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杰洛·1883年
太安静了。
卡兹想不到,自己竟然在怀念王乔乔的鬼叫声。
他和乔尼·乔斯达,杰洛·齐贝林两人顺着比赛路线前往下一个stage,千里冰封,连声鸟叫都没有。
也没有人说话,实在不知道说些什麽。
在将密尔瓦基的银行掀了个底朝天之後——字面意义上的底朝天,地基都被那棵恶魔掌心彻底打穿,天花板早已不复存在,那栋楼就像纸盒子被组装起来的过程倒过来一样,朝四面平摊开来,砸死了十几个路过的倒霉路人,伤者近百,还不包括那些因为规则而被从世界各地拉来的植入了肉芽的人。医院爆满,整座城市几乎停摆,据说总统本来都已经乘火车到达了下一站,现在又在往这边赶。
他们没办法停留,只有立刻上路,继续这场比赛。
其实完全可以放弃比赛,尤其是卡兹,他已经验证了王乔乔的石化不会连累他,现在她什麽也做不了,他大可以把她丢到旁边冰封的密歇根湖里,然後远走高飞。
可他却二话不说,捞起这个跟他缠斗了一路的木头人,继续这场对他而言毫无意义,甚至压根就没有参加的比赛。
此刻,他多少又理解了王乔乔一点,当变故发生的太突然太复杂,去做手头能做的事情,总比待在原地不动好。
乔尼多少也是这样想的。毕竟,他已经获得了自己想要的,随时可以离开。
可是当看到那些从树里长出的人呻|吟着爬起来,警察丶报社的车马向这片残垣聚拢,低泣夹杂着呼喊和哭号,他的大脑一片空白,见卡兹抱起王乔乔,杰洛跃上“瓦尔基里”,他也立刻用刚刚才重新获得知觉的腿跨上“慢舞者”,在纷扬落下的大雪中,驰骋向下一个节点的方向。
直到密尔瓦济的灯火全然消失,暗淡的月影将前方的道路模糊成一团浑浊的深灰色,人和马儿都喘着粗气,冒出热腾腾的蒸汽,他们不得不停下来时,乔尼踩在脚蹬上下了马,才突然被一阵狂喜击中——他真的站起来了!他的腿回来了!
他忍不住啜泣起来,泪水很快被冷风吹的刺骨,他擡臂抹掉,袖子上浮出一串冰茬。
他想说谢谢,很多很多句谢谢,对杰洛,当然也对王乔乔,可当他看到那被卡兹丢在地上,还保持着侧躺姿势,很快盖上了一层积雪的雕像般的王乔乔,又看到眼圈发红,抱着一捆柴火,不知是否应该将火堆点在王乔乔身边的杰洛,他只能保持沉默。
杰洛最终在王乔乔的身边升起了火。他小心翼翼地关注着风向,担心也许会有火星落到她的身上,把现在木质含量过高的她点燃了,然後又想到她总是凉飕飕的体温,也许她着了火,才终于能暖和一次。
他想象把这话说给她听,她会怎麽回答。
“要我说的话,应该把我放在上风口。看到我现在的姿势了吗?是一个挡风板该有的样子。”
她有种古怪的幽默,而他恰到好处的缺德。
杰洛忍不住笑了一下,听到自己的鼻音,又赶紧憋住。
他们当初真的很快乐。
可是在那之後不久,就是1883年了。
杰洛很少去回忆1883年的事情,任由时间流淌侵蚀,期盼有一天,他能将其忘得一干二净。现在看起来,七年的时间仍然不够长。
事情最先起源于一桩离婚。
那不勒斯王国的婚姻制度非常严苛,除了丧偶之外,结婚之人想要恢复独身,就只有通过教会和法王的许可,宣布婚姻无效这一条路可选。可以说,寻常人等离婚的可能性为零,正因如此,王乔乔才会通过直接送妇女出境的方式来摆脱丈夫。
但这桩婚姻的双方都并非普通人。其中的丈夫不仅是王族护卫队的一员,他父亲更是贵族,世袭的官员。而妻子,她只是个小地方来的普通人,但她的哥哥同样在王族护卫队当职,并且身肩重任,负责那位女性美国大使的安保护卫工作。
丈夫看不上妻子,新婚半年就将其打伤到一只眼失明,妻子的哥哥不忍妹妹受苦,遂要来了法王的认可,让二人离婚。可丈夫却是个无耻小人,他认定妻子一家侮辱了自己的尊严,向哥哥提出挑战,却因实力不济,在决斗中败北,丢掉性命。
但哥哥并没有赢。他接下决斗之时,不论结果如何,他都会被抹除。执行这个命令的,正是杰洛的父亲。
但哥哥护卫的那位美国大使闯了进来,她坚持与携国王之命的使者对峙,被投入牢狱,之後又被查出,她正是王国这几年来革命谋反行动四起,妇女连环失踪,釜上泼水,釜底抽薪,致使社会乌烟瘴气,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的始作俑者。
于是,这次以权谋私的私刑处置,摇身一变成了破解国家大案的计谋一环,那位使者和她的护卫一起被投入了死牢。
杰洛一早就从父亲口中得知了此事,後来又见报纸铺天盖地的宣传,但他不仅没有对此多加注意,还不觉得这事儿与自己有什麽关系。他至少到二十五岁才会接替父亲的职位,像这样重要的人物,只可能是父亲动手。不过,报纸早已将这则消息宣传的铺天盖地,说不定这次的处刑会是公开的呢。
甚至就在进入监牢前,他还在想,据说那位美国大使一直用一身白色的衣服从头裹到脚,一寸肌肤都不肯露出来,没有人见过她的模样,但监牢提防犯人藏匿工具,不可能提供这样的服装,他可以看看她长什麽样。
直到他真的看到那个人的脸。
他当时是怎麽想的?什麽反应?时间太久,记不清了。但他确实记得,一位相熟的卫兵叫了很多声“齐贝林法务官”,可从来没有一次,让那个人擡头看他一眼。
杰洛应该是在那段时间思考了很多事情的,梳理过去相处的蛛丝马迹,直到从一开始的惊诧变得恍然,又变得愤懑,继而是焦躁不安。他应该也想过去救她,将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都抛下,把她从那个牢笼之中放出来,但对家人的责任,对这片土地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忧虑一次次让他迟疑。
更何况,她说过的——“不要试图拯救我。”
她真的把这话强调了很多很多遍,就像一句咒语,在他的耳边回荡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