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章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

“怎麼?”

“我聞勝負兵家之常,董卓雖強,可萬一荀貞僥倖未敗,又該如何是好?”

“所以我要先下手為強。”

“如何先下手為強?”

“只等荀貞小兒離郡,我就對薛禮下手。”

“彭城相薛禮?”

“薛禮這婢養的豎子,挾彭城為資,儲糧積穀、鑄兵擴軍,自視高傲,不肯服從我的檄令,要非荀貞這小兒剛好來到廣陵上任,分了我的精力,我早已叫笮融動手收拾他了,不過現在也不晚,待荀貞小兒離郡後我便傳令笮融,叫他把下邳境內的賊寇悉數趕入彭城,再遣兵馬裝成寇賊,亦入彭城,燒殺搶掠,薛禮眼高手低,沒有什麼才能,待到那時,他定手足無措,我就可以上表彈劾他,免了他彭城相的職,又或乾脆直接帶兵入境,以平賊為名,奪其郡權!”

陶商沒有想到陶謙早就定計,而按陶謙的這個計劃,要想弄掉彭城相薛禮確也是輕而易舉,他驚喜不已,連聲說道“阿翁計!阿翁計!”

陶謙心中卻是喟嘆“袁紹一旦起兵討董,無論成敗,天下都將亂矣,我今據徐州,攬用臧霸,也稱得上兵強馬壯,可是兩個兒子卻都笨,即使我將來把徐州五郡都控入手中,然我已老矣,後繼乏人,沒人能繼承我的事業,又有何用也?”思及於此,卻是不覺又想到了荀貞,“荀貞這小兒雖然張狂傲慢,對我無禮,可也算是人中龍鳳,惜乎非為我子!惜乎非為我子!”

廣陵郡府,忙著操練軍隊的荀貞也得知了袁術、陳紀、荀爽三人分別被董卓升遷的訊息。

荀貞亦一眼就看出了董卓的用意,知道董卓這是在離間袁氏兄弟和極可能是在向自己示好。

他和袁術沒交情,又熟知歷史的走向,袁術升得再高和他也沒關係。

而至於陳紀和荀爽,荀貞也早就想得清楚,料來就算自己將來起兵,董卓也不會把他倆怎麼樣,並已專門派了一百精卒趕去當他倆的護衛,所以只是略略看了下這道訊息便就罷了,沒有太當回事,倒是程嘉特地來找了他一趟,隔著大老遠就又是作揖、又是下拜地恭喜奉承。

十月倏忽而過,入到十一月。

又傳來訊息,說朝廷任命董卓為相國,允許他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董卓的這一招看起來是個昏招。

明知袁紹等在外有非常大的起兵可能,他卻還給自己加個相國的銜,並“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這不是在招仇恨是什麼?不是在把可能會接受他計程車人們推給袁紹是什麼?

可是站在董卓的角度考慮,荀貞卻也能理解他。

就是因為袁紹等人可能會在外起兵反對他,所以他才不得不行此一招。

在這之前,董卓只是太尉,三公之一,在他頭上除了天子還有兩個人,一個是太傅袁隗,一個是他任命的大司馬劉虞,劉虞遠在幽州,可以不去理會,但朝中的袁隗做為“位在三公上”的群臣之,卻是位居在他之上,他做不到一人之下。百度搜尋

如果將來袁紹起兵,外有州郡響應的袁紹之兵,內有群臣之的太傅袁隗,內外呼應,他一個太尉,很難壓住陣腳,所以,他不得不再給他自己升官,給自己加了個相國的銜。

相國即戰國時的“相”,乃是文官之,前漢建立後,任過此職的總共只有兩個人,一個蕭何,一個曹參,之後改以丞相為替,後又改為大司徒,入到本朝,又改大司徒為司徒,不過本朝的三公沒有實權,政令悉歸尚書檯,現在董卓自任相國,用的顯是前漢初年的舊制,有了這個頭銜,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壓過袁隗、劉虞,成為群臣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而只有這樣,當將來袁紹如果起兵,他才能集中精力對付袁紹。

而至於董卓自任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朝中就沒人反對麼?

當然有,可是反對也沒有用。

一來,董卓有兵,威壓之下,沒人敢硬抗。二來,漢家最重“故事”,凡是本朝以前存在過的事,再實行起來時通常就容易,“相國”是前漢有過的,“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這也是當年蕭何為相國時的“故事”,有此前例在,便是想反對,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藉口。

荀貞前世時就知董卓自為相國之事,只不過他當時以為這是董卓驕橫的表現之一,現下身處這個時代,卻是理解了董卓的苦衷,不過也僅僅只是“理解”而已,他看了兩眼這道訊息,就隨手將之扔到了一邊,招呼戲志才、程嘉等人出門,卻是就在剛才得到這道訊息之前,他先接到了一條訊息,乃是荀攸、陳群從北海回來,很快就會抵達廣陵縣外了。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最風流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