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1章 重儒引風導以良

“公達,吾聞大兄近月著《正論》,書可成否?”

“大兄”說的是荀悅。荀悅於現居徐州的諸荀中年歲最長。

“尚未成。”

“成了幾篇了?”

“約成一半。”

“改日待大兄書成,你可取來,我要細細觀閱。”

“諾。”

荀貞似不經意地說道:“鄭公儒學名家,許公風議領袖,我家世代傳以儒業,才俊雲出,諸祖、諸父且不論,僅吾之同輩兄弟中,大兄雅好著述,常有鴻論,文若善辨賢進才,友若、休若交遊海內,才、論皆優,俱一時之冠,與鄭、許相較,亦不遜也。”又道,“長文,我之外親,族為州姓,性好品題,所議人物,輒中其優劣,假以時日,當不使許公專美於前也。”

荀攸何等聰慧之人?聞絃歌而知雅意,頓時明白了荀貞的意思。

荀貞的意思很明顯,“大兄雅好著述”只是一個引頭,他話裡的重點在荀彧善辨賢進士、荀諶和荀衍喜好交遊、陳群好品題人物,是要荀攸暗地裡給荀彧、荀諶、荀衍、陳群等人制造聲勢,把他們推成徐州士人的“浮華”領袖,從而降低許劭可能會在徐州產生的輿論影響力。

荀攸笑道:“明公所言甚是。”

兩人相對一笑,不需再多言。

事實上,荀貞早在初掌徐州後,為對抗“浮華”領袖,為把輿論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已經在推動提高荀彧、陳群等人在徐州士林的名聲了,也已經小有成果,一些徐州計程車人,特別是年輕計程車人,不管是出於希圖藉此入仕之由,還是確實敬慕荀彧、陳群等的德行才能,已經團結在了荀彧、陳群等的周圍。荀彧、陳群兩人中,又以荀彧的名聲為佳。

荀貞又說道:“張子綱文雄德高,張子布徐地之望,陳/元龍豪傑之士,可為徐州楷模矣。”

張紘善文,書法也好,品德高潔,張昭剛嚴方直,在徐州的號召力不小,陳登年少成名,氣雄節壯,三人年歲不同,才德有別,但確可俱被稱為是徐州士人的代表。荀貞現畢竟是主政在徐,徐、豫地域有別,不能只推升荀彧等人的聲望,也需要樹立幾個本地士人為徐州士林的榜樣,張紘等三人現皆入仕州中,可以進一步提升他們在徐州的影響力。

一方面推動荀彧等聲名的提高,一方面樹立張昭等為楷模,如此,雙管齊下,許劭名氣雖大,定也難如昔日“月旦評”時一枝獨秀了。

荀攸應道:“諾。”

說及陳登,荀攸想起了劉繇,說道:“明公,給劉正禮的信已經送走數日,料以路程,應是早到劉正禮的手中了,然至今不見他的回覆。看來,他是不想來郯縣住,只想託庇於陳家啊。”

“給文謙去信了麼?”

“再給文謙去一封信,叫他遣劉丞去淮浦見一見劉正禮。如是他果不肯來郯,就在淮浦給他置個宅院,……最好是和陳家比鄰,由他在淮浦安居罷。”

“劉丞”指的是下邳丞劉儒。

劉儒是潁陰劉家的人,潁陰劉家也是漢室宗親,讓他去見劉繇,自是最適合不過。

荀攸應諾,又道:“琅琊鹽豪已定,糜子方想來不日便能榷鹽完畢,鹽鐵者,國之重事,以攸愚見,明公似可著手下步了。”又笑道,“明公許納糜子方妹為小妻,不知打算何時聘之?”

2o17-o5-1515:55:o8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最風流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