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8章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

戲志才冷笑說道“孫河屯兵蕭縣,離他彭城咫尺之近,薛禮敢有何異動?”

戲志才說的這個“彭城”,不是彭城國的“彭城”,而是彭城的國都“彭城縣”。

孫河屯兵的蕭縣,距離彭城縣只有六十里遠,確可稱是“咫尺之近”。孫堅與荀貞並以善戰聞天下,有孫河的這支兵馬屯紮在此,薛禮就算是後悔了,改變了擁兵坐觀的主意,想助陶謙,此時此刻,卻定也是有心無膽,不敢出兵了。

臧洪生性忠烈,最恨的便是隻顧私利,無有公心的人,聽到提及薛禮之名,他如厭惡臧霸一樣,同樣厭惡,因又說道“薛禮鼠兩端,與臧霸一般,皆賊也!”對荀貞說道,“君侯,待取下徐州,此人亦不可留。”

荀彧卻有不同意見,說道“此前薛禮確是尾兩端,有坐觀之意,現今形勢不同,我軍出兵數日,已取下邳半郡,或許?”

臧洪問道“怎樣?”

“或許若再遣人去見他,沒準兒可以把他說動,助我軍攻下邳和東海。”

荀貞點了點頭,說道“文若言之有理。”

臧洪不樂,說道“君侯,如臧霸、薛禮之徒,實不可共事者,怎可卻反借其力?”

荀貞喟嘆道“先是黃巾大起,繼之陶恭祖親小人而遠君子,政令昏聵,徐州的百姓實在是受苦已久啊!我今起兵,實不得已。這場仗,能少打還是少打為好。”

臧洪聞之,不復怫然之色,肅然起敬,說道“洪本徐人,卻不及君侯愛徐人。方才所言,乃洪之錯。”

“卿素剛直,秉道而行,吾久知矣!此卿強我之處。”聽了臧洪認錯,荀貞反過來勸慰他,由此勸慰之話,而又引動了荀貞的心事,他顧視諸人,嘆道,“我又何嘗不想秉道直行!奈何於今海內紛亂,欲想弭亂安民,有時候,卻就不得不做些違心之事啊!”

在座諸人中,對荀貞此話最有同感的是張紘,他年輕時遊學京都,閱歷廣泛,見過很多顛倒是非的事,也見過很多剛直的君子被殺被捕的事,深知“做事”之難,絕不是非黑即白。他說道“天下事固難為也,君侯亦無需自責。只要是為國為民,吾以為便是秉道直行!”

荀衍讚道“張公此言,乃是正論!”

勸慰過臧洪,聽完張紘、荀衍的兩句插話,荀貞說道“便如文若所言,可再遣人去彭城見薛禮,告訴他只要他現在起兵助我,等我取下徐州,他仍是彭城相。……文若,此事交你安排,出使的人務必要好好挑選,既需善言,見到薛禮,又不可傲慢。”

如果薛禮不相助荀貞?那麼等荀貞取下徐州後,他又是會何結局?荀貞沒有說,也不必說。

荀彧應諾。

正說話間,外邊有吏員來報“岑司馬送來了一個人,說是州府的人。”呈上一疊文書,說道,“此是詢問筆錄。”

“岑司馬”,即岑竦。為了確保廣陵諸縣在攻徐一戰中不會生亂,荀貞把岑竦、欒固等眾人分別遣去了各縣,監各縣的軍民諸事。岑竦現負責監堂邑縣事,既是他送來的,那便也即是從堂邑送來的。堂邑在廣陵縣的西邊,再往南去,就是揚州九江郡的地界。

堂中侍從接過文書,呈給荀貞。

荀貞示意堂外吏員退下,開啟文書,細細觀看,看罷,不禁一笑,吩咐侍從“請諸君傳看。”

戲志才在荀彧等諸人中位居席,他卻不先看,接過文書,反面掩住,放在案上,說道“讓我來猜猜,……此必是陶恭祖遣人去丹陽、九江與吳三郡,欲說動它們起兵攻我廣陵。”

荀貞笑道“志才料事如神!”

戲志才嗤笑說道“陶恭祖真是昏了頭!他也不想想丹陽周泰明,與袁本初交善,友待君侯,君侯派人去丹陽募兵,他大力相助,又怎會助他陶恭祖?九江服子慎,吳郡盛孝章,兩儒生文士耳,如談經論文,君侯或不及之,然其二人不知兵,便是想助他陶恭祖,又有何用?”

荀彧說道“陶徐州既遣了人去丹陽三郡,必也遣了人去泰山諸郡。”

戲志才說道“徐州黃巾亂時,陶恭祖以鄰為壑,驅黃巾入鄰國,現今莫說泰山諸郡自顧不暇,就算他們‘有暇’,前怨未消,又如何肯會兵助他!”

張紘問道“那個被岑司馬送來的人,君侯打算如何處置?”

荀貞笑道“他畢竟是奉命而行,能在我郡中走這麼遠,直到堂邑才被現,也是難為他了。我留他也是無用,便叫他做回我的信使罷!”

“做回信使?”

“我要寫封信給陶徐州。”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最風流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