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1章 戰國名將殺神———白起(二)

白起怎麼死的?

君王猜忌,悲劇結局!

長平之戰過後,是秦國滅趙的最好時機,白起當然希望一勞永逸。但一報還一報,趙國也想到了反間計。

公元前259年,大名鼎鼎的說客蘇代,受趙王委託,帶上豐厚的禮物入秦,問秦相范雎“武安君擒殺了趙括嗎?”

“是。”

“秦國就要圍攻趙都邯鄲了嗎?”

“是。”

蘇代於是說“滅了趙國,秦國稱王,武安君必然位列三公,他為秦國奪取了7o多座城池,就是歷史上周公、召公的功勞,也不過如此。到時候,您就要屈居其下了。”

蘇代接著說“上黨的百姓寧可歸附趙國,也不向秦投降,可見天下百姓不願做秦國的臣民。如果秦國滅了趙國,趙國北方的人會投奔燕國,東邊的歸入齊國,南面的跑去韓國魏國,秦國能得到的百姓又有多少呢?不如趁著趙國驚恐之際,叫趙國割地求和,別再讓武安君建功立業了。”

這段話說到了范雎的心坎上,他果然勸秦昭王和談。白起大失所望。一年後,等秦昭王再次意欲攻趙時,時機已然錯過了趙國從重創中喘息過來,白起的身體也大不如前。

秦昭王先派王陵出兵,大敗。於是去請白起,白起斷然拒絕“邯鄲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何況各國的救兵紛紛開進趙國,他們對秦國的怨恨何止一日兩日?長平一戰,趙軍雖然死了4o萬,但秦軍也折損了一半,我們國內空虛,還要遠征別國。趙軍以逸待勞,各國援軍裡應外合,秦軍必敗。”

昭王不聽,強行派兵。不久,第二員大將王齕果然遭遇了趙楚魏三國聯軍的夾擊。白起不免自鳴得意“不聽我的話,如今怎麼樣啊?”這句話傳到昭王的耳朵裡,昭王惱羞成怒。那好,你白起上陣吧!國相范雎親自去請,但白起犟如黃牛,偏不從命。一個將軍,既然不能為王所用,就只能為王所棄。

公元前258年,白起被奪官、削爵、降為士兵、遷居他鄉。由於病情反覆,白起無法遠遷。他滯留在咸陽的3個月裡,正是秦軍節節敗退之時。顏面掃地的秦昭王,不想讓他繼續得意,更不想讓他看到自己決策的失敗,便勒令他離開。

白起才走,秦昭王就和范雎商量“白起心懷怨誹,不如處死。”在咸陽城外十里,白起接到了賜死的命令。剛烈的白起拔出劍“我有什麼彌天大罪,何至於這個下場?”良久,他又嘆息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4o萬人投降,我欺騙了他們,把他們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說罷,他舉起了那把鮮血浸染過的戰劍,刺向了自己。

白起的悲劇,源於他的性格。

昭王明知必敗仍強令出征,這已經不是對白起軍事能力的考驗,而是對他聽命與否的檢測,白起偏偏看不到這一點,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

此後秦國的另一位名將王翦就很好地接受了白起的教訓,在殘暴的秦始皇手下得到善終。

在後人的眼中,白起更多是以“殺神”的形象出現;然而當年,他是秦國真正的“戰神”,他的軍事才能無人能敵。

秦國最終能一統天下,和他征戰數十年取得的赫赫戰功關係密切——這是歷代史學家都不會否認的事實。

但有一件關於白起之死的真正原因,容我慢慢地解釋

戰國後期,秦將武安君白起在長平一戰,全殲趙軍四十萬,趙國國內一片恐慌。白起乘勝連下十七城,又直逼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指日可破。

趙國形勢異常危急,平原君的門客蘇代向趙王獻計,願意冒險赴秦,以救燃眉。趙王與群臣商議後,決定依計而行。

蘇代帶著厚禮到咸陽拜見應侯範睢,對範睢說

“武安君這次長平一戰,威風凜凜,現在又直逼邯鄲,他可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頭號功臣。我可為您擔心啊!您現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您將來不得不位居其下了。這個人不好相處啊!”

