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福正颇为欣慰。
村中一下子多了这么些识字的人,野枣坡当兴!
不过,江麦依旧留在县城的私塾,没有转到村塾来。
江芽也没去凑热闹。
刘饴快生了,叶阿爹回了叶家,如今家中只剩下他和叶厘,身为好弟弟,他也不好让叶厘一人干家务。
再者,他还要去作坊干活、要学针线。
他日日忙的团团转,可没时间去读书。
叶厘也挺忙的。
叶阿爹回叶家后,便由张苋顶了他的位置。
经过半年的考察,张苋这位堂哥夫爽朗、勤快、处事周到。
他早就开始帮着江通做变蛋,如今人手不够,叶厘便让他接过叶阿爹的活儿。
叶厘家的芋泥作坊也运转了起来。
头一批芋头,余采订了五万斤。
走水路,郑家粮铺一船就给拉回来了。
根据去年的经验,半闲居日销六百斤芋泥,轻轻松松。
但今年少了刘饴、叶阿爹,为了日产六百斤芋泥,不但叶厘亲自上阵,他还让张苋接手叶阿爹的活儿。
此次郑家粮铺共拉回了十万斤芋头,这多出来五万斤芋头,不仅酒楼、饭馆、饮子店、点心铺感兴趣,一些喜好美食的人家也感兴趣。
芋泥有利可图,且时常买不到,如今有芋头在手,不少人便想研究研究。
芋泥的做法实在简单,将芋头一煮,再压成泥,那就成了。
芋泥细腻,没有红薯的纤维感,即便只放些糖,那也称得上是美味。
一些饮子店,还真推出了芋泥这道小料。
点心铺也上了新。
其他饭馆、酒楼,陆陆续续也推出了与芋泥有关的吃食。
但半闲居的生意并未受到大的影响。
旁人的芋泥,没有炼乳这个小窍门,口感比半闲居的要差上一些。
再加上蛋挞也属于半闲居的独家秘制。
因此,真正喜好芋泥且不差钱的人家,还是选择来半闲居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