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章 飛檄琅琊御冀方

荀貞說道“哦?為何援他為好?願聞其詳。”

劉謙說道“明公,平原郡西接冀州,南鄰東郡,東北將至海,東南與樂安、濟南兩國,隔黃河以望。此郡誠然是我青州西邊的鎖鑰,如果被袁本初攻佔,則冀州兵過河東擊,侵樂安、掠濟南,趙將軍雖屯歷城,恐難敵之。

“樂安、濟南既下,卷席而進,齊、北海、東萊三郡,就會盡為袁本初得矣!”

頓了下,劉謙接著說道,“不僅青州將會被袁本初盡佔,平原郡西南與東郡接壤,東郡南又與陳留郡接壤,袁本初部也就由此而能與曹孟德、張孟卓兩部北、西呼應,從而對我徐州形成半包圍的態勢,亦將會大大的危險於我徐州矣!”

荀貞嘆道“卿之所言,正我所慮。唯是我才得兗州五郡,我徐州的兵馬現在分駐於兗州、九江等地,眼下可用的兵力不足,——袁本初與公孫瓚連番鏖戰,好容易把公孫瓚打回去了幽州,他不休整部曲,養護民力,即遣其子攻平原郡,我料也正是因他看到了我現在手頭上的兵力不夠用這一點。我雖是欲阻袁本初入青州,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奈何!義遜,卿可有良策,解我此難?”

聽完荀貞的話,劉謙明白了荀貞的難處,心道“聞鎮東將軍話意,他是擔憂如果在平原郡陷入苦戰,到最後不得不從別地調兵過去的話,很有可能就會引致兗州、九江的不安定。這確是個為難之處。”

兵馬不足,乃是硬傷,他也沒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只是,雖然沒法從正面解決這個難題,卻不妨換個思路,從側面想想,看看有無辦法,可把荀貞的這個為難解決,或者減輕一些。

劉謙想了一會兒,得了個對策,說道“明公不是有意再表孔北海為青州刺史麼?”

“不錯。”

“卿此話何意?”

“齊國與我北海接壤,齊國相陳買,其人謙素知之。這個人自視甚高,有靖難之志,在我州中,名僅亞於孔北海。他與孔北海時有書信來往,在他的信中,他常斥袁本初、袁公路兄弟叛亂不臣,愧對國恩。明公何不改表陳買為青州刺史?”

荀貞明白了他的意思,說道“你是想讓我表他為刺史,然後,借他對袁本初的不滿和他在青州的名氣,聚合青州各郡的兵馬,以共同對抗袁本初?”

劉謙說道“謙正是此意。”

“那他,會接受我的表舉麼?”

劉謙笑道“陳買其人,與孔北海不同。孔北海守忠持正,陳買頗通權變。明公只要上表,舉他青州刺史,今日明公上表,明日他得了訊,就必會立刻走馬上任。”

荀貞問道“青州各郡,又會聽從他的號召麼?青州黃巾勢盛,便是各郡願意助他,又能湊出多少兵馬與之?”

“濟南、樂安兩郡的太守雖是清談名士,無實幹才,然強敵壓境,欲侵其土,既有人敢挑頭出來抵抗,那麼他倆料來還是肯做些應和的。孔北海要為天子守土,則一定是會傾力助他。

“至於兵馬方面,我州的確黃巾肆虐,但各郡也不是無兵,加上東萊郡,四郡怎麼也能湊出個七八千的郡兵給他。齊國自有郡兵五千餘。合計亦有萬餘兵矣!”

荀貞大喜,說道“好!若是如此,就按卿之此議,我今天就上表,舉他青州刺史!”

劉謙說道“陳買雖有名聲,但不知兵,只靠他,也許還是擋不住袁譚、張合的。”

荀貞笑道“陳買此萬餘兵,我只欲用來助聲勢耳。”

劉謙說道“只用來助聲勢?這樣說來,明公是打算遣兵馳援田楷了?”

“先前我之所以猶豫,是否援助田楷,所慮者,我兵不足用也,今既陳買可聚兵萬餘,已足能為我壯聲勢,那麼,誠如卿言,平原郡系青州西面之鎖鑰,而青州之得失,又關係到我徐州的安危,田楷的求援,我自當是不可坐視不顧。我將傳檄吾弟,令他提兵立即援救平原!”

“吾弟”,非是別人,便是現任督琅琊諸郡軍事、偏將軍的荀成了。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最風流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