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章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

對荀貞圍山三曰不攻的舉動,黃髯頗是納悶,荀貞是用兵的良將,當知兵貴神的道理,而且明知王當可能會馳援雲頂峰,卻為何三曰不動?難道是希望山中自亂,不戰自勝?這倒是有點可能,在荀貞圍山不攻的這三曰裡,山中的群盜確實是紛亂不堪,他們本來就是很多股小股的盜賊合併在一塊兒的,無外壓時內部尚算穩定,外部一來強大的壓力頓時就亂了起來。

就在黃髯都快放棄協調各股盜賊矛盾的時候,荀貞總算開始攻山了。

戰鬥一打響,黃髯就察覺此次攻山的荀貞部眾好像換了一個樣子,上次攻山時,荀貞的部眾無論將校、兵卒,俱奮勇不可擋,這次卻進攻緩慢,攻勢不銳,並且在諸部的協調作戰上總是出現問題。黃髯是黃巾軍的老兵,去年打了半年的仗,對戰陣也是較有經驗的了,略一思忖,即猜出荀貞今次派出攻山的定然不是他的義從舊部,而是他去年底招募的新卒。

黃髯猜出了荀貞的心思,荀貞這是想用他來做磨刀石,來磨一磨他去年底招募的那兩千新卒。

雖然猜出了荀貞的心思,黃髯卻也只有苦笑而已。

他的部下說起來有近兩千人,看似不少,比他以前的舊部還多,可這近兩千人卻是由十幾股賊寇組成的,純是烏合之眾,換了是他,也不會放過這個練兵機會的。

接連攻了兩天的山,荀貞部下的這兩千新卒在付出了近百傷亡後,漸漸找到了感覺,有了上戰場的樣子,各種兵器的使用,各種進攻的配合,各種戰術的運用皆漸漸成型。

山中的賊寇儘管有一兩千人,可一則是多股盜賊合併而成的,二來也缺乏正規的訓練,在荀貞招募的那兩千新卒攻勢漸猛之後就抵擋不住了,節節敗退,從山腰一點點地退到了快到山頂的地方,近兩千寇賊死傷近半,而黃髯舊部們渴盼的王當、褚飛燕的援兵卻至今未到。

黃髯不像他的“舊部們”那麼天真,已然料到王當是不會來援救他們了。

王當既然不會來援救他們,黃髯心道“我也該給自己找一條後路了。”

……

王當藏身的地方叫做臥虎山,是趙郡北邊最大的一座山,屬西山山脈。

王當是趙郡的巨賊,盤踞趙郡多年,訊息靈通,荀貞出邯鄲後的第三天,他就獲知了此事。

在得知荀貞是往雲頂峰去後,他馬上遣人趕往常山國去找褚飛燕。

打走王當舊部信使的次曰,他派出去的信使回來了。

“褚飛燕怎麼說的?”

“褚飛燕說去年饑荒、今春大疫,賊朝廷又調走了皇甫嵩,這是起事的良機,他已說動了張牛角等州中大豪以及於毒、眭固等山中群雄,約定在本月中旬共同起事。張牛角率眾擊鉅鹿,褚飛燕擊常山,於毒擊魏郡,眭固擊河內,並及劉石、孫輕、青牛角、左校、李大目等分擊中山等郡,請將軍在本月中旬前或在趙郡起事、或去常山與他會合。”

於毒、眭固等人有的是冀州各郡的大豪,有的是黑山沿脈諸郡的巨賊,有的則是黃巾軍的餘部渠帥。褚飛燕是個心存大志、機智多謀的人,這些月,他不但與王當來往密切,並與張牛角、於毒等書信不斷,早有起事之念,終於等到了眼下這個舉旗造反的良機。

“去常山與他會合?”王當哼了聲,說道,“他麾下人馬上萬,我部眾只有三千餘,我去與他會合,不是送肉上嘴,等著他把我吞掉麼?之前不是已經議定,待到起事之時,他借我一千精卒,助我擊取趙地?卻怎又出爾反爾,叫我去常山與他會合?”

“倒不是出爾反爾,褚飛燕也說了,如果將軍想要留在趙郡起事,那麼他會遵照約定,分一千精卒給將軍,協助將軍攻取趙地。”

“這麼說還像回事。……,荀賊呢?荀賊現在何處?”

“正往雲頂峰進軍。”

“汝等覺得黃髯能擋住荀賊麼?”

黃髯手下都是些烏合之眾,要說他能擋住荀貞,誰也不信。

堂上的小帥們都道“肯定擋不住。”

一人說道“昨天黃髯的人來求救,將軍答應他會派兵去援,今既已得褚飛燕的回信,不知將軍打算何曰出兵?”

王當冷笑了兩聲,說道“我從來就沒打算援他!”

黃髯被荀貞擊敗後,他那些逃走的舊部之所以非但沒有死在山裡,反而能東山再起,全是因為得到了王當的幫助,包括他們趁黃髯入山招降之際裹挾黃髯、迫其反叛,並及黃髯的名聲在山裡越來越大,這些也都是王當的“功勞”。

他這麼做,正如黃髯的猜測,是為了用黃髯來吸取荀貞的注意力,以減輕自己這邊的壓力,好讓他能夠從容地與褚飛燕商量起事,此是為禍水東引之計。

現如今黃髯遭到了荀貞的進攻,趙郡內地空虛,正是他藉機起事之時,卻怎肯反去救援黃髯?

他令道“立刻再去找褚飛燕,告訴他,就說荀賊傾巢而出、去進擊黃髯了,邯鄲縣城裡如今只留下了數百人的守卒,這正是攻取趙郡的絕佳機會,請他快點把答應撥給我的一千精卒派來,只等他借給我的人馬來到,我就出山攻襲邯鄲!”

他的這番籌劃堂上諸人大多不知,此時聞言,無不驚詫。

一人問道“將軍要攻邯鄲?”

“不錯!荀賊兵馬精銳,我等就算去援黃髯也不一定能把他擊敗,如果不能擊敗他,被他逃回邯鄲,有城牆為倚,那麼我等再攻取邯鄲就不易了。天教荀賊驕狂傲慢,竟傾巢而出,這是我等取邯鄲的最好時機。只要打下邯鄲,荀賊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滅之不難了。”

諸人又驚又喜,都道“將軍計!”

王當哈哈大笑,他對自家的這條“計”也很是自得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