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墨师不理众人,径直走到鼓楼倾斜的一侧,用拐杖轻轻敲击地面,然后侧耳倾听。接着,他从随身的布袋里掏出几根铜钉和一把小铜锤,递给吴老根:
"把楼西侧的瓦掀开三片,找到第三根椽子,钉入铜钉,要斜着钉。"
吴老根立刻照办。龙安心在楼上看得真切,当铜钉钉入后,鼓楼的倾斜竟然停止了,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固定住了。
"现在,"老墨师抬头看向龙安心,"把魂心牌放回去,正面朝上。"
龙安心艰难地爬回顶层,将银牌重新放入暗格,锁好。说也奇怪,做完这一切后,鼓楼发出一声低沉的"咯吱"声,然后微微回正了一些。
"可以下来了,"老墨师喊道,"慢点走,别惊动它。"
龙安心小心翼翼地沿着变形的楼梯下来,每一步都让鼓楼轻微晃动。当他终于踏出大门时,吴晓梅冲上来扶住他,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我没事,"龙安心安慰她,转向老墨师,"蒙阿公,多谢您。。。"
老墨师摆摆手:"先看看你的腿。"
检查后才发现龙安心右腿胫骨裂了——和当年他父亲同样的伤。吴晓梅立刻取来务婆的药酒,老墨师却从自己包里拿出一个小葫芦,倒出些黑色药膏。
"用这个,"他说,"龙青山的配方。"
龙安心震惊地看着他:"您认识我父亲?"
"何止认识,"老墨师熟练地包扎着伤口,"他是我最后一个徒弟。"他抬头看着龙安心,目光如炬,"也是唯一一个学会'鱼骨式'的汉族人。"
包扎完毕,老墨师指挥村民用粗绳和木杠进一步加固鼓楼。他的一举一动都精准无比,仿佛能看穿建筑的每一处结构。龙安心坐在一旁,腿上的药膏开始发挥作用,热乎乎的。
"阿公,"他忍不住问,"为什么我父亲从没提起过您?"
老墨师停下手中的活计,叹了口气:"因为我不让他说。"他指向鼓楼,"这楼里有秘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什么秘密?"
老墨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着鼓楼主柱上的纹饰:"你以为这些只是装饰?"他拉着龙安心靠近柱子,"看这里,这个纹路,是什么?"
龙安心仔细看去,在苗族传统纹样中,确实隐藏着一些似曾相识的线条——那是汉字《营造法式》中记载的"侧脚"和"生起"技法的变体!
"这是。。。"
"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老墨师肯定地说,"你曾祖父龙远山从汉族师傅那里学来,又融入了苗族的'鱼骨式'。"他拍了拍柱子,"这座鼓楼,是苗汉智慧的结晶。"
龙安心如醍醐灌顶。难怪父亲笔记中那些技法既有苗族特色,又有汉族古法的影子。原来早在百年前,两种文化就已经在建筑领域深度融合了。
"那'地脉石'下面。。。"
"是磁铁,"老墨师压低声音,"很大的磁铁,连着地下的铁矿脉。古人认为这是'地脉',其实。。。"他狡黠地眨眨眼,"是利用地磁稳定结构。你曾祖父的绝活。"
龙安心突然明白了鼓楼倾斜的原因——铁盒掉落震动磁铁,破坏了微妙的力学平衡。而铜钉则创造了新的平衡点,这正是老墨师的高明之处。
"要完全修复,得等三天后,"老墨师说,"让鼓楼'喘口气'。"他看了看龙安心的腿,"你也一样。"
夜幕降临,村民们陆续回家。龙安心被安置在鼓楼旁的仓房里,方便观察鼓楼状况。吴晓梅送来热腾腾的酸汤鱼和米饭,还有一壶温过的米酒。
"蒙阿公说你要守夜,"她边摆饭菜边说,"我陪你。"
龙安心想拒绝,但看到吴晓梅坚决的眼神,只好点头。他们围着小火塘坐下,外面又开始飘雪,雪花轻轻敲打着窗棂。
"今天太险了,"吴晓梅后怕地说,"如果你。。。"
"我父亲当年也是这样吗?"龙安心打断她,"救小孩那次?"
吴晓梅点点头:"听阿爸说更危险。鼓楼整个角塌下来,你父亲推开孩子,自己被埋了。是蒙阿公带人把他挖出来的。"
龙安心喝了一口米酒,暖流顺着喉咙滑下:"为什么蒙阿公说父亲是他徒弟?"
"你不知道?"吴晓梅惊讶地看着他,"你父亲跟蒙阿公学了五年木匠,是最好的徒弟。后来。。。"她突然住口。
"后来怎么了?"
吴晓梅低头摆弄衣角:"后来他娶了你母亲,汉族人。有些老人反对。。。说手艺不能传外族。"
龙安心握紧了酒杯。又是这个永恒的难题——族别与文化传承。难怪父亲从不提起这段历史,那一定是他人生中最痛苦的抉择之一。
"蒙阿公怎么看?"
"他支持你父亲,"吴晓梅抬起头,"他说好手艺不分族别,就像好木头不分长在哪座山。"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龙安心心中的某个锁。他想起父亲沉默的背影,想起那些独自琢磨木工到深夜的日子,想起离家时父亲塞给他的小木雕蝴蝶——现在想来,那或许是父亲未能言传的技艺与期望。
"我想学,"他突然说,"跟蒙阿公学鼓楼的技艺。"
吴晓梅的眼睛在火光中闪闪发亮:"他会教你的。你是龙青山的儿子,是龙远山的曾孙。"她犹豫了一下,"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务婆说过,你有'双族慧眼',能看懂两族的秘密。"吴晓梅的声音轻得像雪花落地,"这是。。。天意。"
窗外,雪越下越大。鼓楼在雪幕中静静矗立,倾斜的角度似乎又回正了一点。龙安心摸了摸口袋里的银钥匙和照片,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不仅是对这片土地,更是对这种融合了苗汉智慧的文化传承。
吴晓梅轻轻哼起了一首苗歌,旋律悠远平和。龙安心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感觉那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回家、关于传承的故事。火光映在她的侧脸上,银饰反射着温暖的光芒,如同黑夜中的星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