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章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

難處在兩個方面。

先,這些郡國現在都有太守國相,無緣無故地把他們調走,需要給他們一個說法,至少要找到一個新的、合適的位置來安置這個被調走之人。

其次,荀貞是豫州人,依照“三互法”,很多近京的州郡他都不能去任職。

“三互法”是桓帝時制定的官吏籍貫迴避制度,所謂“籍貫迴避制度”,也就是為了防止地方上的長吏州郡相黨、人情比周、徇私舞弊而制定出來的一個籍貫迴避制度。

桓帝之前已有類似之制,但那時的制度比較簡單,只是規定婚姻之家和兩州人士不得對相監臨,也即結為婚姻的兩家不能在彼此的州郡為長吏,同時不同的兩州之人也不能在彼此兩邊的州中為長吏,後來到桓帝時,擴大了限制的範圍,於是乃有“三互法”之出現。

三互法限制的範圍很廣,由是導致了朝廷用人“選用艱難”,早前乃至出現過“幽、冀二州,久缺不補”的情況,天下十三州,按照三互法的規定,當時有十一州之人都不能在幽、冀為長吏,蔡邕為此還特地上書過當時的天子桓帝,請求桓帝放鬆禁制,不過桓帝沒有搭理他。

實事求是地說,桓帝以來實行的三互法有弊端,但更多的是利處,就不說確實減少了不少徇私舞弊的現象,只說在董卓亂後、群雄並起之時,這些“並起”的群雄中就沒有一例是從本籍起家的,可以這麼說,三互法的確是有效地延緩了地方割據勢力出現的時間。

不過這些都是後來的事情了,現而今擺在荀貞、或者說主要是擺在袁紹、曹操面前的,卻是“該為荀貞謀取何郡才既符合朝廷的規制、又能做到、並且還能最有利於己方”的頭疼。

曹操辭別後,是夜無話,次日,荀貞在太傅府待了一天。

這一天也沒什麼可說的,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中午時,袁術派人來請荀貞赴宴,不過被荀貞給婉拒掉了。

袁術、袁紹雖是親兄弟,——從宗法上來講,袁紹、袁術是從兄弟,可袁紹是過繼給袁成的,他和袁術實際上都是袁逢之子,只不過同父異母罷了,但雖然如此,他兩人的關係卻並不洽睦,袁紹的母親出身低微,因而他雖是袁術的兄長,袁術卻一直不大瞧得起他。

袁術這個人,和袁紹、曹操等一樣,年輕時也有任俠氣,不過他的任俠氣與袁紹、曹操、乃至荀貞的結交豪傑不同,卻是多集中在違法亂紀上,早年時,他經常與諸家公子飛鷹走狗、放蕩跋扈,昔年他任長水校尉時有個綽號,人稱“路中悍鬼袁長水”,可見他當時的為人行事,因此之故,他雖也有豪傑之名,卻遠不如袁紹得士人、儒生之望,也因此之故,袁術對袁紹極是嫉恨。

試想一下,一個出身卑賤,他根本看不起的人,結果名氣卻要比他要大得多,天下的豪傑、名士都爭著去與之結交,而不肯與他來往,這怎能不讓他妒火中燒、嫉恨非常?

他倒也不是沒試過去挖袁紹的牆角,如何顒等人,他都試著去挖過牆角,可何顒等人卻沒一個改投到他這邊的,不但沒有改投的,甚至連敷衍他的都寥寥無幾,這也導致他益嫉恨袁紹了。

他這次來請荀貞赴宴,和之前期望與何顒等人結交一樣,也是奔著挖袁紹牆角而來的。

荀貞和袁術不熟,對他以往的劣跡只是聞聽而已,對他其實沒什麼嚴重的反感,因為知道袁術後來卻也是在淮南成就過一方“霸業”,所以本著“多個朋友多條路”的想法,究荀貞之本意,他實際上並不想得罪袁術,奈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已然是袁紹一黨的人,面對袁術的邀請,卻也是隻能“婉拒”罷了。#~&\?a

這裡是太傅府,荀貞住的院落裡多是袁紹的耳目,當天晚上,袁紹歸來後,便有人將袁術邀請荀貞、被荀貞婉拒這件事告訴了袁紹。

袁紹聞之,撫須而笑。

他嘴上雖不言,身邊人卻都能看出,他對荀貞的此舉甚是滿意。

為了家族的利益,在危急的時刻,袁紹、袁術可以並肩對外,但權力只有一個,他兩人間為爭奪袁氏繼承人的暗鬥卻是從未停止過。

他吩咐左右“去把荀侯請來吧。”

荀貞聞召而至。

袁紹笑道“貞之,孟德所託我之事,幸不辱命。”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最風流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