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章 公則數與沮授爭

未見其二?”

沮授不與與他多說,轉對袁紹,繼續對袁紹說道“明公,黑山賊盤踞山谷之間,固是不易討定,然較與公孫瓚,敢問明公,是黑山賊強,還是公孫瓚強?”

袁紹沉吟稍頃,說道“張飛燕雖有勇名,不及公孫伯圭;黑山賊雖號稱百萬,多烏合之眾,不及公孫伯圭所部精卒,自是黑山賊不如公孫伯圭強。”

沮授說道“正是!誠如明公所言,黑山賊不如公孫瓚。今明公如攻黑山賊,則有三弊在彼。”

袁紹問道“是何三弊?”

沮授娓娓道來,說道“黑山賊烏合之眾,且又是分佈於數百里長的太行山谷間,此是謂‘勢大而散’,此其一弊;張飛燕雖號為黑山賊之帥,然其所能直接統帶者,不過常山郡中之賊也,其餘各地之賊,未必都會肯服從他的命令,此是謂‘群蛇無主’,此其二弊;張飛燕雖悍,亦不能與公孫瓚之久經沙場、知兵能戰相比,此是謂‘勇而無謀’,此其三弊。

“有此三弊在彼,明公今若往攻,或許不能很快的就將之盡數剿滅掉,但徐徐用兵,克勝亦不難哉!退一步講,也肯定會要比去打公孫瓚容易得多。”

袁紹說道“卿此言有理。”

沮授說道“此即下吏建議明公先打黑山軍的一個原因。”

袁紹聽了這話,介面問道“第一個原因?莫非還有第二個原因?

沮授點了點頭,撫須說道“自是還有第二個原因。”

“是何原因?”

“這第二個原因就是,黑山賊眾有百萬之多,明公如先把黑山賊剿滅,則便可從此百萬眾抽其精壯,擴充明公的軍力,而把其餘的老弱放於郡縣,讓他們為明公務農耕種,供應明公軍糧。這樣,就不但可以擴充明公的軍力,還可以擴充明公的財源。”

袁紹問道“還有無第三個原因?”

沮授還真有,說道“明公英明,確有第三個原因。”

“說來聽聽。”

“擊滅黑山賊後,明公兵入幷州,其間就再無阻礙,就此可把幷州也納入到明公治下,此即第三個原因,也可以說是,第三個好處。”

沮授頓了下,再次瞅了郭圖一眼,然後接著對袁紹說道,“明公,打黑山軍有此賊之三弊,我之三利,而如果打公孫瓚,則是我軍將會有一大弊處。”

袁紹問道“是何大弊處?”

沮授說道“除了下吏剛才說過的公孫瓚兵強於張燕外,此一大弊處即為,劉虞現領幽州牧!”

“劉虞現領幽州牧?”

“明公,劉虞此人,素來名望隆高於北地,甚有仁義之譽,不說幽州本地士民對他的傾心擁護,只說近年間,慕其名而避亂幽州的外州士民,就至有數十萬之口!這種情況下,若是明公用了郭君之議,果然現在就去打公孫瓚,而又假設如郭君所言,我軍果然能把公孫瓚一舉擊敗,可是之後呢?有劉虞在幽州,下吏敢請問於明公,明公可能把幽州收為治下之土麼?”

袁紹聞言,沉吟不語。

先,劉虞先拒絕他擁立劉虞為天子的建議,又拒絕他請劉虞領尚書事的建議,足可看出,劉虞是不會肯服從聽命於他的;其次,劉虞若不服從,他自然可以用兵去打,然劉虞宗室長者,名望高重,在幽州極得士民之心,他出師無名,就算能把劉虞打敗,也定會落個天下惡名,並及幽州計程車民也不一定會見得肯接受他的統治,說不得,會出現叛亂不定的局面。

是以,袁紹沒有信心能把幽州收為治下之土。

沮授說道“就算打敗了公孫瓚,下吏愚見,以目前幽州的情況,幽州必然還不能被明公納入治下,……甚至可以說,明公等於是為劉虞做了嫁衣,幫他除掉了公孫瓚,穩固了他在幽州的統治。此,即是下吏所言之大弊。”

袁紹沉吟說道“為劉幽州做嫁衣?”

