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1章 閻柔宣威潞河北(四)

荀成令道“把這個吏員也召來,等我一一切實問過,你倆就開始向外散播。”

劉志、張文應諾。

“還有別的麼?”

兩人搖了搖頭,說道“沒有了。”

張文忍不住說道“明公,孔北海儘管狂妄,然他在北海郡的一些作為,確實還是值得稱道的。下吏這次在北海郡吏,乃至包括黃巾降率處,都聽到了不少對他的好話。他聚攏為黃巾所誤的男女數萬人,重置城邑,以作安頓,設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鄭玄、彭璆、邴原等;郡人甄子然、臨孝存知名早卒,北海恨不及之,乃命配食縣社;其餘雖一介之善,莫不加禮焉;郡人無後及四方遊士有死亡者,皆為棺具而斂葬之。種種崇儒、德行,頗多矣!”

跟著荀貞久了,荀成的眼光如今也是早已大開。

聽了張文列舉的孔融在北海所作的這些崇儒、德行之事,荀成不以為然,說道“司馬謬哉!”

張文問道“敢問明公,何處謬也?”

荀成正色說道“孔文舉的這些作為,只能說是小仁、小德罷了。想這北海,孔文舉在郡至今已四五年了吧?卻一直都是黃巾橫行!民因此死者有多少?武不能除賊,文不能安民,設再多的學校、薦舉再多的儒士賢良、斂葬再多的無後郡人、四方遊士之死者,有何用哉?自以智慧優贍,溢才命世,而實誤民之輩也!

“兼無識人之明,左承祖建議他外結盟友,以安郡中,此智謀愛民之謀也,他不但不聽,反將左承祖殘害!劉別駕勸他不要截擊黃巾歸眾,他不從之,致使大敗。其所親信者,劉孔慈、王子法之徒,他才死多久?這兩人轉身就向你倆說他的壞話!當真小人也!

“則野,真正的大仁、大德,應當是像明公,除暴安民,維護一方之安,而使百姓皆能安居樂業,這才是最該稱頌的啊!”

“則野”,是張文的字。其名、字相結,“質勝文則野”之意也。

荀成一番談論說罷,笑看張文,又說道“則野,就像你的名、字一樣,‘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若孔北海者,虛浮不實,此正‘史’也,豈君子哉!非也!”

張文、劉志心服口服,俱皆拜倒,說道“明公此論甚是!比之君上,孔北海差之千里!”

“卿二人請起,你我閒聊而已,何必忽然行禮?”

張文、劉志起身,還坐席上。

劉志說道“明公,公既然提及了王子法、劉孔慈,小人是也,下吏亦是這般評價他兩人。因是下吏竊以為,對此兩人,斷然不可重用!”

荀成露出鄙視的表情,說道“我當然不會重用他兩個!然他兩人素得孔北海親近,一些有關孔北海的話,如果由他兩人向外說出,會比咱們說有用。且先利用他兩人一下,待用完之後,尋個合適的時機,我再把他兩人逐出北海郡府就是。”叮囑劉志、張文,說道,“辦成明公交代下的這件事前,你倆先與他兩人虛與委蛇,不要顯露你倆對他的鄙夷。”

劉志、張文應聲答道“是。”

荀成話回正題,總結說道“行春的事不必提,主要就是這三條,不從劉別駕之勸,致使兵、民死者數萬;出大逆不道之言;不孝的駭世之論,那兩個關鍵人證,儘快給我帶到臨淄來。”

張文、劉志應道“諾。”

荀成說道“孔北海這件事就先不說了。我且問你倆,王修最近表現怎樣?黃巾降卒安置的情況進展何如?”

張文說道“明公,還真別說,這個王修不愧忠義之名,他雖然是新才投附,但辦起事來,盡心盡力。下吏在北海郡的時候,見過他兩次。每次都是渾身髒兮兮的,一看就是剛從安置黃巾降卒的地方回城。第二次見他的時候,鞋子都破了。端得是賣力得很!”

劉志說道“下吏奉明公之命,對他多有注意和觀察,確如則野所言,在安置黃巾降卒這事兒上,王修恪盡職守,十分賣力。黃巾降卒的安置進展,目前來看,已經完成了近半,最多再有個把月,留在青州的二十來萬黃巾降卒就能悉數安置完畢了。”

“糧食、牛、農具、糧種等物,徐州那邊沒有耽誤運來吧?”

劉志答道“糧食等事主要是由劉別駕負責與徐州州府接洽的,具體的東西,下吏不太清楚,但要說耽誤的話,那肯定是沒有的。”

荀成笑道“劉別駕現在比我忙,這都多少天了?多半個月了吧?除了收到過他的兩道來書,我是一次都沒見過他!要麼在北海,要麼在東萊,這陣子著實是把他忙壞了。”

北海、東萊兩郡是青州最大的兩個郡,同時,又因為這兩個郡在青州的東部,遠離冀州,故是荀貞選擇了此二郡作為安置留在青州的那二十來萬黃巾降卒主要安置地。

這也是為何王修、劉謙現下都不在州府,而在此二郡的緣由。

州府的兩個大吏,別駕、治中。

治中,顧名思義,是主內的,主管州之選署等事,也即主管人事。

別駕,則是總理州中眾務,在州中的地位僅次州刺史,其地位之高、權力之大,從其官名就可知道,出巡時不與刺史同車,別乘一車,故得此名,其任居刺史之半。

荀成名為刺史,實掌的是州牧之權,既管民事,又握兵權,軍政一把抓,他自是不好輕易離開州治,故此,那巡視諸郡、安撫百姓及安置黃巾降卒等務,也就只有多靠劉謙了。

劉志、張文按荀成的吩咐,當天就派人去北海召那兩個說孔融壞話的吏員來臨淄。

且不必多說。

……

荀成是青州的長吏,為了維護他的威信,荀貞沒有單獨給田楷、秦幹下檄文,因是荀成按荀貞的命令,給田楷、秦幹各去了檄令一道,命他倆暫時聽從趙雲的節制。

檄令到時,趙雲的來書剛好分別送到田楷、秦幹處。

趙雲書中,邀請他倆去平原郡,商議對戰袁譚之事。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最風流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