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5章 豪強應曹為投機

該怎生選擇?

萬潛拿捏不定。

……

與萬潛一樣拿捏不定的,還有一個人,便是乘氏的豪強李操。

李操與曹操同名,字叔節。

李操上邊有兩個哥哥,長兄已故,曹操撤駐乘氏之日,因陳宮之薦,闢用了他的次兄李高為帳前吏;再後來,曹操西還東郡,他的次兄李高從軍跟從。

李操與弟弟李進,留在了乘氏,看顧宗族。

就在昨日,李高給他來了封信。

信中先是述說了一下李高在東郡的情況,大意為他在東郡過得很好,叫李操、李進不要擔心。曹操對他極是恩厚,不僅賜給他了一區宅院,而且提拔他做了別部司馬。現今他掌兵三百,在曹操帳下得到了重用。

接著,李高話鋒一轉,給李操介紹曹操撤到東郡以後的一些軍政舉措,寫道曹操與東郡士人飲酒高會,得到了東郡士人一致的支援,而兗州計程車人也擁戴曹操,這也就是說,曹操雖然暫敗,但是在兗州的根基仍牢,徐州兵而下雖然侵佔了濟陰、山陽,可肯定在兗州待不長。曹操已遣滿寵去冀州,向袁紹討援兵了。等到袁紹的援兵到來,曹操就準備對濟陰起反攻。

說完了這些,在信的最後,李高道出了他寫這封信的目的咱們李家儘管在乘氏豪雄,可是放眼海內,又有誰知道咱們兄弟呢?現今群雄並起,你我兄弟皆有勇力,焉知你我兄弟不能達貴?這是丈夫立功,以取富貴的良機!咱們不能放棄這個機會。希望你與李進在乘氏暗做準備,只待曹操率部殺回,你兩人就在乘氏舉旗響應,咱們裡應外合,收復濟陰輕而易舉!候功成,你我兄弟再聚,各配印綬,俱皆官身,既已光大門楣,然後不醉不休,豈不快哉!

看完了李高的這封信,李進昨天晚上翻來覆去,到天亮還沒睡著。

他尋思了一夜,沒個結果。

於是今天就把他的弟弟李進找了來。

李進相貌尋常,七尺上下,安靜地把李高的信從頭到尾,細細地讀了一遍。

李操喚他的字,問道“進先,阿兄信中的提議,你怎麼看?”

李進慢慢地把信摺好,還給李操,回到席上坐下,想了會兒,說道“也許能行。”

“行就行,不行就行,什麼叫也許能行?”

李進說道“荀鎮東的根基在徐州,他不會在兗州停留太長時間的,前些時不是聽聞,他已表了荀公達為兗州刺史麼?前幾天,他又遣吏來我濟陰郡,邀請我郡計程車人去昌邑參宴。我要是估量得不差,等這個宴會過了,用不了多久,荀鎮東應該就會返徐州而去了。

“他一回去,跟著他侵我兗州的徐州軍,也必定會回去一部分。這種情況下,曹公若真能討來袁本初的援兵,反攻濟陰,勝算還是不小的。

“但是,這件事到底能不能成,關鍵還是得看曹公何時反攻。”

李操知道他的這個幼弟聰明,問道“此話怎講?”

李進答道“荀公達,族乃潁川荀氏,族聲清高,而他本人又極有才幹,一兩年內,他十之八九,就能為荀鎮東收得我兗民心。曹公若是能及時地討到袁本初的援兵,在一年內,展開對濟陰的攻勢,則此事可成;如果袁本初不給他援兵,或者給他援兵過晚,則此事將會不成。

“是以,我說也許能行。”

李操說道“袁本初與曹公交好,其從兄袁伯業是我州的山陽太守,他不會不給曹公援兵吧?”

“界橋一戰,袁本初雖然獲勝,公孫伯圭兵馬猶眾。界橋戰後,袁本初將崔鉅業,進襲故安,攻之不克,退軍南還途中,在巨馬水為公孫伯圭大敗,亡近萬人。公孫伯圭乘勝追擊,卻又於龍湊為袁本初所破。冀、幽兩軍,眼下是勢均力敵。袁本初先已遣蔣奇等來助曹公了,現在他就算有心再助曹公,只怕他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便是支援,也拿不出太多的兵馬。”

袁紹現在的用兵重點是在冀、幽,他的主要敵人是公孫瓚,不把公孫瓚徹底擊敗,他也確實是沒辦法全力支援曹操的。

李操遲疑片刻,問道“那你說,我該如何回覆阿兄的這封信?”

李進說道“姑且許之。”

“你不是說袁紹就算支援曹公,也拿不出太多兵馬麼?兵馬不夠,曹公如何反攻?”

“真要兵馬不夠,以曹公之智,他就不會反攻;萬一他硬要反攻,待到那時,再與二兄去信,言說你我不能當曹公內應的緣故就是。”

李操明白了李進的意思,先答應著,留個機會在手,但內應不內應,還是要看曹操反攻時,曹操與荀貞這兩邊的具體情形。他點了點頭,接受了李進的意見,說道“就按你說的辦!”

……

李進猜得不錯,那天的宴席過後,等荀攸把幾個挑出的兗士大多闢除到府,荀貞又在昌邑待了四五天,就準備啟程回去徐州了。

荀攸、樂進、徐卓、潘璋和才到昌邑未久、尚未到濟陰、任城兩郡上任的劉馥、荀悅,及也要留在兗州的高素、馮鞏等等諸多的文武臣屬相送荀貞。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最風流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