蘇代巧舌如簧,說得範睢沉默不語。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問蘇代有何對策。蘇代說

“趙國已很衰弱,不在話下,何不勸秦王暫時同意議和。這樣可以剝奪武安君的兵權,您的地位就穩如泰山了。”

蘇代的話,前後有不同的意思。先是說範睢的處境。秦國之所以如今這個樣子,根本的是秦國的強大,而秦國如果沒有範睢這樣的足智多謀的人在治國安邦重大問題上揮作用,秦國也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局面。但是,範睢雖然是秦國的頭號功臣,但白起這個人,是容不得你的,別看如今你在他之上,將來,您肯定要屈尊於他之下了。他這個人,是不好相處的。同時,在蘇代看來,如今的趙國,已經是隻死老虎了,秦國與趙國議和,根本的是剝奪武安君白起的兵權。如果解決了趙國的問題,那麼,您範睢,也就可以穩坐泰山了。

範睢聽了蘇代的話,肯定是動了心,不然,他不會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勞苦日久,需要休整,不如暫時宣諭息兵,允許趙國割地求和。”

聽了範睢的話,秦王似乎連想都沒想,就欣然同意了範睢的建議。結果,趙國獻出六城,兩國罷兵。白起突然被召班師,心中不快,後來知道是應侯範睢的建議,也就無可奈何作罷。

雖然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說法,也是有限制與前提的。像秦國本來已經打了勝仗,趙國並主動提出議和,在這樣的前提下,君主出撤兵的命令,不管是什麼人的建議,都是沒有毛病的,如果在這樣的情形之下,還要堅持“君命有所不受”,那就錯了,也是愚蠢的。似乎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白起只好服從君命了。

兩年以後,秦王又兵攻趙,因白起正在生病,便改派王陵率十萬大軍前往。這時趙國已用老將廉頗,設防甚嚴。秦軍久攻不下。秦王大怒,決定讓白起掛帥出征。白起說對秦王

“趙國統帥廉頗,精通戰略,不是當年的趙括可比;再說,兩國已經議和,現在進攻,會失信於諸侯。這次出兵,恐難取勝。”

聽白起的話,可以看出白起很沉穩,又很實事求是。他沒有曾因自己戰勝過趙國,取得過殲滅趙國四十萬大軍的重大勝利而沾沾自喜,而是能夠正確對待自己過去戰功赫赫的真正原因,那並非因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而是因趙國軍隊的指揮者無能;同時,秦王這次仍舊讓自己出徵,以為仍舊可以取勝。而白起卻承認趙國有老將廉頗指揮軍隊,這次出兵,很難取勝。

儘管白起這樣對秦王說了,秦王仍不死心,便又派範睢去勸說白起。可是,白起與範睢兩個人的積怨很深,白起聽說範睢來,便明白他的來意,連面都沒和他見,稱病推辭。

秦王見白起不出山,就只好派王齕去攻打邯鄲,結果攻不下來。秦王只好又一次命令白起掛帥出征,白起仍舊稱病不出。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職,將他趕出咸陽。這時範睢又對秦王說

“白起心懷怨恨,如果讓他跑到別的國家去,將來必是秦國的禍害。”

範睢的話,明顯是在添油加醋、火上澆油。範睢惟恐事情小,也惟恐白起活著。

秦王聽了範睢的話,連忙派人賜劍白起,令其自刎。一代名將,就這樣一命嗚呼了!

與其說白起是死在秦王手裡,不如說是範睢要了白起的命!

許多事實證明,小人讒言不但具有顛倒黑白、疾賢妒能的作用,也能要了對手的性命!

白起死時,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憐惜他,鄉邑地方都祭祀他………

本章完

喜歡捉鬼道長奇聞請大家收藏捉鬼道長奇聞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