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除了李白和杜甫之外,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派别。第一个派别是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田园诗派。你们可以通过阅读他们的诗作来了解这个派别。第二个派别是由高适、岑参等诗人组成的边塞诗派。第三个派别是李商隐、温庭筠等诗人的婉约诗派。最后一个派别是韩孟诗派,其中的“韩孟”分别指的是韩愈和孟郊。这一诗派形成于中唐时期,以韩愈为领袖,成员还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等人。这些诗人倡导“不平则鸣”,通过苦心吟诗来抒发自己的愤恨之情,并经常相互交流和唱和。他们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追求“以丑为美”,喜欢用夸张、奇特甚至怪诞的手法表达内心的情感。此外,他们注重个人的主观感受,崇尚奇异险峻的风格。因此,韩孟诗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律诗和绝句之外,唐代还有一种排律,这种诗体每首至少十句,多则有至百韵者。杜甫的排律水平最高,但是从唐朝之后一直到现在,都很少有人能够写出像他那样的作品。因此,杜甫保留下来的排律数量也是最多的。至于新诗,我个人认为没有太多值得探讨的地方。那么,对于新诗这个话题,大家有没有什么看法呢?或者听听海珍的建议如何?”杨涛说道。
海珍回应说:“新诗完全受到翻译诗歌的影响,而古诗则受到韵律的限制。近体诗又加上了平仄和字数的要求。新诗的形式比较自由,并不规整,也不像古诗那样讲究格律。如果只是无病呻吟地写作,绝对无法创作出优秀的诗作。只有用自然的音节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境,才能算得上是一篇佳作。”
董师傅严肃地看着大家,缓缓说道:“你们都好好听听杨涛的讲解,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吗?他所说的,也就是我想要告诉你们的。李白喜欢喝酒,但其实他跟现在那些酒鬼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杜甫在诗里把他美化了而已。唐玄宗之所以一直没有给李白转正,那是因为他就是个酒鬼啊!一旦喝醉就容易胡说八道。唐玄宗担心他喝多了说错话,所以才赏赐给他一些金银财宝,让他回南山去。这一点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另外,杜甫、李白他们俩根本不适合当官,只有王维才是真正有当官才能的人。”
诗词背后杨涛讲解出租屋内海珍翻看
海珍抬头看看天空,发现太阳已经落山,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于是她向杨涛、苗芳和杨柳表示要离开,并与他们告别。
在十字路口处,海珍停下电动车,说道:“我们就在这里分开吧,你们家离这里不远,而且家里还有大厨等着你们回去吃饭呢。
”苗芳和杨柳听后点点头,然后转身乘电动车离去。看着她们远去的背影,海珍不禁想起刚才杨涛提到的那句古诗。她转过头来,对着杨涛说:“我觉得你好像还没有讲完,你再给我解释一下那首诗词的意思吧。”
杨涛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这首词背后的故事:“这是一首描述丈夫远走他乡,妻子在家日夜思念的诗词。其中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表达了女子即使因为过度思念而身形日渐消瘦,但依然不后悔自己的付出;而另一句‘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是进一步强调了她对丈夫的深情,以至于整个人都显得憔悴不堪。”
海珍静静地听完杨涛的讲解后,若有所思地轻轻点了点头。杨涛敏锐地察觉到她神情中的细微变化,关切地询问道:“你怎么了?是不是从这首词里想到了什么?”
海珍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浅笑,回应道:“没什么特别的,只是觉得这首诗词充满了意境,勾起了我的某些回忆。不过,还是要感谢你的详细解释,现在我已经完全理解了。”
杨涛默默地凝视着海珍,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他轻声地诉说着自己的心声:“实际上,我也期盼着有朝一日,能遇到那个让我心甘情愿为之付出、即使身形消瘦也绝不后悔的人。”
海珍听闻这番话,脸颊瞬间染上一层淡淡的红晕。她微微侧过头去,避开与杨涛对视的目光,低声回应道:“或许吧,终究会有那样一个人的存在。”话音刚落,她便抬手查看起手表,接着说道:“时间不早了,我也该回家了。”
杨涛看着海珍离去的背影,心里多少有些失落,但脸上依旧挂着微笑,轻声说道:“好吧,那你路上小心。”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淡淡的不舍和无奈。
海珍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转过身去准备离开。然而就在她转身的那一刻,似乎想起了什么,又突然折回身来,眼神中闪烁着疑惑和好奇。她静静地看着杨涛,问道:“我觉得你跟其他人的看法不太一样,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杨涛被海珍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他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我的观点可能与众不同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这也是世界如此丰富多彩的原因之一。”
杨涛一脸感慨地又说道:“对于古诗,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不少感触的。就拿我被教材欺骗这件事来说吧,大家都知道,教材里讲李白和杜甫放在同一高度,对他们的宣传力度也一样。可我的老师却告诉我,李白的诗要更好一些。我当然不同意这种观点,于是反驳说:‘唐朝的两颗巨星应该是杜甫和李白。’然而,老师却说这是政治家的看法,而且教材也是这样编写的。听到这里,我才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原来,在文革时期,杜甫被戴上了一顶‘富农’的大帽子,一切都以阶级来划分。我听后着急了,立刻反问老师:‘李白还嫖娼呢!他生前比杜甫更富有,难道他就是大地主吗?’这一问,让老师顿时语无伦次起来,最后只能搬出政治家的话来敷衍。他以为可以随便哄哄别人,但怎么可能骗得了我呢?毕竟,李白和杜甫的诗我都读过,谁好谁坏,我心里自然有一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