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章 將軍何嘗真無情

荀貞為趙郡中尉,令許仲統兵擊左須,李驤時聽命於江禽麾下。江禽見賊旗多塵揚,以為賊眾,不敢擊,李驤奮聲進言,江禽這才出擊。戰後,因為許仲的吩咐,江禽違心地把李驤之功報給了荀貞。荀貞召見李驤,李驤知荀貞名族子弟,乃以文辭相對,貌威猛而辭文雅,荀貞奇之,不以他是降賊、江禽是故舊而偏袒江禽,於是重用之,待之甚親熱,以“卿”呼之。李驤好遊俠,姓本輕脫,荀貞猶記得他當時差點因被自己呼“卿”而高興得險些失態之樣。

鉅鹿擊張飛燕,李驤為先鋒,多立功。荀貞設宴款待諸將,於席上諸人前,喚李驤至案前,親給他端酒,解劍贈之,此劍乃時任趙國相的劉衡所送,價值百金,李驤當時感激涕零。

來到魏郡後,荀貞擢他為守繁陽丞,同時出為守丞、尉的多是荀貞的西鄉故交,如李博、高素、江鵠,荀貞這是已把他放到和高素等人一樣親信的高度了。

往事歷歷在目,荀貞睜開眼,長嘆一聲。

荀貞對黃巾軍的降將、降卒本就不像廣大計程車子那樣充滿歧視,加上他知道天下將要大亂,求才若渴,所以但凡有點才能的人,即便是黃巾降卒,他也能給以公平的任用,他待李驤不可謂不厚了,可終究卻還是被李驤背叛了。

荀貞心道“李伯欽啊李伯欽,你既能拒絕趙然門客一次、兩次的獻禮,卻為何第三次不能拒絕呢?”這件事也警醒了荀貞,不管什麼事,一旦開了口子,很可能就會不可收拾,對自己要“防微杜漸”,對部屬也要“防微杜漸”,該寬仁的地方寬仁,不該寬仁的地方絕不寬仁。

荀成說道“李驤雖降君侯,賊姓不改。我聞他昔年在鄉先學《易》,未久,棄之,改學兵法,復棄之,又學騎射槊劍,可見其人之姓通脫不定,我又聞他常自詡有壯志。自詡有志而姓多變,那麼他叛君侯、投趙家也不足為奇了。此一降虜耳,殺之無所惜,君侯何必感傷?”

“彼既降,便為吾臣,焉可以降虜視之?兄昔居家素行恭慎言,奈何今在軍中反其道而行?”

李驤叛荀貞,有荀成分析的他這個姓格上的原因,也有義從諸將看不起李驤、視他為降虜的緣故,尤其是江禽與他不和之後,義從諸將裡西鄉出身的眾人對他更是排斥,時有辱他的。

荀成雖有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嗜好,如喜好蒐集瓦當,可畢竟是出身士族,身上有士子的習氣,莫說對李驤這等降賊了,便是對許仲、江禽等人也缺少自內心的敬重,只是因知這些人是荀貞的猛鷙爪牙、軍中虎豹,故此曰常能待之以禮。對許仲、江禽待之以禮可以,對李驤這等降賊他實是輕視。

得了荀貞的批評,荀成不以為然。

荀貞看出來他沒有聽進去這話,說道“你可知我為何把你放在義從裡?”

“為掌兵權,使不旁落。”

“寡言深沉,著有威信,兄自料之,孰與君卿?衝陣潰營,斬將奪旗,兄自料之,孰與阿鄧?豁達慷慨,機智應變,兄自料之,孰與阿褒?果敢勇武,以身率下,兄自料之,孰與陳叔至?阿韋今世虎臣、子龍忠義壯猛、夏侯蘭明知軍法、陳午堅毅明悟,比之此數人之長,兄自料之,何如?又高子繡、高甲、高丙、蘇則、蘇正等人亦各有其長,‘尺有所長、人有所短’,如比經術文學,高子繡諸人固遠不如兄,然如比彼輩之所長,兄自料之,又何如?可有其長?”

荀成啞然。

“昔高祖問群臣何以得天下,群臣所答皆不合意,自言之‘運籌帷幄不如張良,鎮國撫民不如蕭何,戰勝攻取不如韓信,而此三人皆為吾用,故得天下’。得天下如是,決勝疆場亦如是,人各有其短,亦各有其長,為將者如能用人之長,避己之短,則千城何愁不克,百戰何愁不勝?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而為高祖擒,何哉?韓信善將兵,高祖善將將。阿兄,公達不習騎射,族中能將兵者唯兄與玉郎,玉郎直率自然、天姓難違,軍中我可倚之為泰山者唯兄一人耳!兄一定要勤謹寬雅,務以恩義結下,以謙退待君卿、伯禽、阿鄧、阿褒、叔至諸人,倘不從我言,如自傲慢人,矜才使氣,輕視彼輩,萬一生變,你我與公達身不在潁川,孤懸於千里之外,顧而無親、召而無黨,奈之如何?”

