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雨文学>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 120130(第9页)

120130(第9页)

裴杼看了一眼江舟,江舟微微颔首,他亦觉得是时候放阿尔普回去了。

“我会让赫连率一千人马先随你去西骨族部落,不说歼灭东胡,倘若你连整合西骨族人都做不到,那咱们的合作就此作废。”裴杼说道。

阿尔普觉得自己被小看了,但他压根不敢跟裴杼争论长短,也深知如今便是说再多的大话也无用,他会用事实告诉裴杼幽州没有选错人。

一千人马已经够了,幽州与裴大人对他俨然仁至义尽。

离开之前,阿尔普再次求证:“您说了,只要剿灭东胡,便能将红薯种子赠予西骨族。”

裴杼笑了笑:“放心,我既然答应了便绝不食言,你若是不信——”

“我信!”阿尔普急切打断,他不需要裴杼给什么信物,只是提醒他别忘了这件事。

阿尔普离开得不声不响,也未曾与军中熟悉的人道别。这么久的相处,阿尔普也交到过几个好友,他亦感激江舟与华观复对他的教导,可他不是那种腻腻歪歪的性子,更不擅长说什么动听的话。既然嘴笨说不出来,就用行动证明好了。

他会兑现承诺,只盼着日后还能有再见之日。

不久,齐鸣也从裴杼口中听说了那大块头离开的事。齐鸣说不出心里什么感觉,他挺不喜欢那骟猪匠的,但此刻也盼着他能平安回去,顺利复仇。

哼,他可不是为了那骟猪匠着想,而是不希望他坏了裴杼的事儿。

在张茂行抵达京城,顺利领了个职听候齐霆差遣之际,朝中忽然传出了对裴杼不利的消息。

言论之荒谬,让一众文武官员都觉得匪夷所思。也不知到底是谁传出来的,竟然说裴杼要造反。

除张丞相的人以外,大部分官员是有些不满裴杼升官升得太快,但要说造反,众人却是不信的。裴杼才多大,也就二十出头的年纪,哪有那么野心勃勃?再说了,他先前在河北道杀了那么多官员,又为陛下揽了那么多的财,看着是像造反的样子吗?真要有此心,为何不把那笔钱昧下去自己招兵买马?

这种荒谬的事,竟然还真有人信,隔日的朝会上便有言官以此为由,要彻查裴杼。

张戚老神在在地立于百官之首,心中算计得很清楚。他也不相信裴杼敢谋反,闹出这些,纯粹是周若水的那封告密信给他的灵感。既然裴杼害了他的人,他若不还手,岂不是人人可欺了?

张戚不指望能从幽州搜到什么罪证,毕竟这些都是幌子,他真正目的在于,裴杼手下那几个日进斗金的工坊。

第126章彻查(二更)

不止朝臣们觉得好笑,连齐霆都觉得荒谬:“因这种风言风语便要彻查地方大员,若是查不出什么,既伤了裴爱卿的心,也叫诸地方官员战战兢兢,御史台是否锋芒太利了些?”

御史大夫也觉得这事儿离谱,但谁让张丞相非要咬死裴杼呢?这两人不死不休,可苦了御史台的诸位御史了。眼下,御史大夫还不得不站出来表态:“陛下容禀,此事也并非是空穴来风,只因先前派往幽州的副使黄大人确实已经遇害。有人证实,黄大人乃是撞破了裴大人造反一事才被清算。”

齐霆冷笑一声:“告密者为何人?”

“河北道巡官周若水。”

齐霆听着只觉得这名字听着陌生,侧身看了一眼大太监,只见对方往张丞相那边点了点下巴。

啧……又是张戚的人。

既是张戚的人,说话便不可信,事实上,齐霆早就知道黄维凭病重。裴杼对他这个主子向来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黄维凭早些日子的确突发急诊,不过已经被送去救治,虽一时不能醒来但好歹保住了性命,裴杼也坦言,这黄维凭疑似被人所害,具体情况正在追查。

同样,贺朝俞那边也传来消息,说黄副使病重,亏了裴杼及时出手才保住一条命。

裴杼对他忠心耿耿,贺朝俞便更不用说了,这是他放去幽州监视裴杼的耳目,不可能骗他。黄维凭或许真的被害,但不可能是为裴杼所害,至于造反,更是子虚乌有,齐霆更倾向于张戚借题发挥,想要一举拿下裴杼以报其长子之仇。

燕王也不满御史们咬死裴杼不放,质问道:“一人之话不可信,裴大人为朝廷立下不少功劳,又为西北战事筹集了一整年的军费开支,若随意一个六品小官都能抹黑功臣,蓄意构陷其谋反,来日朝中官员岂不人人自危?”

