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4章 冠軍伯符不敢求

孫策明白了荀貞的意思,這是想透過他的先上一表,稱之為投石問路也好,在現下朝中大臣多已知曉此事,趙溫、韓融等,包括劉協還並不反對,可算是時機已經比較成熟的背景下,稱之為將遷都此事正式公開化亦可,來為荀貞將來的上表做個鋪墊。

孫策之前就是豫州刺史,但那個豫州刺史是荀貞所表,而下則是朝廷下旨,正式任他為了豫州刺史,那由他來先上這個表自是最為合適。

孫策自無拒絕之,當即應諾,說道“請公放心,策必會為公將此事辦好。明天,策就上表朝中,進言請天子移駕潁川。”

荀貞囑咐說道“伯符,此道上表中,有一點你需著重注意。”

“敢請公示策知,是哪一點?”

荀貞說道“便是你要告訴聖上,李傕、郭汜今雖為我義師所破,李傕並已身死,但郭汜卻竄逃到了南陽,若是暫移駕到潁川,有利於接下來的進討不臣。”

“郭汜……,進討不臣?明公,郭汜已不足為慮,討之的話,策一軍即足,又何須再請聖上移駕潁川?”

荀貞笑道“伯符,你想想。”

孫策到底聰明,很快就想明白了,他眼前一亮,說道“是了!公所言之不臣,指的是袁術!”

“還有袁本初。”

孫策心領神會,笑道“聖上念念在茲的恐怕就是討定不臣,重興漢室了,有此大利在前為誘,那便是楊公再堅決反對,大約亦將無用矣。”旋即稍微擔心,說道,“可是明公,若是聖上沒能看出這層暗示,可該如何是好?”

坐於對面席上的郭嘉笑了起來,說道“將軍忘了鍾侍郎麼?”

孫策拍了下額頭,說道“對!鍾侍郎是聖上近臣,聖上若沒看出來,自有鍾侍郎提醒!”

議定了明日由孫策先來上表,孫策心中有個疑惑,忍不住提了出來,他問荀貞,說道“明公,策有一事不明,便是太尉楊公他為何執意反對遷都潁川?策昨天聽明公說,明公不是甚至都叫他的從子去勸說於他了麼?都沒能勸動?”

楊彪家在華陰縣,打下華陰以後,荀貞闢除了他的一個從子為自己軍府的掾吏,就在昨天,為了減少楊彪對遷都此事的阻力,荀貞叫他的這個從子去勸說楊彪,結果沒能勸動。

荀貞說道“不錯,我是叫季通去勸說了,可是楊公不肯聽勸。”

“季通”,是楊彪那個從子的字。

孫策問道“明公,他為何不肯聽勸?反對的理由是什麼?”

荀貞嘆息說道“季通耿直,有一說一,倒是未做隱瞞,回來向我稟報,說楊公之所以反對,是擔心我會成為下一個董卓、李傕。楊公對季通說,昔雖洛陽、長安,董卓、李傕猶恃兵馬,欺凌朝廷,你孫豫州,我之同黨也,潁川,又我鄉梓也,如遷都到潁川,則朝廷的權威豈不更加不振,我荀鎮東豈不是更能一手遮天,操控朝廷了?聖上和朝廷的公卿大臣們豈不從此以後,便要唯我鼻息是從了?是以他堅決反對,不肯聽勸;並在聞季通說到趙公、韓公等對此皆表贊成後,他還甚至直言,雲‘諸公短視’。”說著,荀貞搖了搖頭,以示無奈。

孫策大怒,說道“竟疑明公?以董卓、李傕比之於公!明公,這楊公怕是老糊塗了吧?”

“伯符,不可無禮。楊公或無識人之明,畢竟我朝之剛正老臣。”

荀貞“剛正老臣”此贊,非是虛情假意,而是真話。

觀楊彪過往之行事,的確是稱得上“剛正”兩字。

初平元年,董卓想要把朝廷從洛陽遷到長安之時,朝中百官無敢言者,而就只有時為司徒的楊彪和太尉黃瓊兩人據理力爭,堅決反對而已,兩個人都因此被董卓罷免,且若非時為司空的荀爽轉圜,使董卓怒意小解,弄不好楊彪那時還會被董卓殺掉;又李暹劫持劉協去李傕營時,又是楊彪挺身直言,斥責李暹;再後來楊彪等被郭汜扣留和郭汜議政李傕的時候,還是楊彪,兩次當面質問郭汜,尤其第二次,險為郭汜所害。

儘管楊彪反對遷都潁川,和自己的意圖相左,但對其人其行,荀貞還是相當讚賞的。

……

次日,孫策上表,請朝廷移駕潁川。

表入朝中,劉協令公卿大臣議之,趙溫等多表贊成,唯楊彪反對。

爭論了半天,沒有爭論出個結果來,權暫散會。

劉協知楊彪是個忠正之臣,楊彪這般激烈的反對,那麼遷都潁川也許的確有很大的壞處?會對朝廷不利?雖是已被鍾繇說動,可至此時,劉協也不禁心思動搖,甚為猶豫犯難了,因此晚上用膳過後,伏貴妃來向他請安的時候,他就顯得有些心事重重。

伏貴人瞧了出來,問道“臣妾敢問陛下,是不是有什麼為難之事?”

諸多的嬪妃裡邊,劉協最喜歡伏貴妃,——也因此,前天荀貞上表,提出劉協已經元服親政,後宮不可無主,因而建議立伏貴妃為皇后時,劉協當即同意,這時聽了伏貴妃此問,劉協因也就不瞞她,便把孫策、荀貞議請遷都潁川,朝中公卿大多不反對,卻唯楊彪不同意這件事,與伏貴妃說了一遍,說完,說道“移駕潁川,確實是有好處,然而楊公是忠正的老臣,國之柱石也,他執意反對,想必也有他的道理,朕故是有點拿不定主意。”

伏貴妃說道“敢問陛下,移駕的好處都有什麼?”

“一則,潁川富庶,足可供養朝廷百官、駐軍等之日常飲食所需;二來,移駕潁川,有利於居中以駕馭四方;三者,有利於進討不臣。”

伏貴妃說道“進討不臣?陛下,此話何意?”

“孫策表中,說的是利於進討現竄入南陽的郭汜,但按鍾侍郎的說法,這個‘不臣’實際指的是袁術、袁紹兄弟。”

伏貴妃說道“原來如此。陛下,臣妾愚昧,然以臣妾愚見,頭個好處倒也罷了,卻既然有‘進討不臣’之利,亦即利於澄清海內,實現陛下再造漢室之志,實不知陛下為何還會躊躇?”

劉協想了一個晚上,做出了決定。

(本章完)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最風流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