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章 太守長史兩不負

“噢!原來如此。……天子召見他後,都說了些什麼?”

“蓋勳久在涼州,北地羌胡與邊章、韓遂之亂是他親眼所見、親身所歷,天子因問他‘天下何苦而反亂如此’?蓋勳答道‘倖臣子弟擾之’。”

所謂“倖臣”,也就是天子左右的宦官、常侍們了。

蓋勳家世顯赫,家世二千石,其家乃是涼州冠族,其為人又剛義正直,所以他敢當著天子的面直斥趙忠、張讓、蹇碩等宦官。

大臣們在天子面前痛斥宦官的不少,天子有時候聽聽,有時候不聽,不知道對蓋勳的話,天子會如何反應?荀貞問道“天子何以答之?”

“時上軍校尉蹇碩在座,天子顧問蹇碩,蹇碩恐懼,不知所對。”

原來蹇碩也在座!若論在宦官們中的資歷、地位,蹇碩或不及趙忠、張讓,但是若論天子的信任,蹇碩卻半點也不遜於趙忠、張讓,特別是西園八校尉設定之後,蹇碩因壯健有武略而被拜為了上軍校尉,手裡掌握了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連大將軍何進都得聽從他的命令,在京都的權勢、威風更是不但不比張讓、趙忠小,甚至反而比張讓、趙忠還要強上一點了。

蓋勳的膽子真是不小。

荀貞嘆道“文臺,故漢陽太守傅南容,你我之友也,死於忠義,蓋討虜,南容之故長史也,於天子、上軍校尉座前,義斥宦者之非,是因為涼州的義士多,還是因為他兩人物以類聚呢?”

當年從討黃巾時,傅燮在皇甫嵩的帳下,是皇甫嵩的愛將之一,孫堅與他也是認識的。

孫堅默然片刻,答道“有賢太守,必有賢長史。”

說起傅燮,荀貞就覺心痛,他閉上眼,把這襲來的感傷心痛往下壓了壓,待平復了心緒後,又問桓階“蹇碩不知所對,天子又說什麼了沒有?”

“天子又問‘吾已陳師於平樂觀,多出西園財物與兵士,何如?’蓋勳答道‘臣聞先王耀德不觀兵,今寇在遠外而卻耀兵京都,何益於國家?不足以昭顯果毅,只是黷武罷了。”

荀貞、孫堅以為然。

孫堅嘆道“蓋討虜所言極是!”

荀貞則又嘆了口氣,說道“冀、涼、幽、並之亂未定,青徐黃巾又起,北地危急,此存亡之秋也,而國家卻先於三月重置州牧,復於眼下觀兵不耀德,……文臺,桓君,時局如此,夫復多言啊!”

如把中平元年說做是漢室氣運轉折的一個關鍵年份,那麼今年則也是一個關鍵年份。

不是因為青徐黃巾復起,也不是因為術士蒙對了洛陽將有兵災,而是因為今年三月時,應宗室劉焉之建議,朝廷下詔,重置州牧。

這道詔書下來時,荀貞、荀攸、程嘉等人就討論過,皆以為弊大過利,來到長沙後,閒暇無事,議論政事的時候,荀貞也又和孫堅、桓階議論過此詔,孫堅對政治不敏感,初時沒看出此詔的壞處,桓階也沒有看得那麼遠,但在聽了荀貞的分析後,兩人都贊同了荀貞的意見。

這時聽荀貞又提起此事,孫堅、桓階對顧一眼,遂不復說,唯相對嘆息罷了。

這邊才說起蓋勳,次曰,荀貞接到洛陽的一封來信,信中便又提及蓋勳。

荀貞從魏郡逃亡時,沒有對任何外人說他將去何處,到了長沙後,他寫了幾封信,有寫給族中的,有寫給袁紹、曹操等人的。

這封從洛陽來的信便是袁、曹等人的回信。

——

1,飛廉、銅馬。

飛廉是古風神,銅馬即銅鑄的馬,大約是明帝在長安把前漢鑄造的銅像帶到了洛陽,仿前漢故事,修建了一個與前漢同名的平樂觀。——不過明帝取來的這些飛廉、銅馬最後大約卻被董卓給毀掉了,董卓時,“悉取洛陽及長安銅人、鍾虡、飛廉、銅馬之屬,以充鑄焉”。

