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章 吳夫人一言而決

“程公這兩天數次飛檄急報,呂布分兵兩路,一路由張遼去攻陽翟,一路由他親率,已到召陵城下,攻城甚急,日夜攻打不停。召陵如失,則召陵距我平輿,不過百里之遠,我平輿必將危矣!如下該如何應對,公等都有什麼良策?盡請都說上來吧!”

召陵在汝南與潁川的接壤處,從召陵往東北方向走,前行百里就是平輿。召陵與平輿之間,基本上是沒有什麼阻礙的,一馬平川。這就是說,召陵是抵擋呂布軍隊前進步伐的最後一道防線了,情況的確是十分的危急。

朱治第一個言,起身說道“明公,現在看來,潁川暫時是顧不上了,當務之急,咱們是需得先保住平輿不失,穩住了陣腳之後,然後才能再謀復潁川。”

孫策聽了,同意他的意見,說道“公所言甚是,然而平輿如何才能保住?……呂布攻勢甚猛,怎麼才能把其部擋住?公等可有什麼良策麼?”

吳景起身說道“君理說的很對,現在的當務之急,的確是先要保證汝南的北部和陳國、梁國不失,惟今之計,以我看來,別無良策,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集齊兵馬,前往召陵支援程公,務必要把呂布當在召陵城外。”

孫策聽罷,不置可否,先沒有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是問於下諸人,說道“公等以為呢?”

這時一人站起身來,眾人看去,是孫策的功曹魏騰。

魏騰說道“以騰之見,平輿和召陵之間並無險隘,要想擋住呂布,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固守召陵城,除此之外,似是別無二策了。”

朱治說道“以下吏之見,除了要保住召陵城之外,我想袁術他一定是會派兵前來支援呂布的,而袁術如果派兵,那麼他就有可能會從汝南部進入我汝南境內,也就是說,從我平輿的南邊方向來進攻我平輿,所以我平輿這裡,也一定要留下足夠的兵馬以做防禦。”

吳景插口說道“送去給荀徐州的急報,也不知荀徐州現在收到了沒有!不知道荀徐州什麼時候才會有迴文到來?”

孫策說道“孔德奉我之書信,已去數日,想來很快荀公就能接到我的去書了。”

吳景說道“但是指望徐州的兵馬來到,短時間內應該是不太可能的。”他頓了下,向孫策提出建議,說道,“不過在汝陰,現下不是駐紮的有李通、荀愔所部麼?我以為,咱們可以傳檄給李通、荀愔,請他們趕緊先率兵來我平輿,幫助我軍!”

“傳檄給李通、荀愔?”

“是啊,畢竟我軍現在的兵馬數量有限,恐怕是難以抵擋住呂布、袁術兩路兵馬進攻的。”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議論紛紛。

孫策聽得多時,聽出他們整體的意見,應對之策不外乎就是兩條,即是先,守住召陵;其次,守住平輿。見諸人無有別的意見道出了,孫策站起身來。

眾人見孫策起身,便就都止住了話語,齊齊把目光投向於他,等他說話,做出決定。

孫策沉吟片刻,先沒有說自己的想法,而是說道“除了公等剛才說的之外,還有一條,你們也許是沒有想到的,那就是咱們在河內的兵馬,現在恐怕得把他們都召回來了。”

河內在潁川的北部,潁川如果失陷,那河內的這支兵馬,就等於成了一支孤軍,肯定是保不住的,那麼最好的辦法,便是趁潁川還沒有被張遼全境佔據,立刻把河內的駐兵調回。

——這等於是把河內這塊孫權前後歷經數次,好不容易才打下的地盤暫且丟掉。

眾人聽了,儘管俱覺不捨,然思來想去,都覺得孫策的這個意見說的很對,於是皆表示贊同。

孫策說道“那我明天就傳檄河內,調河內之兵即刻回來。讓他們先去潁川,看看能不能把張遼部擋住,如果不能,就從潁川直接去召陵,與程公合兵一處,抵禦呂布。”

吳景問道“那平輿這邊呢?是不是也明天就傳檄,請李通、荀愔率兵過來相助?”

孫策說道“平輿這邊,卻不需李通、荀愔過來相助。”

吳景等人不解孫策之意,吳景問道“孫郎,你這話是何意啊?”

孫策目視諸人,說道“現在咱們面對的局勢是北邊有張邈,西南邊有呂布,南邊極有可能袁術的部隊很快就到,可以說是三面受敵,而平輿、召陵和陳國、梁國這塊地方,不過才南北三百里裡,東西百餘里罷了,於如此狹窄的一塊範圍之內,只靠單純的守禦,那是絕對擋不住這三路敵兵的聯合進攻的,所以剛才公等說,守禦召陵、平輿以解眼前之危,這個辦法,我以為不可以採取,——守召陵固然是應當的,但守平輿卻不行。”

吳景等人更是不解其意了,吳景問道“不守平輿?孫郎你這是什麼意思?退入陳、梁麼?”

孫策說道“那當然是更不可以的。”

他顧盼諸人,神色堅毅,說道“我意已決,我要盡起平輿精卒,南下襲攻褒信!”

褒信,如前文所述,是呂布的大本營。呂布的家眷和他帳下諸將,以及許多兵士的家眷,現在都在褒信。孫堅之前在郾縣和呂布交戰的時候,為動搖呂布的軍心,便曾用“褒信已被堅軍打下”來做謠言。卻那孫策雖然不知孫堅在郾縣用過的這個計,但真是虎父無犬子,父子二人想到一起去了,都看到了“褒信是呂布的最大弱點”這一點。

可是孫策的這個意見說出來之後,吳景、朱治等人,卻是無不神色大變,俱皆吃驚。

吳景大驚說道“孫郎,襲攻褒信?這、這、這太危險了!”

孫策說道“只憑我一路兵馬攻襲褒信,或許難下,然就像公適才所言,李通、荀愔部,現駐汝陰,如果得到了他們的相助,褒信,我想還是能夠打下的!只要褒信能夠打下,等於說是咱們端了呂布的老巢。呂布聞得褒信被咱們攻克,他一定會捨棄召陵,急來奪回褒信的。這樣,不僅召陵之圍,自然就解,而且在他回兵向褒信的路上,我軍又可以設伏,想辦法打他一次,只要能再次把他打敗,那麼這次我汝南之危,也就解了一半了。

“至於汝南之危的另一半,那當然就是袁術了。袁術從南陽出兵,畢竟褒信一帶,我軍若是能夠趕在袁術的兵馬進入汝南南部之前,先把褒信打下,那麼憑藉褒信,也就可以把袁公路的兵馬擋住。如此,我整個汝南北部的危險就就都可以解掉了。”

細細想來,孫策的這番分析,倒是十分有理,可是他這個計策,的確是相當危險。

吳景說道“孫郎,話說來雖然是這樣講,但你的這個計策要是不能成,褒信如果打不下,那麼咱們只怕就會是後撤無路,就連平輿,召陵也都要丟掉了啊!”

孫策年輕英俊的臉上露出堅定的神情,他雙眼明亮,語氣堅決,說道“臨此險境,當行險計!”顧看堂上諸人,問道,“舍此計之外,公等可還有其它解我此次汝南之危的良策麼?”

諸人都無其他的辦法。

“既然如此,公等可願用我此計,險中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