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新月正全神贯注地摆着姿势,神情专注得仿佛没受半点影响,可衆人心里的念头早已转了百八十圈。
中场休息时,南希终于甩掉了跟拍的记者,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
她没空手,身後跟着两个助理,手里拎着几大袋小龙虾和烧烤,一进门就扬声笑道:“新月请大家吃夜宵啦!都别客气,敞开了吃!”
加班到深夜的衆人顿时眉开眼笑,纷纷围过来接东西,气氛瞬间热络了不少。
只是没人敢提微博上的风波,一个个心照不宣地避开了那个话题。
这群人精着呢,私下里怎麽议论都行,可谁也不会傻到在正主面前戳破,自讨没趣。
宦新月再次投入拍摄时,微博上的风向已悄然转向,这一次的反转,远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更具冲击力。
首先为宦新月正名的力量骤然登场。
一个个顶着蓝V认证的国家级官方账号,头像旁的“官方”标识在信息流里格外醒目,自带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最先发声的是华国在线,措辞恳切却立场鲜明
@华国在线:“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更不该让每一份真诚奉献的善意被恶意曲解丶肆意抹黑。坚守底线,尊重事实,才是对努力者最基本的敬意。”
字里行间虽未直接点名,可结合当下的舆论语境,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在回应近期针对宦新月的种种不实传言。
紧接着,华国教育也更新了动态,字里行间带着明确的指向性。
@华国教育:“恭喜宦老师正式加入教育行业。青年一代的成长需要更多人躬身投入,每一份热忱都值得被看见与尊重。”
这条博文不仅直接点出“宦老师”,更以官方身份确认了她在教育领域的公益行动,无疑是对“金丝雀”等低俗传言的有力驳斥。
随後,健康华国也加入进来,从社会议题角度发声。
@健康华国:“注重心理健康,首先要拒绝网络暴力与恶意揣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过度窥探隐私丶编造谣言,既是对他人的伤害,也是对公共空间的污染。理性吃瓜,守住边界,方能让网络环境更健康。”
除此之外,还有@华国文旅丶@法治日报等多个官方蓝V相继表态,或从行业规范角度强调“尊重个体权益”,或从法律层面警示“造谣需承担後果”。
这些账号虽侧重点不同,却无一例外传递出同一个信号——
对恶意造谣的零容忍,以及对被污蔑者的间接声援。
一时间,原本被各种小道消息充斥的热搜评论区,被这些官方账号的发言牢牢占据。
网友们看着这阵仗,都忍不住惊了。
能让这麽多国家级蓝V接连下场,这分量,可不是一般的重。
先前那些信誓旦旦的“爆料”,在官方释放的信号面前,瞬间显得苍白无力,连带着跟风抹黑的言论都收敛了大半。
摄影棚里,有工作人员刷到这些消息,忍不住压低声音跟身边人感叹:“我的天,这阵仗也太大了。。。。官方都下场了,这下谁还敢乱传?”
更令人意外的是,随着蓝V官方号的发声,娱乐圈里便掀起了为宦新月正名的热潮。
贺琼华丶许千柔带头转发,汪富财丶歌王周锐昀紧随其後,连素来低调的导演江卫国都罕见发声。
更别提奚常州丶魏巩娇丶柯嘉容这些向来以“敢说敢言”着称的小辈,几乎是官方发声的瞬间,就带着截图冲到了第一线,把那些抹黑言论逐条怼了回去,言辞犀利得不留馀地。
到最後,几乎所有跟宦新月有过哪怕一次工作交集的演员丶导演乃至幕後人员,都忍不住站出来说上几句。
有人回忆她片场的敬业,有人晒出合作时的合影,有人干脆直接放话“不信谣不传谣”。
一时间,微博热搜像是被按下了刷新键,前一秒还是“某明星力挺宦新月”,下一秒就换成了“某导演谈宦新月”,参与发声的人几乎都借着这股势头刷了一波热度,却没人觉得违和。
复盘这最後几个小时的“战况”,堪称震撼。
娱乐圈半壁江山的大佬集体现身站队,表态截图在朋友圈刷屏。
流量峰值时微博一度陷入瘫痪,页面加载不出的红色感叹号成了网友共同的记忆。
後台数据显示,光是散布谣言的账号就被封了近万个,几十家知名律师事务所接连发布声明,措辞强硬地表示“将对造谣者追究到底,绝不姑息”。
更绝的是,所有关于宦新月的负面言论被一键清零,搜索栏里输入相关关键词,只会跳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结果未予显示”的提示。
整个网络瞬间一片清朗,连吃瓜群衆都发现,不仅是恶意词汇,连“陆寄凡”三个字都成了禁忌。
输入後要麽发不出去,要麽直接被系统秒删。
没办法,大家只能默契地改用代号继续讨论。
“那个L姓女星”丶“三个字的那位”丶“之前搞阴阳合同的那位”。。。。
各种暗语在评论区流转,反倒平添了几分荒诞的默契。
有网友翻出旧闻,在评论区敲下一句:“这阵仗,不会就是传说中能让全网‘换天’的‘蓝海行动’吧?”
很快,另一个说法被顶上热评:“什麽蓝海行动,这分明是‘新月之夜’。今晚过後,怕是没人敢忘了这场史诗级的舆论反击战。”
夜色渐深,宦新月结束工作坐进车里时,手机屏幕上还在刷新着相关讨论。
她忽然觉得,这场由她而起的风波,早已超出了个人恩怨的范畴,成了一场关于真相与底线的无声较量。
若能借着这股势头,为浑浊的网络空间荡涤几分尘埃,倒也算是意外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