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雨文学>天人幽冥 > 第133章 富庶庙堂(第2页)

第133章 富庶庙堂(第2页)

“本君确曾救过一个山野百姓。”永夜冥君借慧海之口说着,声音里裹着几分漫不经心的玩味,“不想人间传言竟这等有趣,不过三日功夫,竟闹得满城风雨,连‘半仙’的名头都安到了头上。”

青鸟闻言冷笑一声,唇角勾起的弧度里藏着几分冷冽:“冥君借慧海大师之名广布善缘,恐怕不止‘救人’那么简单吧?”他目光陡然如电,扫过两侧呆立的僧众和四周的黑衣人——那些人双目空洞,气息凝滞如死水,“这些和尚又作何解释?他们……还算得上活人么?”

永夜冥君低头看了看附身的慧海身躯,语气平淡得像在说旁人的故事:“四月前,这慧海和尚勾结一个异域幽界之人,本想囚禁慧成大师。那慧成拼死抵抗,可惜……终究难逃一死。”

他转身望向佛龛上的佛像,烛火在金身佛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续道:“我到这人间界,本意是为寻人。”话音刚落,他猛地转过身,眼中红芒骤然大盛,映得周遭空气都似染上血色:“可本王察觉到这寺庙内有法力波动,竟是幽界的气息。等我赶到时,满寺和尚早已成了慧海手下的亡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冥君忽然出一声冷笑,带着几分嘲弄:“有趣的是,那慧成修为不浅,尸身竟能抗拒本王附体。不得已,只得借这慧海之躯,对外宣告慧成‘圆寂’,也好便宜行事。”

青鸟凝视着冥君的双眼,那对深不见底的眸子里,竟透着一丝罕见的坦荡。他心中暗忖:以此人冥界大王的身份,的确不必在这等旧事上虚言——毕竟对他而言,这满寺僧人的生死,或许本就不值一提。

“至于百姓染邪之事,”冥君袖袍一挥,殿中烛火猛地齐齐摇曳,光影在梁柱间剧烈晃动,“经查实,乃是圣灵教所为。这伙人先散布邪气,再假意施救,好让百姓对他们感恩戴德。”他忽然嗤笑一声,语气里满是讥诮,“人间真是奇妙,上至帝王,下至各类教派,都在变着法子从百姓口袋里掏钱。朝廷那帮人,又有谁真正想过要改善民生?”

永夜冥君负手而立,周身寒气渐盛,殿内温度骤然下降,连烛火都似蒙上了一层薄霜:“在冥界,若是朝廷昏聩,官吏贪腐,万民必群起而攻之。可你们人界这些蝼蚁,”

他抬手指向殿外的院子,目光仿佛穿透了时光,落在那些看不见的香客身上——他们正虔诚地跪拜,将铜钱塞进功德箱,将供品摆在佛前。语气里的轻蔑几乎要凝成实质:“宁愿把血汗钱砸进泥塑的嘴里,换几句虚无的保佑,也不敢对那些骑在头上的压迫者,反抗半分。”

“话虽如此,世间还是有不少忧国忧民之士,在努力改善这些乱象。”青鸟语气郑重,目光坚定,“虽然艰难,但他们一直都在想尽办法。”

永夜冥君只是缓缓摇了摇头,出一声意味不明的叹息:“若真能改善,这片土地便不会反复更替朝廷,一次次循环往复,犯着同样的错误,最终走向亡国了。”

青鸟张了张嘴,却现喉头像是被什么堵住,竟无从辩驳。远处传来隐约的虫鸣声,细碎而执着,与殿内凝滞如铁的凝重气息交织在一起,恍惚间竟显出几分荒诞的和谐。

永夜冥君转身走向佛龛,从供桌上取过一对钿轴,轴身覆着一层暗纹锦帛。他持着钿轴走回青鸟面前,抬手问道:“此物,郎君可识得?”

