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章 三大神器

在隋唐時期,一石大約相當六十公斤,也就是一百二十斤。

畝產三十一石,也就是說一畝產糧……特麼三千餘斤!

楊廣這個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的天子,此刻眼睛都直了。

都不用許牧開口,直接上前,不再管什麼尊卑,抓住了奔跑而來的農書記的肩膀,連忙質問道“當真畝產三十一石?”

雖然已經是個老頭了,但楊廣的力氣還是非同一般,農書記被抓的雙肩生疼,本能地看向許牧。

“好了,老楊,你放開他,他是管理土豆專案田的農書記,不會說謊的,正好我們就要去看看土豆專案田的豐收情況。”

許牧拉開了老楊和宋斌,也就是土豆專案田的農書記。

自從今年年初啟動的土豆專案田,他就一直負責土豆專案田的催種,催收,催繳各項事宜。

因為做事幹練,井井有條,所以許牧知道他的名字。

“主公,今年一共收成了兩次,上一次畝產二十七石,這次能突破三十一石,多虧了主公推出的水轉筒車,曲轅犁和新式農肥啊……”

一路走著,三十餘歲的宋斌一路上眉飛色舞,高興的不得了。

“你放心,許諾給你的提成不會少的,這一次土豆田產出了多少糧食,千分之一都是你的!”

許牧則很是大方地說道。

為了鼓勵這些農書記,許牧特地提出了分成獎勵的措施。

畝產越多,對他們的獎勵越多。

同樣的,參與了農田種植的那些農民們,也可以獲得不菲的報酬。

眼下……土豆冬小麥這些作物只是試種,還沒有普及開放給萬民城的百姓們。

他的萬民城,在大業十四年人口才剛剛破萬,也是年初才啟動的農產品試驗田專案。

其實不只是冬小麥,土豆,還有棉花,玉米,辣椒這些後世明朝才能引進的農作物,都被他單獨了專案田,派遣專門農書記負責。

在剛開始的時候,萬民城的百姓們都不相信這個專案田能種出東西。

甚至連那些農書記都不相信能夠成功。

冬天種東西……

幾乎是不可能的。

進行這些專案田的種植,也都是敷衍完成任務而已。

宋斌也是如此。

作為一個資深老農民,他在大隋種過的田,曾經高達鄉里產量第一,自然而然地被推舉成為了土豆專案田的農書記。

正因為了解,他更是深知,在冬天種植作物,有多困難。

那些嬌貴的糧食作物,根本活不過寒冬。

起初他是抱著敷衍的態度來當這個農書記的,對於許牧所說的千分之一的提成根本沒放在心上。

就算有千分之一,又能有多少?

一畝地,了不得產出一石,分他千分之一……

呵呵……

土豆田專案開闢在兩個荒山山腰,面積大概有二十餘畝。

分到他手上,恐怕就夠幾天的糧食了吧?

抱著這樣的態度,宋斌甚至跟老伴說“咱們主公什麼都好,就是不懂種田,咱們大隋啊,想要種糧食,最重要是看天吃飯,看土吃飯,這種半山腰開闢出的貧瘠農田,冬天恐怕連草都長不出來。”

但這個什麼都不懂的主公,在開荒之後,就派士兵送來了一個自稱改進過的耕地器械。

曲轅犁。

和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差不多,但看起來簡化了不少。

在唐朝之前,大部分用的還是直轅犁,需要三個人兩頭牛一起來耕田。

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