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章 欲得鐵馬先得人

“雖因單貧之故,家聲不顯,然其本人在河內頗有名聲。”

荀貞心道“按公達之所說,這常林似是個孝悌重義之人,在河內又頗有名聲,且其家貧……。”他斟酌片刻,又想道,“河內產鐵、產馬,我如能將此人延攬到我的帳下,或許會有助於我?”

這要換了旁人,在聽了常林的事蹟後,可能最多會讚歎兩句,但荀貞不然,他馬上就產生了招攬此人的念頭。之所以會有此念,不為別的原因,正是為了河內的鐵與馬。

河內產鐵、又產馬,荀貞很眼饞,可他在河內沒有熟人,他一個魏郡太守不好派人去河內買鐵、買馬,那麼想要從河內弄些鐵與馬來,就得有河內人來幫助他。

從荀攸對常林的簡短描述中,荀貞覺得常林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原因有三其一是常林在河內頗有名望,如果沒有名望,在地方上沒有影響,招攬來也無用;其二是常林孝悌重義,凡重義之人,只要你以真心待之,通常都能得到真心之回報;其三是常林家貧,常林既在河內頗有名望,又是個好學的儒生,而至今卻沒有入仕,也許就是因為“其家貧”、“家聲不顯”,像這樣的“寒士子弟”,要遠比那些名門貴族的子弟好招攬得多。

越想越覺得應該把常林招攬來,只是……。

荀貞以手指擊案,又想道“李鵠案剛不久,趙家會有何反擊尚且不知,若是趙然寫信求助於趙忠,而袁紹、皇甫公、六龍先生等人又不能救我的話,也許我在魏郡太守的位置上就待不久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我便是把常林招攬來似也無用……。”

如果在魏郡待不久,那麼荀貞接下來就要逃亡江湖,自也就沒工夫去弄河內的鐵與馬了。

荀貞又想道“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趙忠奈何不了我,治不了我的罪,那這河內的鐵與馬就還是大有可為的。”

思之再三,最終決定不能因為不可知的未來而放棄也許可以得到的利益。他最終決定,還是要試試看,看能不能把常林招攬來,反正對自己沒什麼損失。

他因而開口說道“公達,你是知道我的,我素來思賢若渴,今聞常林之其人其事,如此一個清正之人被空廢於鄉野之間,實在是太可惜了,河內既不能用他,你看我能否用他?”

荀攸楞了下,沒想到荀貞會忽出此言,但荀攸是什麼人?聰慧之極。他很快就明白了荀貞的真實意圖,心道“君侯此必是欲圖河內之良馬與精鐵。”明白了荀貞的意圖,嘴上不說破,笑道,“君侯雖思賢如渴,然常林非魏郡士人,君侯如想招之,怕是不易也。”

兩漢的慣例本郡之長吏通常只會闢用本郡之士子出仕郡府,而本郡之士子也通常只會出仕於本郡。荀貞一個魏郡太守,如果他想用河內計程車子,就算他願意,常林還不一定會願意。

荀貞也想到了這一點,他說道“朝廷不以我卑鄙,賜我以潁陰之爵,前些時,我闢元直為庶子,而家丞一職至今空懸,我想闢請常林為我之丞,卿意如何?”

“……這倒是可行。”

“既如此,便煩請卿為我書寫闢除文書一道,明曰我便遣人赴溫縣,闢請常伯槐。”

寫道闢除文書是件很簡單的事,荀攸應道“諾。”

話至此處,河內的風物、士人,荀貞都問過了,接下來可以談正事了。荀攸正想提及李鵠案一事,卻聞荀貞慢悠悠地問了一句“常林是溫縣人,公達,我聽說溫縣還有一名士,名叫司馬防,中平元年,我從皇甫公討黃巾,在軍中嘗聞孟德說及說孟德昔年之所以能以二十之齡出任洛陽北部尉,便是因受此人之推舉。……公達,你此去河內,可曾見過此人?”

“司馬氏世為二千石,司馬防之父曾為潁川太守,其祖曾為豫章太守,其曾祖在安帝時曾為徵西將軍,其家乃是河內之名族。司馬防現仕宦在外,我此次去河內,未曾見到他本人,不過在修武張家見到過幾個他家的子弟。”#~&\?a

“我聞司馬防多子,可見到他的諸子了?”

“司馬防多子麼?這我倒不知道。我沒見到他的諸子,只見到了他的兩個從子。”

“張太尉乃河內之望,今其不幸亡故,司馬防仕宦在外,沒有去,他的諸子竟也未去?”

荀攸不知道荀貞為何對司馬防和司馬防的兒子們這麼感興趣,回答說道“我聽司馬防的那兩個從子說,司馬防的長子司馬朗,數年前,以十二之齡為童子郎,現也不在家中,其餘下諸子如司馬懿等皆年尚童稚,故均未去修武。”

“噢!原來如此。”

荀貞心道“原來司馬懿‘年尚童稚’,……也是,他若不是年歲遠小於孟德、玄德、文臺,到最後也不會輪到他竊取天下。”

荀攸見荀貞總算沒有話問了,輕輕咳嗽了下嗓子,乃把強自按在心頭多時的疑惑和擔憂道了出來,他出言問道“攸在河內聞君侯捕郡丞李鵠下獄,歸入郡後,又聞李鵠病死獄中,……君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最風流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