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6章 忽悠北冥子

嬴政加冠之後,太后趙姬和相邦呂不韋的權力立刻就被大大削減了,因為他們已經失去了輔政的地位。

換句話說就是,他們只能做回自己的本職工作,再也沒有能夠代表秦王做事的資格了。

就比如說趙姬,哪怕她沒有被幽禁在雍城,她的太后懿旨也已經不管用了,現在整個秦國最大的就是秦王旨意。

呂不韋也是如此。

本來秦王就已經提拔昌平君為左丞相,分攤了一部分呂不韋相權,如今又失去了輔政之權,呂不韋的頭銜就只剩了右丞相和文信侯。

妥妥的大樹將傾之相。

而且這一次嫪毐的叛亂又給嬴政遞上了一個絕佳的藉口,這不,剛一上朝就有人開始攻訐了。

昌文君,昌平君熊啟的弟弟,在嬴政加冠之後回到咸陽的第一次朝會之上,就身先士卒地站了出來。

“起奏陛下,右丞相呂不韋包藏禍心,故意將賊子嫪毐引薦入宮,方才有蘄年宮之亂,臣請治他同謀之罪!”

身為昌平君的親弟弟,楚系勢力的領頭羊之一,昌文君這麼一站出來,立刻就得到了多位楚系官員的支援,一時之間懲戒呂不韋的附議之聲不絕於耳。

呂不韋門下的勢力也不是沒人想要站出來辯駁,只是一則這件事情呂不韋真的是洗不乾淨,引薦嫪毐入宮這事兒怎麼也撇不清。

二則就是呂不韋如今的勢頭的確不對,他麾下的很多人已經開始自謀出路了,整個派系的人心早已不像以前那麼齊整,所以面對楚系的攻勢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而處在風暴中心的呂不韋內心則是百感交集。

想當初他帶著嬴政的老爹子楚返秦的時候,正是得到了以華陽夫人為的楚系勢力支援,才讓子楚成功繼位,也才有了他大秦相邦的地位。

當時的昌平君和昌文君甚至還被華陽太后派到他門下聽用。

可惜時移世易,十多年的時間過去,這兩個老部下竟然一躍就成了跟他平起平坐之人,而且是最迫切想要置他於死地的對手。

滄海桑田,莫過於此啊!

他顫顫巍巍地走出來,對著嬴政下拜道

“老臣識人不明,以致有嫪毐之禍,請陛下責罰!”

“識人不明?呂相說的輕巧,誰不知道您出身商賈,最善識人辨物啊?”

對於呂不韋避重就輕的認罪之言,昌文君當然不認可。

他的目的是一棒子徹底打死呂不韋,然後跟兄長昌平君共分左右丞相之位,而僅僅只是識人不明的罪責無法達成這個目的。所以他立刻出言反駁,還用出身的問題刺了呂不韋一句。

不過呂不韋經歷過風風雨雨數十年,根本不會為昌文君一句貶低之言而做出什麼過激的反應。

對於這件事情,呂不韋看得比昌文君要更加清楚一點。

他明白,自己避重就輕地認下罪責只是為了給嬴政兩種選擇

到底是將他斥為同謀,與嫪毐同罪,還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這並不取決於昌文君如何指證,也不取決於自己如何辯駁,僅僅只是取決於王上的心意。

如果嬴政對他積怨已久,那麼自然會採取昌文君的說辭,從重落。罷官、貶爵,甚至是賜死都有可能。

而如果嬴政對他還沒那麼大的怨氣,那麼他自認識人不明的罪責就可以給嬴政一個臺階,讓他順勢對自己從輕落。

呂不韋將一切都考慮到了,不過他沒想到的是,嬴政心裡其實也沒有想好到底該怎麼處置他。

雖然呂不韋遲遲不願意放權,導致嬴政的冠禮都比正常情況拖延了兩年,但是呂不韋這十幾年來作為大秦相邦,他的本職工作是沒什麼問題,大秦的確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他對秦國的貢獻很大。

所以呂不韋最多隻能算是一個權臣,而並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之輩。

處理權臣的方法自然也不能跟奸臣相同,不分青紅皂白一刀殺了雖然痛快,但是難免會引起很多人的兔死狐悲。

呂不韋以一介衛國商人的身份做到了秦國的相邦之位,他在某種程度上就代表著很多異國客卿的秦國夢。

在呂不韋本身並沒有犯下什麼大奸大惡之事的前提下,冒犯殺之,恐怕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滿和惶恐,尤其是那些客卿們。

他們會覺得不論自己為秦國做出多少貢獻,最終依然不會被接受,畢竟呂不韋對於兩代秦王都有扶持之功,卻依然難逃一死,更何況是他們呢?

這種情況的出現會導致秦國流失大量人才,這對於雄心勃勃準備一統六國,征伐天下的嬴政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就算要收拾呂不韋,也得先想辦法化解這些問題才行。

所以他對於這件事情做出的批示就是

“呂相在嫪毐之事上到底是因為疏忽還是包藏禍心,一時之間難以辨別,寡人會安排人著手調查此事,今日便暫且擱置,待有結論之後再行處置。”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