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上的路途漫长而艰辛。骡车颠簸,风雪交加,怜春主仆四人晓行夜宿,不敢有丝毫耽搁。安娘子经验老道,安排路线极为谨慎,避开官道驿站,多走偏僻小路,沿途皆有早年布下的可靠眼线接应食宿,倒也平安无事。鸳鸯和晴雯虽是初次经历这般风霜,但见怜春沉静坚毅,也便咬牙忍耐,尽心伺候。
越靠近京城,气氛便越发凝重。沿途关卡盘查明显严密许多,对北上的行人车马尤为关注,多有盘问。幸而安娘子准备的“路引”文书齐全,借口“侄女”北上探访经营丝绸生意的“舅家”也合情合理,加之舍得使银子打点,总算有惊无险。
行了约莫半月馀,这日黄昏,骡车终于驶入了京城地界。但见城郭依旧巍峨,然而往日熙攘繁华的景象却大打折扣,市面萧条,行人面色惶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紧张与压抑。城墙根下,偶尔可见蜷缩的乞丐流民,眼神麻木。昔日车水马龙的宁荣街上,更是门庭冷落,朱门紧闭,唯有那对石狮子依旧矗立,却更显凄凉。
安娘子早已在城南一处不起眼的小院落脚。此处原是安娘子早年暗中购置,作为京城联络点,极为隐秘。衆人安顿下来,草草用了些饭食,怜春便迫不及待地让安娘子去联系红玉。
直到深夜,院门才被轻轻叩响。安娘子引进来一个穿着灰布棉袄丶头戴厚实风帽的女子,正是红玉。她清瘦了许多,眉眼间添了几分风霜与警惕,见到怜春,眼圈顿时红了,便要跪下:“姑娘!您……您真的来了!”
怜春连忙扶住她,亦是喉头哽咽:“红玉,快起来!辛苦你了!京中……现在究竟是何光景?”
红玉抹了把泪,压低声音,急切地道:“姑娘,情形很不好!两府被抄得干干净净,值钱的东西早就搬空了,下人们散的散,卖的卖。男丁们……琏二爷丶珍大爷丶蓉哥儿丶蔷哥儿他们,十天前就被押解出京,往北边流放去了,具体去哪了,看守得紧,打听不到。女眷们……都关在刑部大牢里,条件极其恶劣,听说已有年老体弱的嬷嬷没能熬过去……”
怜春的心沉了下去,强忍着悲痛问:“老太太的後事呢?”
红玉摇头,泪如雨下:“哪里还有什麽後事……府里被抄时,老太太的灵柩还停在府里……後来……後来听说被官府草草处置了……奴婢……奴婢没能打听到具体下落……”说罢,已是泣不成声。
鸳鸯在一旁听了,更是心如刀绞,死死咬住嘴唇才没哭出声来。
怜春闭了闭眼,将翻涌的悲恸强行压下,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她沉声问:“赎买女眷,需要如何操作?找谁打点?”
红玉止住哭泣,道:“奴婢这些日子多方打探,赎买官奴,明面上需通过官牙婆,但真正能做主的,是刑部和大理寺的几位经手书办和狱吏。这些人,贪得无厌,没有大把银子开路,根本见不到人,更别说赎人了。而且,一次赎买多人,极易惹人注意,需得极其小心。”
“银子不是问题。”怜春果断道,“红玉,你可知如今负责此案丶又能说得上话的关键人物是谁?安娘子在京中有些人脉,可能搭上线?”
安娘子接口道:“姑娘,老身已初步接触了一个刑部的王书办,此人贪财,但似乎还有些底线,不是那种拿了钱不办事的。只是,胃口不小。”
“只要肯办事,银子好说。”怜春道,“明日,安娘子你便再去约那王书办,就说我们愿意出高价,先赎买几位年长体弱丶恐怕熬不过今冬的夫人出来。目标……先是邢夫人丶王夫人丶珠大奶奶(李纨)和贾兰小哥儿。至于凤姐姐……她目标太大,恐难一次赎出,需从长计议,但务必打点狱中,让她少受些苦。”
安排已定,第二日,安娘子便带着重金出去活动。怜春则和红玉丶鸳鸯丶晴雯留在小院,心中焦灼等待。直到傍晚,安娘子才回来,脸色疲惫中带着一丝轻松。
“姑娘,事情有眉目了。”安娘子低声道,“那王书办起初不敢答应,怕担干系。老舍许了他一千两的辛苦费,又承诺赎人的银子一分不少,他才松口。说是可以先赎邢夫人丶王夫人和李纨奶奶母子,每人赎价仍是五百两,但需立刻交现银,他负责去打通关节,最快明晚就能把人悄悄送出来。只是……只能夜里从侧门接,不能声张。”
“好!”怜春心中一喜,“银子立刻备好!只要能救人,怎麽都行!”她当即从空间取出两千两现银(邢王二夫人丶李纨丶贾兰四人),交给安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