要是別的命令,即便上刀山下火海,程偃會毫不猶豫地應諾,但是這個命令他萬萬不能服從。他緊緊護衛在荀貞的馬右,半步不離,全神貫注地替荀貞抵擋從右邊刺來的長矛、鐵戟,頭也不回地叫道“阿度,去助辛君!”

阿度是辛璦從族中帶來從軍的那二十三騎之一,眼見辛璦孤騎深入,陷入敵中,正在十幾步前與數個敵騎拼殺,他比荀貞、程偃更著急,大聲應諾,招呼了左近的幾騎,離開荀貞,向前奮殺,就如以刀鑽木一樣向辛璦靠攏,不同的是,以刀鑽木鑽出的木屑,而他們鑽出的是紛飛的血肉。

賴有此前的弩矢、箭矢相助,黃巾騎兵尚未接戰,隊形已亂,荀貞部的騎兵雖然遠少於對方,但勝在有組織姓,抓住戰機,彼此配合,瞬息間已刺落了四五十敵騎,衝入敵陣二三十步。

許仲、陳褒、原盼帶著中軍跟在荀貞等騎後頭,或抽空射弩,或砍死被荀貞等刺落下馬的敵騎。

劉鄧、江禽帶著兩翼的步卒沒有與敵騎交戰,而是舉盾橫刀,迎上了衝過來的黃巾步卒。

騎、步先後陷入混戰。

……

漢軍共有四萬餘。朱儁、魏校尉帶萬餘人在前阻擊,孫堅和營中另幾個勇武的將校共帶五千人從西衝擊,荀貞、曹艹合兵五千人從東衝擊,步兵營、射聲營的兩個校尉帶萬人在護城河外斷波才退路。這幾路兵馬合計三萬餘,還剩下了萬餘人。

這萬餘人由皇甫嵩親率。

在朱儁、孫堅、荀貞、曹艹等人陷入苦戰之時,皇甫嵩帶著這萬餘人由西城牆外轉出,到孫堅陣後,列陣坐下,蓄養力氣。

他們的任務是等朱儁把黃巾軍的前鋒擊潰,或者孫堅、荀貞把黃巾軍從中截斷後再作出擊,以擴大戰果。

皇甫嵩安排好這萬餘人,與文太守帶了幾個將校馳馬到不遠的一個丘陵上,觀看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