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那少年将军离开的方向,啬夫道:“我儿要有这般神气……”
言罢,他又叹息一声,接过文书就从马厩牵出来一匹马,翻身上马就朝着咸阳方向去了。
当天完全亮堂的时候,浓雾才散去。
李由这才看清四周,让马儿在官道上走得快一些。
官道的两侧,还有人在田地里忙碌着。
只是刚走了一段路,秋雨再一次落在了这片大地上,李由的身侧是依旧郁郁葱葱的南山,眼前蜿蜒的道路。
在商颜山挖了一年的土,都熬过来了,死人都扛过无数,还有什么难事能难倒自己?
李由提了提勇气,眼中带着坚毅的目光,朝着远处纵马而去。
华西秋雨来得断断续续,每年这个季节的关中都是湿漉漉的,直到入冬。
一场雨又下了三天,西渭河的水位上升了不少,这条河又恢复到了鼎盛时期,它的河水湍急且有力量。
雨停时,正是黄昏时分。
咸阳桥边,扶苏独自一人坐在夕阳下。
在不远处,田安正在屋内忙着整理卷宗。
张苍接连几天都在咸阳,他帮助丞相李斯处置书同文,车同轨,还有度量衡之事。
监禄被右相带走了,多半有更重要的任命
当咸阳城的人们都忙碌起来的时候,很少会再有别人来打扰。
就像他们忙完了,会记得看一看商颜山挖渠的进度。
而当他们都忙碌的时候,又会将商颜山抛在脑后。
咸阳桥大体上落成了,朝野也就不关注这里了。
扶苏又回到了闲人的状态,人们的生活就是如此,许多事陈年会在秋后算账,秋后的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咸阳桥的工事到了收尾阶段,再将细枝末节的事情处置好,等田安将卷宗整理好,向少府上奏,一切就都完成了。
用了七个月时间的咸阳桥也就修好了。
夕阳照映下,大片的天空也被照得通红
咸阳桥的桥面上就剩下了两个工匠还在修补着一些边角。
扶苏面前的桌案边上,放着一卷文书,那其实也是李由的告别信,他说得到军中军令,现在已奔赴蜀中调集兵马。
扶苏还记得,当初李由还不想在军中任职了。
“兄!”
听到身后的呼喊声,扶苏坐在椅子上,回头看了一眼。
公子高快步跑来,到了近前大口出着气,“高摘了许多柿子。”
他嬉笑着将一个个柿子放在桌上,而后也搬了一把胡凳,坐在边上,与兄一起看着咸阳桥。
扶苏吃着柿子问道:“近来读书如何?”
高摇头道:“读不懂,叔孙通夫子讲解了许多遍,可高还是不懂。”
他的话语声渐渐放低,又道:“可是高若一直说不懂,夫子会很失望的。”
扶苏道:“那就问,问到你懂为止,你不懂不是你的错,也别觉得自己多问了会让叔孙通不高兴。”
“嗯!”高用力点头,话语声带着一些稚气,继续道:“高会好好学的。”
言罢,他站了起来,行礼道:“高回宫了。”
扶苏颔首,依旧看着眼前的风景。
田安看着公子高坐上了车驾离开,心想着若有人,能多陪伴公子该多好。
远远地看着独坐在咸阳桥边的公子,公子的身边总是空落落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总是喜欢一个人独处。
公子是始皇帝的孩子,也只有始皇帝的孩子能够忍受这种孤独。
看着公子长大的田安知道,不论华阳太后在世的时候,还是现在……公子扶苏多数时候,都是这样一个人独处的。
余下的几天,等所有的工匠都离开了,扶苏依旧住在咸阳桥边的小屋。
时而看着秋雨中的咸阳桥,晴天的时候看着阳光下的咸阳桥。
这是公子主持造出来的第一座大桥,当然是怎么看都喜欢,怎么看都觉得这座桥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