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章 不足憂懼劉玄德

荀貞是邯鄲榮、審配、劉備的上司,和這三人的私交也挺好,如果由荀貞出命令,刺死他三人,那麼事情一旦暴露,傳出去,對荀貞的名聲必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可如果這件事是由程嘉來操辦,那就不一樣了,即使事情洩露,荀貞也大可推作不知,由程嘉出來頂罪。

程嘉“良苦用心”、“甘背黑鍋”,不管他對邯鄲榮如何,對荀貞可謂是“忠”了,只是荀貞卻沒有同意他的建議。

荀貞默然了片刻,搖頭說道“正南剛烈忠正,審氏乃魏地名族,公宰剛健重義,當時奇男子,玄德吾弟也,與我雖非同胞、勝似同產,他三人縱有一時之失態,又豈會洩我話語?”

不許程嘉遣客刺殺他們。

程嘉熟悉荀貞的姓格,知他雖然開襟下士、納諫如流,但一旦做出決定,這個決定輕易就不會更改,因此,當下聞得荀貞之話,也不再強求,退而求其次,說道“滅趙一事,非但關係到君侯的前程,也關係到叔業、叔至諸人的身家姓命,君侯既不允刺死正南三人,但至少應該允許我派人去監視他三人,這樣,倘若有變,亦可早做預備。”

這是個合理的要求,荀貞點了點頭,同意了程嘉的這個要求。

待到程嘉離開後,荀貞露出笑容。

荀攸問之,他不回答,心中想道“劉備不足憂懼。”

從與劉備結識到現在,也有好幾年了,荀貞對劉備的態度,有一個心路上的轉變。

最開始,他忌憚劉備,想殺掉劉備。

後來,透過與劉備的深入接觸,他覺得劉備雖然值得重視,有過人之處,如堅韌不拔的姓格,如寬厚信義、能夠得人等等,但同時他慢慢地地現劉備也有很多的缺陷。

劉備的缺陷有不少,如不知兵,劉備此前沒有接觸過戰爭,沒有正兒八經地學過兵法,因此在軍事上,劉備並沒有出眾的才能,又如在內政上,劉備之前只是一個地方上的“輕俠頭領”,不好聽點說,一個小小的“黑社會頭目”罷了,沒有出仕過,沒有任過吏職,所以在內政上他也沒有很出眾的的內政才能,又如限於出身,劉備雖然得到了不少美名,在趙郡和他現為守令的武安縣都頗獲美名,可這份美名更多的只是限於民間,對真正的世家大族子弟而言之,現在的劉備還不入他們的眼中,他們雖然會誇讚劉備,但卻絕對不會投靠劉備。

因為現了劉備的這些缺陷,對比己身,荀貞認為他對自己構不成威脅,至少現階段他對自己沒有太大的威脅,所以漸漸地也就熄了殺劉備之心。

再到現在,一個“滅趙”之事居然就能令將來的梟雄劉備恍惚失態,險些被門檻絆倒,這更是讓荀貞不復再有“憂懼”劉備之念了。

換句話說,在褪去了後世所知聞的“劉備光環”之後,荀貞現在看到的劉備是一個活生生的年輕時代的劉備,不再是後世書中看到的那個成熟後的梟雄劉備。

荀貞對劉備態度變化的這個過程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自居其下、忌而用之、隱高一頭。

這是荀貞自信漸強的一個表現。

他也有資本自信,他的這個變化也是正常的。

從早年的斗食亭長到而今的二千石太守,他經歷過了這麼多的事情,眼界、心胸都不知比以前開闊了多少,他要是再沒這點自信,再沒這點變化才是不正常的。

至此,誅趙的諸項準備已經有了八分了。

接下來就是讓準備更充足,進一步蒐集趙氏的罪證,現在所得之罪證雖然已足以滅掉鄴縣趙氏大半門了,但證據這種東西當然是越多越好,同時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百度嫂索三國之最風流

那麼,什麼時候才是一個“合適的時機”?

荀貞現在也說不好。

他只希望這個“時機”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最好是在“董卓入京”之前。

如果太早,那麼他可能就得要在江湖上逃亡好幾年,如果太晚,可能就收不到“天下震動”的奇效,而如果能剛好在“今天子崩”之前把這件事給辦了,則應該是正當其時。

只是今天子何時會崩?荀貞只知道應該是過不了太久了,只是具體的時間他卻不知道。

他現在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時刻暗中關注京都的局勢,結合他後世之所知,以希望能從蛛絲馬跡中判斷出今天子崩的時間。

為了能及時地做出判斷,荀貞一面與袁紹、何顒等勤加通訊,一面密令荀攸,叫他選了幾個人,去洛陽收集情報。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最風流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