沮授說道“正是。明公,所以下吏愚見,雖然劉虞現下和公孫瓚的矛盾漸漸激化,但明公最好不要趁這個機會聯合劉虞,去打公孫瓚。下吏以為,當此之際,坐觀虎鬥,乃方為上策是也。公孫瓚殘民不已,屢違劉虞節制,劉虞豈能久忍?料那劉虞早晚必是會和公孫瓚反目的。當他兩人反目相爭之時,明公再謀取幽之事,這樣,豈不兩虎相鬥,而明公坐得其利麼?”

袁紹尋思了會兒,頷說道“監軍此言,極是有理!”

比起郭圖的建議,沮授的意見的確是要高明許多。

沮授說道“就像下吏早前嚮明公所上之策一樣,方今之計,下吏仍是以為,明公宜先滅黑山,安定州內,收幷州為用,然後捲土北上,再取幽州!以此三州,復東向取青。明公擇四州之精卒,迎天子於舊都,東檄徐州荀貞,南召荊揚諸雄,蕩平天下,反掌之易!”

袁紹大喜,說道“將軍此言上策。”

卻是在沮授最早給袁紹獻那套戰略規劃的時候,荀貞還沒有怎麼顯露於徐州,所以沮授那時給袁紹規劃的先拿下青州,但隨後荀貞崛起於徐,如果還是先打青州,那不免就會與荀貞先開戰為敵了,這是不利於冀州的,因是,沮授也就對他的那套戰略方針做了些改變,把青州放到了冀、並、幽、青此第一階段袁紹需要奪取的四州之末,改成了最後去打。

沮授的一番話下來,郭圖無言以對,啞口無聲,只好轉回席上坐下,不再言語了。

於是,袁紹便沒有聽從郭圖的建議,接受了沮授的意見,就此決定先打黑山軍。

天色已晚,議事至此,便先散了。

具體何時用兵黑山等等事宜,且等到次日再議。

卻說議事罷了,郭圖出堂,到了府外,沒有立刻上自己的坐車,略等了會兒,見辛評、辛毗、淳於瓊、許攸等人相繼出來,就上前攔住他們,請他們到自己車邊。

辛毗等人跟他一起過去。

到了車邊,郭圖止步,說道“適才堂上之時,監軍執意要求明公先打黑山賊,後打公孫瓚,我與他據理力爭,而不如他能言善道,終被明公聽了他的意見,敢問君等,當時為何不肯幫我一兩言語?”

袁紹手底下的重要的文所謀士,現在大致有三類人。一類就是像郭圖這樣的潁川市人,與袁

許攸錦袍繡服,衣飾華美,足著絲履,腰懸玉佩,是淳於瓊等人中衣冠最為奢麗的。他見淳於瓊等皆沒有說話,就挺身秀立,捻鬚笑道“公則,不是剛才在堂上時我不幫你,是監軍所言確實有理,而且你沒有注意到麼?監軍說話的時候,明公頻頻點頭,顯然是已經認可了監軍的建議。在這種情況下,我等若是還要強爭,不僅得不到明公的歡喜,降低不了監軍等人在明公心中的地位,而且還可能會被明公以為我等無謀啊,是以我剛才默然無言。”

郭圖等身為潁川、南陽等地士人,儘管關係上和袁紹更加親近,但他們現下所在的地方畢竟是冀州,先天條件不如沮授等人,所以要想得寵於袁紹,他們就更需要揣測袁紹的心思。

郭圖心中不甘,喟嘆說道“沮授、審配諸人,仗著他們家在冀州,並在明公得冀州刺史這件事上立下過功勞,如今深得明公信用,由是常常輕視我輩。我以前已然數次私下與明公進言,沮授所獻之‘先黑山而後公孫瓚’之方略實不可用之也,方才我又在堂中堅決反對沮授意見,難道我所作的這些只是為了我自己麼?我也是為了諸君考慮啊!而今日,君等不相助於我,使沮授等人在明公心目中的地位變得更加重要,我只恐我等以後在冀州,在明公帳下會越來越不如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