燕王的带动之下,本来不满张戚的官员也站出来争辩。倒不是为裴杼说话,而是唇亡齿寒,为来日的自己撑腰罢了。

御史大夫在张丞相的催促之下,顶着压力道:“既有命案,自当查证清楚,否则难道要让黄副使死得不明不白?”

齐霆还在迟疑。裴杼再不济也是幽州太守,应当不至于在自己的地盘被人陷害。齐霆捋清楚后,便有了将计就计的心思:“此事乃是御史台牵头,来日若证明裴爱卿无罪,且黄维凭也未遇害,你等又将如何?”

御史们都不想接下这口锅,张戚也不便出头,关键时候,还是御史大夫咬牙撑着:“微臣会辞官回乡,永不入朝。”

一件小事换一个御史大夫,勉强算是值得吧。御史台里多是张戚的人,但只要将御史大夫的弄下去,再塞个自己人过去稳住大局,今后御史台便不再是他张戚的一言堂了。齐霆同意了让御史台去查,为显公允,他还调遣了大理寺卿徐尧叟跟刑部的邓侍郎。

徐尧叟对此十分满意,以他大理寺卿的身份跑出去办案无疑是大材小用,不过谁让他师父跟小师弟都在幽州呢?徐尧叟就乐意跑这一趟。

大概是张丞相等人陷害的意图太过明显,临行前,齐霆还将徐尧叟叫至宫中,仔细叮嘱一番,让他见机行事,务必查清真相,莫要冤枉了好人。

这好人……指得自然是裴杼了。齐霆压根不相信一手扶持的忠臣会造反。裴杼又不似沈将时、王绰之流,他对自己有求必应,若是这样的忠臣都要造反,那他大梁的江山早就岌岌可危了。

徐尧叟听懂了齐霆的暗示,欣然应下。其实齐霆不说,他也会偏着小师弟的。说句不中听的,哪怕小师弟真的谋反,徐尧叟也会帮忙瞒着,顶多就是劝一劝让他三思罢了。不瞒着还能如何,师父又不愿意回京,还不得靠着小师弟养老?

另一边,张戚也在交代御史大夫,让他务必拿到那几个工坊的方子。

裴杼的生意做得太大了,今年冬日又多了什么虾酱鱼干之类,那玩意儿不过寻常,有人喜欢也有人弃之如敝屐,但要说起香露、瓷器这等精贵物件,便很少有人能抵挡得了。每次一想到裴杼的钱源源不断,张戚便坐不稳。

他太需要钱了,收拢人心也不单单是靠权势,若论有权,谁还有龙椅上的齐霆有权?权力只是外衣,利益才是本质,只有用钱将这些人都野心填满,他们才会恭恭敬敬地为自己所用。

裴杼的方子,张戚这回势在必得。为此,他不惜舍出重金让御史大夫为自己卖力。

钦差们出行这日,张茂行也入了宫。他这阵子经常入宫,不过见到的多是宫中的太监,得到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差遣。目测齐霆对他也还在观望阶段,还需考察一段时间。

张茂行并不着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也都办得漂漂亮亮。不过这次他见到的不是太监,而是大梁的皇帝。刚一碰面,齐霆便问起了黄维凭的事。

张茂行牢记裴杼的叮嘱,跪下道:“陛下恕罪,微臣从前虽在军中任职,但与裴大人、黄副使并不常见面,实在不知此事原委。”

“你不常见到裴杼,他怎还提拔了你?”

张茂行选择了自夸:“微臣先前在战场上立下不少功绩。若要说身手,微臣自信不输宫中任何一位侍卫,这一点,想必裴大人也是看在眼中。裴大人举荐微臣,也在情理之中。”

这话是真的,他在军中经常跟铁牛先生比划,虽然打不过铁牛先生,但是跟旁人打却从未败过。

齐霆被他这毫不自谦的话给取悦到了,含笑道:“你倒是实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