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雨文学>总裁夫人:竟成了我的红颜 > 第186集 确定行程(第1页)

第186集 确定行程(第1页)

青秧旅记:当蝉鸣漫过六月的田埂

第一章:鸽哨划破会议室的晨雾

六月的晨光像未凝结的蜂蜜,从百叶窗缝隙斜斜淌进会议室时,空调还在嗡嗡地吐着冷气。投影仪上残留着昨夜项目报告的尾页,咖啡渍在玻璃桌面上洇出深浅不一的云纹,十二张转椅围成的圈里,有人正用铅笔尾端轻叩桌面,嗒嗒声混着窗外渐次响亮的车流,织成城市早晨特有的噪响。

“我再说最后一次,”陈末把马克杯往桌上一顿,瓷底与玻璃面碰撞出清脆的响,“古镇全是商业化的酒吧街,卖的文创产品比游客还重样。”他袖口卷到小臂,露出腕上那块磨掉漆的机械表,“上周我刚从周庄回来,连摇船的阿婆都用扩音器背导游词。”

坐在对面的林小满把一缕碎别到耳后,珍珠耳钉在晨光里晃了晃:“可云南太远了,来回机票就要三千块,预算根本不够。”她翻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跳出十几个旅游app的页面,“再说月底都要交季度报告,请长假不现实。”

不知谁的手机在包里震动起来,像一颗埋在文件堆里的闷雷。啊玉盯着投影仪旁的白板,上面用荧光笔写着“团建目的地候选”,古镇、湿地公园、度假村三个选项被划得墨迹斑驳。她忽然想起上周在地铁里看见的海报,画面上是一片齐腰高的稻田,稻穗间立着个扎蓝布头巾的农人,背景是黛青色的山影,右下角印着“青秧镇——离城市两小时的稻浪深处”。

“我提个建议,”啊玉的声音比平时高了半度,手指无意识地绞着钢笔帽,“青秧镇怎么样?我昨天查过,高铁直达,民宿价格在预算内,而且……”她顿了顿,想起海报上那片仿佛能滴出油来的绿,“那里还没怎么开,小红书上的攻略都说保留着原生态的稻田风光。”

会议室里突然静下来。空调的嗡鸣、窗外的车流、桌下的手机震动,所有声音都像被吸进了某个无形的漩涡。陈末转着马克杯,杯底的咖啡渍在桌面上画出新的弧;林小满的手指停在鼠标滚轮上,屏幕上的旅游app还在刷新;角落里的实习生小张偷偷打开地图软件,搜索框里跳出“青秧镇田园风光”的相关词条。

“青秧镇……”陈末重复着这个名字,像是在舌尖掂量它的分量,“听着倒像回事。谁去过?”

无人应答。这三个字像一粒投入静水的石子,在他们被ppt和kpi填满的生活里,激起一圈陌生的涟漪。啊玉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指尖因为紧张而微微凉。她想起童年在乡下外婆家度过的暑假,清晨跟着外婆去稻田浇水,露水打湿裤脚,青蛙在稻丛里扑通跳跃,远处的山峦还裹着薄雾,像一幅没干透的水墨画。

“我觉得可以试试,”林小满突然合上电脑,珍珠耳钉又晃了晃,“反正古镇和度假村都去腻了,不如换个新鲜的。”

“可是田园风光有什么玩的?”小张小声嘀咕,“总不能真去插秧吧?”

“可以钓鱼、采果子、逛村史馆啊,”啊玉立刻接话,仿佛早已在心里预演过无数遍,“我看攻略说,镇上有个百年老碾坊,现在还在用牛拉磨磨豆腐,旁边就是条小溪,夏天能踩水抓螃蟹。”她越说越兴奋,眼睛里像落进了晨光,“而且民宿老板说,晚上能在稻田边看萤火虫,还有露天电影,放的都是老片子。”

陈末放下马克杯,起身走到白板前,用红笔在“古镇”和“度假村”上打了叉,然后在“青秧镇”下面画了条波浪线,像给这片陌生的土地勾勒出第一道轮廓:“行,就青秧镇。啊玉,你负责行程规划,三天两夜,预算控制在人均八百以内。”

散会时,阳光已经爬满了整面墙。啊玉回到座位,立刻打开订票网站,高铁票还剩最后几张二等座。她手指飞快地点击着鼠标,心里却像有只雀儿在扑棱翅膀。窗外的车流依旧喧嚣,但她仿佛已经听见了另一种声音——那是风吹过稻田的沙沙声,是溪水撞击石头的叮咚声,是远处村落里传来的几声犬吠。

预订民宿时,她拨通了海报上的那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带着乡音的中年女声,说自己是“稻花乡里”民宿的王阿姨。“姑娘,你们几个人啊?”王阿姨的声音像晒暖的棉被,透着股朴实的暖意,“现在正是稻子抽穗的时候,田里绿得能晃瞎眼。屋后的杨梅树也熟了,你们来了随便摘,管够!”

