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近有好几个小老板想把每日的订货量提一提,每天七八斤的量,根本不够卖!
这数字若是翻一番,那应差不多了。
但如此一来,作坊的盈利也会上涨不少。
他目前靠着豆腐泡、变蛋、饮子,月收已快有四十两了。
若是扩大生产,那轻轻松松就能奔去六七十两!
一年就是近千两!
这有点惹眼啊。
他当初想办作坊,一是为了偷懒,一是为了搞钱。
当时江纪前途不明,读书要耗费不少银钱。
家中房子也破旧漏风,他想建暖阁。
另外,恩格尔系数也高得他不敢大吃大喝,更别说后来还得知江纪欠了八两多的外债。
处处都是花钱的地方,他当时就只想搞钱,满脑子搞钱,旁的没考虑太多。
后来,江纪建议他先拉着自家人将作坊搞起来,他应了。
如此一来,预想中的村作坊变成了家庭小作坊,风险全被他一家给担了。
如今这钱来的迅猛,他不由怂了。
只想低调苟住。
可村人、包括刘饴都有进作坊的需求。
而且,他用钱的地方也不少。
江纪在县城读书,明年江麦也要进私塾,他想在县城买个小院儿。
这样江纪日日都能回来了。
他也不至于天天闲的长毛——住在县城,最起码他能出门逛街!
可北阳县的房价不低。
县学在东北角。
私塾却是在城南。
他得选位于两地中间的院子。
届时,江芽肯定不愿一个人留在家中。
因此,光是卧房就得有三间。
再加上灶房、杂物间、牛棚、水井等,这院子肯定不会小。
还不能太偏僻,要考虑到以后能不能卖出去。
所以,这种院子,没个三四百两根本下不来。
他想早些买,但靠着如今的收入,他得攒上一年!
明年江麦就要去读书了,束脩费、书本费、加餐费等,没个二三十两可打不住。
明明有钱,却不敢放心大胆的赚,这感觉有些糟糕。
……
要不,如同变蛋那般,他将全村都绑到作坊上?
只听说过灭门知府破家县令,但在太平年代,尤其是北阳县还有漕运使驻守,县令应不敢搞什么屠村吧?
到时候全村都富,他家也就不怎么显眼了。
心中拿不定主意,当他又一次坐着江通的牛车去给江纪送饭时,他便将心中所想告知给江纪,让江纪帮忙参详参详。
这次他带来的饭食是简化版的过桥米线。
颇为应景。
这种汤汤水水可不能站在县学门口吃,江纪就领着他回了寝所,让江通一人守着牛车。
自打江纪入学,候廪生一次也没来住过。
这寝所成了江纪的单间。
天已经黑了,一进屋,江纪就将蜡烛点上。
这房间不大,炕都是单人的,炕头放着一张简易书桌一个简易柜子。
江纪把候廪生的凳子搬来,他与叶厘在桌前坐下。
米线盛在坛子里,各种配菜叶厘已经烫熟了。
米线表层覆着一层厚厚的油,再加上叶厘还用小棉被包着坛子,所以这一路走来,鸡汤依旧是滚烫的。
就是里面的米线泡的有些久,口感下降了许多。
但江纪不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