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第一百八十八章
王熙凤更是保证道:“五妹妹放心,家里交给我!定不叫你再为京中之事操心!”她如今重获管家之权,又得了怜春信任与支持,正是摩拳擦掌,欲将这新家治理妥当,一展所长。
于是,离京的人员便定了下来。怜春只带宝钗丶鸳鸯丶晴雯丶安娘子并几个稳妥的男仆南返。薛姨妈暂留京城与王夫人作伴和打理自家所剩无几的産业,宝钗陪怜春一起回去,且她心思细腻,可与怜春互为臂助。鸳鸯丶晴雯是得力臂膀,安娘子则需回去总理扬州内外事务。
临行前,怜春与宝钗备了份厚礼,再次前往盛府辞行。
盛老太太见她们来访,十分高兴,特意在花厅设宴。此次作陪的,除了盛明兰,竟还有一位年轻公子——盛家长房嫡孙,盛长柏。
盛长柏约莫十七八岁年纪,身着素雅青衫,容貌清俊,气质端方沉稳,眉宇间自带一股读书人的清正之气。他听闻祖母与六妹多次提及贾家小姐的恩情与不凡,今日得见,便特意留在府中,欲当面致谢。
见到怜春与宝钗,盛长柏上前一步,拱手为礼,声音清朗,不卑不亢:“在下盛长柏,见过贾小姐,薛小姐。祖母与六妹多蒙二位照拂,长柏在此拜谢。”他举止从容,礼数周全,眼神清澈坦荡,令人一见便生好感。
怜春与宝钗连忙还礼。怜春道:“盛公子客气了,路见不平,原是分内之事。老夫人与明兰妹妹吉人天相,我们不过是恰逢其会。”
宝钗亦微笑道:“盛公子一表人才,气度不凡,果然名不虚传。”
盛长柏见这两位小姐,一位沉静通透,言语间自有章法;一位端庄明丽,应对得体,心中亦是暗赞。他素来严谨,不喜浮华,见她们虽出身公府(虽已败落),却无半分骄矜之气,反而透着一种历经变故後的坚韧与智慧,不由得心生敬意。
盛老太太看着孙儿与贾家两位小姐相见的情形,眼中含笑,心中那个念头愈发清晰。她招呼衆人入席,席间不免又问起贾家京中安置情况。
怜春简略说了,末了道:“家中诸事已大致安顿,有凤姐姐掌家,父亲静养,我们也算放心。只是扬州尚有诸多事宜,不敢久留,特来向老夫人辞行。”
盛老太太闻言,虽觉可惜,却也理解,叹道:“五姑娘是能做大事的人,扬州基业要紧。只是此番一别,又不知何时再见了。”她说着,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宝钗和自家孙儿盛长柏。
明兰更是依依不舍,拉着宝钗的衣袖道:“宝姐姐,你们一定要再来京城啊!或者……或者我和祖母再去扬州看你们!”
宝钗见她天真可爱,心中柔软,温言道:“好,有机会定会再来看望明兰妹妹和老夫人。”
盛长柏虽话语不多,但一直安静聆听,偶尔插言,皆能切中要害,显见其学识渊博,心思缜密。他与宝钗谈及一些诗书典故,宝钗竟也能对答如流,且见解不俗,令盛长柏眼中不时闪过讶异与欣赏之色。
怜春在一旁看着,心中微动。盛长柏此人,观其言行,确是君子端方,堪为良配。宝姐姐才貌双全,却因家世牵连,姻缘蹉跎……若能……她将这个念头按下,眼下并非考虑此事的时候。
宴席在融洽的气氛中结束。怜春与宝钗起身告辞,盛老太太亲自送至二门,又再三嘱咐她们路上小心,日後常通音信。盛长柏与明兰亦送至门口。
“贾小姐,薛小姐,一路保重。”盛长柏拱手道,目光在宝钗身上略一停留,清澈而郑重。
“盛公子,老夫人,明兰妹妹,留步。”怜春与宝钗敛衽还礼。
离开盛府,坐在返回住处的马车上,宝钗微微有些出神。怜春看了她一眼,轻声道:“宝姐姐,觉得盛家如何?”
宝钗回过神来,脸上微微一热,随即恢复平静,道:“盛家门风清正,老夫人睿智慈和,明兰妹妹聪慧可人,盛公子……亦是端方君子。”她语气平和,听不出太多情绪。
怜春知她心性,不再多言,只道:“确是难得的人家。”
次日,怜春一行人便辞别京中亲眷,登上了南下的客船。王熙凤丶平儿丶贾琏等人送至码头,又是一番挥泪告别。
船离岸边,京城那熟悉的轮廓渐渐模糊。怜春站在船头,望着浩渺江水,心中并无太多离愁,反而有一种卸下部分重担的轻松。京城这个烂摊子,总算暂时安置妥当,未来能恢复到何等地步,还需看王熙凤的手段和时运。而她的战场,更多的还是在扬州。
宝钗站在她身边,沉默良久,忽然轻声道:“五妹妹,此番北上,虽历经艰难,但能救回家人,重立门户,已是不幸中的万幸。更难得的是,结识了盛家这样的良善之家。”
怜春转头看她,只见宝钗眼中一片澄澈,并无小女儿扭捏之态,唯有对世事人情的通透与淡然。她心中了然,宝姐姐自有她的骄傲与坚持,姻缘之事,强求不得,顺其自然便好。
“是啊,”怜春望向远方,江风拂动她的衣袂,“世事难料,但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值得我们去努力,去珍惜。宝姐姐,我们回家了。”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