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章 劉表信到郯縣來

呂布說做就做,立刻傳令下去,命即遣人制造他是被迫來攻江夏的謠言,向江夏郡內傳播。

且不多說。

軍行數日,七月初三這天,呂布兵馬出了南陽郡界,到至平春城西。

又行一二十里,於離平春縣城還有十餘里處,呂布停下行軍,選了一塊地方,駐下營壘,就不復再前,而是天天在營中與諸將飲酒,並故意放出風聲,讓平春縣和附近的百姓都知道他每天都是在喝酒作樂,其實無意進攻江夏。

同時,按照陳宮的計策,遣了張遼率兵千餘,繞過平春縣,入到平春東邊的鄳縣、軑國、西陽縣境內,搶掠地方,騷擾各縣士民。

平春、鄳縣、軑國、西陽等縣的軍報如雪片也似,接二連三地送到了夏口。

……

夏口,黃祖軍府。

黃祖今年四十上下的年歲,他雖是鎮戍江夏的重將,之前也數次領兵,有過與袁術部隊交戰的經歷,但畢竟是士族出身,只從形貌上觀之,半點也無武將的痕跡,長相儒雅,高冠袍服,分明一士人也。連著三天,他相繼接到了四五道平春、鄳縣等地傳來的急報。

才開始是平春的軍報,說是呂布率兵殺至,也就罷了,黃祖已然得悉,知了呂布此攻江夏非是出自其之本意,故是雖也準備往平春遣派援兵,但覺得事態並不緊急;然而隨後傳來的鄳縣等地的急報,卻叫他越來越惱怒起來。

又接到了一道來自軑國的急報,黃祖覽罷大怒,將急報摔到地上,憤聲說道“呂布將張遼昨天搶了鄳縣,今天又寇軑國,比昨日為惡更甚,殺了我鄉里百姓數十!可惡可恨!”

堂中諸人聞言,一人起身說道“明公,不能再等了,宜即刻遣兵,趕去平春,擊退呂布!”

說話之人年約三十,長七尺餘,劍眉朗目,容貌英俊,頷下鬍鬚,頗為豐茂。

此人名叫陳威,是黃祖的主簿。

黃祖說道“可我兵馬還沒調齊,呂布悍將也,若我現在就去援平春,會不會倉促了點?”

陳威說道“呂布此犯我境,本是為袁公路所迫,料其軍無鬥志,我援兵一到,他肯定就會撤退了。明公,月前呂布侵寇潁川,不就是孫策的援兵剛到,他就馬上撤走了麼?這一回,想來應是一樣。是以下吏愚見,也不必等兵馬調齊了,就將已調集的兵馬派去援平春即可。”

黃祖遲疑不決。

陳威說道“明公,前得使君檄報,說張勳、樂就率兵萬餘,再犯襄陽,——張勳、樂就犯襄陽,呂布犯我江夏,這顯然是袁公路欲以呂布之軍來阻明公馳援襄陽。

“以袁公路之威名,明公且尚多次挫敗他對襄陽的攻勢,使他無功而返,況乎呂布?呂奉先前在汝南,被孫伯符這個孺子擊敗,鼠竄回南陽,後犯潁川,竟至聞孫伯符兵到,而即膽怯逃還,實在是浪得虛名,現下,他敗兵之餘,為袁公路所逼,而卻復敢來打我江夏,是自尋死路!下吏聞他在平春縣外營中,日日飲酒,料之其營防勢必鬆懈,趁此時機,明公急援,下吏斷言,一鼓可破之也!定能將其打敗生擒。

“而明公一戰將呂奉先敗之,訊息傳到,張勳、樂就勢必喪膽,待其時也,不但明公可以再次為劉荊州解掉襄陽之危,並且如趁勝進戰,南陽未嘗不可得也!”

陳威語音清朗,這番話說的亦頭頭是道,有理有據,聽來如金石之音。

黃祖動心,問堂中其餘諸人,說道“卿等何見?”