啊玉一边记录着民宿的地址和注意事项,一边想象着王阿姨描述的画面。她仿佛看见一片辽阔的稻田在风中起伏,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田埂上走着几个背着竹篓的孩子,远处的青山像一道柔和的屏风,将这个小镇与外面的喧嚣世界隔开。

挂了电话,啊玉给同事们了条消息:“车票和民宿都订好了,下周六出。记得带双好走路的鞋,还有驱蚊水。”

很快,消息框里跳出陈末的回复:“收到。终于能逃离这个钢筋水泥的牢笼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小满则来一个兴奋的表情:“太棒了!我已经开始收拾行李了,要带条碎花裙子去稻田拍照!”

小张回了个乖巧的“ok”手势,后面跟着一句:“啊玉姐,真的能抓到螃蟹吗?我小时候只在花鸟市场见过。”

啊玉看着手机屏幕,嘴角忍不住上扬。她知道,一场期待已久的旅程,已经在这个六月的早晨,悄然拉开了序幕。而那座名为青秧的小镇,正像一幅渐渐展开的水墨画,在她的想象里,铺陈开一片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

第二章:绿皮火车驶过麦穗的梦境

出那天清晨,城市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晨雾里。啊玉背着双肩包,站在小区门口等出租车,露水打湿了路边的狗尾巴草,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青草味。手机震动起来,是陈末来的消息:“我到高铁站了,在a检票口等你们,林小满说她堵在高架上了。”

啊玉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心里有点担心天气。天气预报说今天多云转晴,但清晨的这场雾,让她想起小时候外婆常说的“雾收不起,必有雨淋”。不过转念一想,就算下雨,在田园小镇里听雨打芭蕉,应该也别有一番滋味吧。

出租车在高铁站门口停下时,晨雾已经渐渐散去,露出淡蓝色的天空。啊玉拉着行李箱走进候车大厅,一眼就看见坐在长椅上的陈末。他穿着件洗得白的牛仔衬衫,手里捧着本翻旧了的《瓦尔登湖》,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他身上,竟有了几分平日里少见的文艺气息。

“早啊,”啊玉放下行李箱,在他旁边坐下,“林小满呢?”

“刚消息说还有十分钟到,”陈末合上书,指了指远处的显示屏,“我们的车在o:车,时间还够。”他顿了顿,看着啊玉手腕上戴着的那串用稻穗编织的手链,“这是……”

“哦,这个啊,”啊玉下意识地摸了摸手链,“是上次去云南旅游时买的,觉得挺有田园风格,就戴着了。”她想起王阿姨在电话里说的稻花乡里的情景,心里又开始期待起来。

这时,林小满拖着一个粉色的行李箱,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抱歉抱歉,高架上出了点事故,堵死了。”她穿着一条白色的碎花连衣裙,头扎成一个俏皮的马尾,脸上带着刚跑完步的红晕。

“没事,时间还早,”啊玉递给她一瓶水,“快坐下歇歇吧。”

小张也在这时赶到了,他背着一个巨大的登山包,看起来像是把整个家都搬来了。“啊玉姐,陈哥,小满姐,”他放下包,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我把钓鱼竿带来了,王阿姨说小溪里有好多鲫鱼呢!”

陈末看着他那鼓鼓囊囊的登山包,忍不住笑了:“你这是要去野外生存啊?”

“嘿嘿,有备无患嘛,”小张挠了挠头,“我还带了手电筒,晚上去看萤火虫用。”

说话间,广播里传来检票的通知。一行人拖着行李走向检票口,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正在穿越一个喧嚣的梦境,走向另一个宁静的世界。

上了高铁,啊玉靠窗坐下,把额头轻轻贴在微凉的玻璃上。车窗外,城市的高楼大厦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农田和零星的村落。绿色的麦浪在风中起伏,偶尔能看见几个农人在田间劳作,远处的山峦像一幅淡墨山水画,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

“你看,”林小满指着窗外,兴奋地说,“那是不是油菜花田?”

啊玉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片金黄色的花田在阳光下闪耀,像一块巨大的地毯铺在绿色的田野上。几只白色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远处有几座红瓦白墙的房子,炊烟正从烟囱里缓缓升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