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们大量收购药材,粮食,布匹之事进行的如何了?”
月姮警惕的看了廉颇一眼,见林评不为所动,还是如实道:
“在我们动了之后,有人跟着暗中行动,不过反应没有我们快,摊子铺的也没有我们大,我们有绝对的优势。”
“能做到什么程度?”
“可以自如调控赵国粮食药材和布匹的物价。”
廉颇大惊,忙出声询问:
“先生这般囤积居奇,可是为何?”
廉颇第一个念头便是林先生想要发战争财。
林评却道:
“为了活更多人。”
既然总有商人勾结官员囤积居奇,发战争财,那不如让他自己来,掌握主动权。到时候调控物价,控制在百姓们能接受的程度。
对百姓而言是好事一桩,对自己来讲,也不会亏本就是。
廉颇忧心忡忡,他没想到林先生私底下对商贾之事也有所涉猎,且看起来已经颇具规模。
林评很坦然,最近的步子是迈的有点大,但谁让他有外挂来着,不怕扯着蛋。
他问紧随而来的思庄:
“如何了?”
思庄对他脖子上的嬴政做了个鬼脸,才无语道:
“赵括上任后为了确立自己的权威,将廉上将的部署全部打乱,廉上将立下的军规制度全部推翻,关键位置换上和他亲近之人,全然不顾原来那些将领是立下军功才爬到那个位置的。
还一改廉将军在时的保守,积极筹备主动进攻。如今赵军上下离心离德,斗志消沉。”
“还有呢?”
“还有就是秦国也暗中调整部署,增调士兵前往长平,而且他们还打算用其他人替换掉主将王龁。你们都想不到那人是谁!”
在场也就只有月姮能毫无压力的说出猜测:
“还不会是武安君白起吧?”
猜对了!
思庄强调:“这在目前还是个机密,也就我亲自去打探,才能探听出来。”
廉颇并不质疑思庄带来的消息,一个踉跄,面色惨白。
昨日他与林评推演时,也曾想过会有这种可能,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还是忍不住心寒。
“赵括哪里会是白起的对手?”
正是这个话,廉颇在心疼驻守在长平的将士和百姓,林评已经吩咐月姮和小石头:
“叫下面人准备起来,长平的战后重建,我要看到你们的成长。”
小石头离开不久又折返回来,迟疑的问林评:
“先生,赵军在长平的将士,以及从各处征调的给他们运送粮草的民夫,包括长平当地百姓,人数高达四十余万。从人数上来讲,是从函谷关而出的秦兵的两倍有余。
万一赵括不敌白起,赵兵选择投降,秦军会如何待他们?”
林评摸摸小石头的脑袋,表情很欣慰:
“你能想到这些,说明你心里已经有了推测。”
小石头面色一白:
“真的会走到那一步吗?那可是四十万人!”
林评和廉颇对视一眼,谁都没主动开口。
两人昨天已经就这个问题讨论过了,从一个将军的角度出发,一旦战胜,那四十万人的结局早就注定。
若是赵军只有几万甚至十几万战俘,秦军都是有把握把他们打散分编,重新管理的。
但四十余万,人实在太多了。
秦兵远道而来,本就不是主场,一旦收编四十余万赵军,想想一个秦兵看管三个战俘的场面,到底是谁看管谁?一旦引起军中哗变,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四十万人的军需粮草供应,会给秦兵和秦国百姓带来巨大的压力。
除此之外,还和秦军如今的军功制度有关,秦军依靠杀敌数量记军功,四十万人对渴望军功的将士来说是到嘴的肥羊,人人眼馋。
收编不成,放归更不成。放回去就是增加赵军的士气和战斗力。
唯有全部杀掉,才是对秦军最有利的选择。
“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小石头不是心疼赵国士兵,他被先生捡回去的时候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是哪国人,在小石头心里,先生是哪国人,他就是哪国人,他只是先生的人。
但想想一口气要死四十万人,大多数都是和他爹娘一样被迫参军,被迫上战场,甚至都不知道为甚么而战的人,他心里就忍不住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