堂中餘下諸人,人數頗多,為者是黃祖的長子黃射,黃祖帳下的猛將張碩、陳就等。

黃射、張碩、陳就等俱皆贊同陳威之議。

黃祖便就從了陳威的建言,令張碩率領集結已畢的三千餘兵馬,往援平春縣。陳威自告奮勇,願為張碩謀佐,黃祖以其有謀,因就聽之。

當天整裝,次日出。

張碩、陳威臨行,黃祖親來給他倆送行,教他兩人進戰之策,對他兩人說道“卿二人率兵到平春縣外後,不要急於進攻,可以先觀望一下呂布營中的情況,若確定他沒有進戰之意,卿二人就與平春縣內的守軍合力進攻其營,把他打敗;然如果他其實只是誘我之計,營內嚴整,卿二人就在平春縣外紮營,與城中成犄角之勢,傳檄於我,我會再派兵馬前去相助。”

要說起來,這黃祖倒是個謹慎的人,用兵上還是相當小心的,也無怪自他接替蔡瑁,鎮戍江夏以今,江夏郡固若金湯。

張碩、陳威兩人遂就領了黃祖此教,出夏口,沿江西北上,支援平春四縣。

平春四縣互相之間的距離都不遠,大致呈東西排列,平春縣城在最西,東偏南百里是鄳縣縣城,鄳縣縣城再東偏南不到百里是軑國縣城,軑國縣城南偏東六十多里是西陽縣城。

從夏口去此四郡,路程約三百多里。

張碩、陳威率兵出了夏口,西北行百餘里,長江到此向東轉流,兩人繼續帶兵前行,復行不到百里,從西陵縣城西邊數十里處經過,再往前行就是山區了,——這片地區即後世有名的紅安縣。這塊山區佔地東西、南北各約百餘里的範圍,北邊一直綿延到平春四縣的地界,不過也不都是山,張碩、陳威都是本郡人,熟悉道路,因是穿行過這片山區並不費勁。

卻在半路上,碰到了幾個從西陽縣來,往夏口去的西陽縣的縣吏。

陳威是西陽縣人,認得這幾個縣吏,就離開隊伍,在路邊問他們幹什麼去?

這幾個縣吏面色悲苦哀傷,回答說道“賊將張遼昨日寇我縣內,屠殺百姓,下吏等是奉了縣君之令,趕去夏口,求府君遣兵往救我縣的!”

陳威問道“張遼寇我西陽了?兵馬多少?縣裡的情況怎樣?”

“他兵馬約千人,倒是沒打縣城,可縣郊鄉里中計程車民被害頗多。”說話這縣吏想起一事,與陳威說道,“陳君,君之故友劉君亦被賊兵所害了。”

“劉君”也者,是陳威少小時就交好的朋友,兩人莫逆之交。

陳威聞言,瞋目怒,說道“當真禽獸之行!”

與這幾個西陽縣的縣吏別過,陳威去見張碩,說道“張君,賊將張遼現正犯我西陽縣境,以我之見,你我不如在去平春之前,先把張遼滅掉,隨之再往平春,如此乃為上策。”

張碩說道“可是明公給咱們的命令是叫咱們馳援平春,明公之令,如何可以違背?”

陳威說道“我言不如先滅掉張遼,是出於兩個緣故。一則,張遼兵只千人,孤軍深入,越鄳縣、軑國,而現在我西陽,咱們傳檄鄳縣、軑國,召此二縣的守卒斷其後路,我軍則與西陽縣的守軍裡應外合,其外來之寇也,道路不熟,我以三面攻之,縱不大勝,亦可敗之!

“二者,張遼兵雖不多,猶有千人,如不將之先滅,待聞我軍到平春以後,他就必然會從西陽等縣折回,由東擊我軍後,以呼應呂布,這樣的話,我軍打起來也不好打,而若把張遼先消滅,則我軍就後顧無憂,可以全力對付呂布了。……明公之令固然是叫我軍馳援平春,但你我率兵於外,也要靈活應變,不可拘泥於明公之成令,這才是上計,善用兵者之所為也。”

那張碩聽了,覺得陳威此言有理,於是便就從了。

改道往西陽縣,行至半途,得悉軍報,張遼離了西陽縣,率其部西走,重回到了鄳縣一帶。張碩、陳威便也改道,兩人催促兵馬,直往鄳縣而去。

卻那張遼,於後世有著鼎鼎大名,實在是一員智勇雙全的上將,他豈會不知呂布的主力在平春西,他引兵千人東掠,相當於是孤軍深入?用兵之時,自然是非常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