青鸟向前迈了几步,与他相对而立,伸手接过那对钿轴。触手微凉,只见这钿轴以精铜铸就,周身用金丝银线交错盘绕出繁复纹样,其间镶嵌着宝石、琉璃与彩贝,流光溢彩,奢华得晃人眼目。更令人心惊的是,轴身下方还隐现着礼部专属的暗纹与印信,规制非凡。

“这是……度牒!”青鸟低呼出声,指尖轻抚过那些贵重饰物——如此奢华的度牒,他也是头一回见。

永夜冥君在一旁道:“这是两月前朝廷派人送来的。想来,也是受了那些传言的影响。”

青鸟握着两根钿轴,缓缓将锦帛拉开,目光扫过其上的字迹,朗声读道:

“大唐皇帝敕赐明觉寺住持度牒

敕命?礼部牒

门下:

朕闻佛法广大,普渡众生;僧伽庄严,济世为怀。今有沙门慧海,戒德清净,修为高深,悲心广大,智慧如海。持戒精严,利物利人;说法度众,导迷启悟。实乃法门龙象,释教栋梁。宜授明觉寺住持,统领寺务,弘宣正法,利益人天。

牒奉敕:

僧慧海,年六十有八,山南东道随州人氏。

幼具慧根,早悟佛理;长通三藏,深明戒律。

持心如月,照破无明;说法如雨,润泽群萌。

今授明觉寺住持,赐紫袈裟一袭,锡杖一柄,金钵一只。

准依律住持,统领僧众,弘法利生,普济有情。

所在州县,宜加护持,免其赋役,不得侵扰。

右牒付僧慧海,准此奉行。

大唐开成四年六月十五日

礼部尚书臣陈夷行

门下侍郎平章事臣郑覃

中书令臣李珏”

读声在大殿中回荡,字字句句都透着皇家的威严,与这被幽冥之力浸染的佛殿形成一种奇异的对照。

青鸟看向冥君,眉头微蹙,疑惑道:“这不就是朝廷颁的度牒吗?有何奇怪之处?”

永夜冥君目光投向殿外沉沉夜色,语气里带着几分喟叹:“我来这人间不过数月,单是在这明觉寺,便已见识到这世间的不公与腐败,令人啧叹。”

青鸟心中一动,望着永夜冥君的眼神更添探究。他忽然想起先前在贺兰山,程叔叔一行人曾谈及朝廷腐败之事;后来在原州,又从杨伯伯口中听闻寺庙种种劣迹。只是他从未真正涉足这些领域,此刻听永夜冥君提起,不禁生出几分好奇,拱手道:“久闻大唐寺庙富庶,可具体情形我从未亲见。还请冥君详言。”

“郎君可知,玄门寺庙道观的清修之人,有了这度牒,不但可免徭役,更能豁免赋税?”永夜冥君看向樊铁生和石胜二人,目光又投回青鸟,缓缓道,“单说这江陵府境内,寺庙便有上百家;放眼整个大唐,少说也有数万家。”他抬手指向青鸟手中的度牒,语气渐沉,“大的寺庙甚至私下贩卖度牒,多少人花费重金购得此物,只为逃避赋税。长此以往,大唐国库必将入不敷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透过大殿门口望向远方沉沉夜色,仿佛能穿透山河望见更广阔的景象,续道:“就说这明觉寺,名下良田便有上万亩。多少百姓无地可耕,只能卖身给寺庙种田劳作,单是依附于此的农户就有数百户。这还只是江陵府的一个明觉寺,若是遍及整个大唐,数目只怕更令人心惊。”

青鸟听着永夜冥君的话,只觉心头沉甸甸的——他万万没想到这些道观寺庙竟富庶至此,而那些穷苦百姓却还在想尽办法省吃俭用,揣着微薄的香油钱来寺中祈福许愿。这般对比,何等讽刺,又何等悲哀。他不由得紧紧攥起拳头,指节泛白,连呼吸都变得凝重起来,胸口像是堵着一团难以言说的郁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