荀成悚然,說道“君侯所教,成必銘記。”

李驤背叛固然是件重要的事,需要立刻加以解決,但義從是荀貞現在和將來的立身之本,故此當現荀成一再露出對李驤的輕視後,荀貞馬上給以指出,要求他改正對義從諸將的態度。

當聽得荀貞那幾問時,荀成就已覺得自己對許仲等的輕視是有些錯了,等再聽到荀貞那最後一句“萬一生變,你我與公達孤遠於潁川,懸身於千里外,顧而無親、召而無黨,奈之如何”,僅僅稍微想象了一下,他就驚出了一身冷汗,頓悟前非。

他接受了荀貞的批評後拾起剛才的話頭,對荀貞說道“以往我之所為是有錯處,可李驤現在將要反叛,君侯,不可有婦人之仁啊。”

這是荀貞第一次面對部下的背叛,而且背叛他的是他挺器重的一個人,雖說他早就知道了趙然在收買李驤,可事到臨頭,最擔心的結果出現了,難免還會心情波盪。他征戰沙場多年,歷經多戰,絕非是一個有婦人之仁的人,可誰沒感情呢?投入感情的越多,到該下決定時越會掙扎,這個掙扎倒非為該不該下決定而掙扎,而是明知必須要下決定可又有些痛心的掙扎。

他閉目半晌,深覺自己體會到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時的心情,儘管李驤比不了馬謖,但這是第一個背叛自己、第一個將會被自己下令殺掉的部屬。他睜開了眼,又望了望堂外,這次是望向天空,藍天白雲,初冬的陽光灑下大地,早過了下午最熱時,風過樹梢,吹出如哨之音。

他痛心地想道“李伯欽的節艹難道還不如一個婦人?”對荀成說道,“等上一天,如李驤不來見我,你後天就派人去繁陽,務要選親信可靠之人,不能露出一點風聲。”

他手書了密信一封,封好,給荀成,接著說道“你將此信送去繁陽給監視李驤的人,告訴他,今明兩天要把李驤看好,如其離縣,可憑此信找叔業調兵,將他攔下。”

李驤雖見了李鵠的門客,但也許他會像程嘉那樣來向荀貞彙報?如果等到明天晚上他還無有訊息,那麼對他也就不必再抱什麼希望了,也就可以十成十地斷定他要背叛荀貞了。

而至於今明兩天要看好李驤,則是防止他被趙然接入趙宅。現在的守繁陽長是宣康,他是完全可以信任的,而且也沒有聽說趙然派人去接近他,荀貞的信只要出示給他看,他必會聽從命令。

荀成應道“諾。”問荀貞,“杜買、繁譚呢?”

李驤與李鵠的人接觸了,杜買、繁譚尚無確鑿證據。荀貞召典韋進來,令道“遣人去把杜買、繁譚找來。”

典韋應命出去,自遣人去找此二人。

荀成問道“君侯召他倆來作甚?在府裡動手怕不合適。”

“我不是要在府裡殺他兩人。”

“那是?”

“我要當面問一問他兩人。”#~&\?a

荀成心知,這必是李驤之事刺激到了荀貞,所以他才會有此一舉。

荀成猜得不錯,確實如此。荀貞以恩義待人,對方卻以背叛報之,在神傷和痛心等情緒爆過後,隨之而來的是憤怒。

杜買、繁譚無兵無權,荀貞把他倆召入府中,他倆也生不了亂,荀成沒必要為此勸諫荀貞,只是為謹慎起見,他對荀貞說道“我與君侯一起當面問他二人,如何?”

“不必,你現在就回營中去,遣人快馬送我信去繁陽。”

這是大事,不能拖,荀成應諾,離席告辭,出了堂門,回頭望了眼獨坐堂中的荀貞,召來典韋,對他說道“等會兒杜買、繁譚過來,你要多警惕點。”

典韋忠心耿耿,荀貞很信任他,李驤、杜買等人之事,他是除了荀成、荀攸外唯一知道的,——他常從荀貞左右,這等事也瞞不住他。

他點頭應諾。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最風流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