兩漢的這兩個平樂觀都很大,有很大的廣場,是一個搞大型活動的地方,前漢武帝時,一些大型的活動就是在長安平樂觀搞的,如元封年間,“夏,京師民觀角抵於上林平樂觀”。

2,蓋勳。

蓋勳和涼州從事蘇正和有仇。武威太守倚恃權勢,恣行貪橫,蘇正和舉報他的罪行,涼州刺史梁鵠害怕得罪武威太守的後臺,想殺了蘇正和,可又拿不定主意,當時蓋勳雖然只是漢陽長史,但因為蓋家是涼州冠族,蓋勳又正直剛義,在涼州素有聲望,所以梁鵠便去找他,詢問他的意見。有人勸蓋勳,可以藉機報仇,但是蓋勳卻拒絕了,說“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於是勸諫梁鵠,“餵養鷹鳶就是為了捕獵,因為捕獵而殺害鷹鳶,那以後用什麼捕獵?”梁鵠從其言。蘇正和喜於得免,便拜訪蓋勳,表示感謝。可是,蓋勳卻閉門不見,叫門下傳話,說“吾為梁使君謀,不為蘇正和也”,對蘇正和怨之如初。

從這段故事裡,不但可以看出蓋勳正直的為人,其實也可以略窺兩漢的世風、士風一方面尚義盡忠,另一方面有仇報仇、有怨抱怨,這兩方面涇渭分明卻又不會因私廢公。

蓋勳和傅燮一樣,也是個忠勇剛義的人。

中平元年,梁鵠去職,左昌接任涼州刺史,時北宮伯玉、李文侯叛亂,左昌趁著徵兵貪汙了軍費數千萬。涼州的州治冀縣同時是漢陽的郡治,蓋勳知道了此事,固諫,左昌大怒,便令他屯守漢陽郡阿陽縣,正對著叛軍的兵鋒。左昌本以為蓋勳就算不戰敗死,也肯定會大敗,而如他一敗逃,就可用軍法將他處死,不料蓋勳卻不但擋住了叛軍,而且數立戰功。

叛軍打不下阿陽,遂專攻金城郡,殺了金城太守,脅迫邊章、韓遂入夥,舉邊章為。

蓋勳勸左昌救金城,左昌不救。不久,叛軍把左昌包圍在了冀縣,左昌驚慌失措,檄召蓋勳援救。與蓋勳同在阿陽的涼州從事辛曾、孔常畏懼叛軍的聲勢,遲疑不敢去,蓋勳怒道“以前莊賈失期,司馬穰苴將其斬,今天你們兩個小小從事,難道還比莊賈這個監軍的地位還高?”辛曾、孔常懼而從之。

蓋勳率兵援冀縣,斥責邊章、韓遂的背叛之罪。邊章、韓遂都說“左使君當時如果聽了你的話,派兵來救金城,或許我等還能自改,不致從叛起亂,但現在我等罪行已重,不得降也!”雖然不能投降了,但敬重蓋勳,邊章、韓遂等解圍而去。

左昌讓蓋勳去送死,蓋勳卻反過來救左昌,可見其忠勇;邊章、韓遂因他的來到而解圍,可見其在涼州的名望。

左昌因為貪汙被免職治罪,檻送京師,宋梟接任涼州刺史。

宋梟想讓涼州人家家抄寫《孝經》,以平息叛亂。蓋勳諫止,說這麼做只會讓涼州人怨恨、讓朝廷嘲笑。宋梟不聽,奏請朝廷行此事,結果,果被朝廷詔書詰責,以“虛慢”的罪名又把他給檻送京師了。

楊雍接任涼州刺史。護羌校尉夏育被叛軍包圍在右扶風,蓋勳與州郡合兵救夏育,到了狐槃這個地方,被羌人擊敗。蓋勳收餘眾百餘人,為魚麗之陣,——魚麗之陣就是把戰車放到前邊,把步卒放在戰車的後邊,或進攻敵人,或以此來對抗敵人的進攻。蓋勳堅守激戰,羌人的精騎夾攻急擊,雖有戰車為屏,奈何眾寡懸殊,漢兵多死,被羌人攻破陣線。蓋勳身負三創,堅立不動,指著漢軍的木標說“必屍我於此!”句就種部落的羌人領滇吾素來被蓋勳厚待,於是騎在馬上,用兵器攔住了羌人,說道“蓋長史賢人,你們如果殺了他,那就是負天。”蓋勳仰臉大罵“死反虜,你知道什麼?快來殺我!”羌人因為他的勇氣和壯烈而相識大驚。滇吾下馬,把坐騎讓給蓋勳。蓋勳不騎,遂為羌賊所執。但是羌人服其義勇,不敢加害,把他送回了漢陽。傅燮戰沒後,楊雍便表奏蓋勳接任了漢陽太守的位置。

傅燮戰死前,圍城的匈奴騎兵也曾像滇吾一樣,因為敬重傅燮的正直剛義,同時為報昔曰受傅燮厚待的恩,亦嘗在縣外下馬、叩頭求傅燮出降,“求送燮歸鄉里”。

傅燮亦如蓋勳,明知必死卻依然堅守不棄。

傅燮、蓋勳一個漢陽太守,一個漢陽長史,可謂是太守不愧長史,長史不愧太守,並相輝映,忠義剛勇之氣,共流傳千古。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最風流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