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叛乱”,就被“平定”了。
所有,参与“暴动”的,四十七名瓦剌贵族,无一幸免,全部,被当场击毙。
第二天,林远,听着那名千户,心有余悸的汇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
“处理得很好。”
“将这些,叛逆的首级,全都,给我割下来。用石灰,腌制好。”
“另外,再写一份奏折。”
林远,叫来了自己的亲兵,开始口述。
“臣,威远侯林远,再奏圣上。”
“臣,本欲遵从圣旨,将一应俘虏,交予边将。然,瓦剌贼酋,狼子野心,亡我之心不死!竟于昨夜,煽动余孽,公然叛乱,杀我将士,图谋逃窜!”
“臣,为保边疆安稳,为护我大明将士性命,迫不得已,下令平叛。将贼首四十余人,尽数斩杀!”
“此,皆因臣,无能,未能,早日,将此等心腹大患,押解回京,才酿成此祸。臣,罪该万死!”
“今,臣,将这些叛逆的首级,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一为,向圣上,请罪。二为,证明,草原贼寇,反复无常,实难,以常理度之!”
“草原之事,千头万绪,盘根错节。非有,雷霆手段,不能镇之。非有,长久之计,不能安之。”
“臣,恳请圣上,再给臣,三个月的时间!臣,必将,为我大明,打造一个,永不反叛的,新草原!”
“若,三个月后,草原再有,一丝一毫的动|乱。臣,愿,提头来见!”
口述完毕。
林远,看着那份,新鲜出炉的奏折,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这份奏折,堪称,完美。
首先,他,又杀了一批,最危险的俘虏。而且,是以一种,谁也挑不出毛病的,“平叛”的方式。
其次,他,用这些叛逆的人头,和一场“叛乱”,再次,向朱棣,证明了,草原局势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你看,我不是不想走,是这群家伙,不让我走啊!他们,还在闹事啊!
最后,他,立下了一个,军令状。
三个月!
他,只跟皇帝,要三个月的时间。
这个时间,不长不短。
既能,让朱棣,看到他“解决问题”的决心。
又能,让他,完成自己,对草原的,最后布局。
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的脑袋,当成了,赌注。
这,是一种,最极致的,“忠心”的表达。
我就算,有不臣之心,也断然,不会,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吧?
林-远相信,当朱棣,看到这份奏折,和那满满一盒子的,瓦剌贵族的人头时。
他,一定会,同意自己的请求。
因为,他,别无选择。
一个,能为他,彻底解决掉,百年边患的,能臣。
和一个,可能会,对他产生威胁的,悍将。
在这两者之间,该如何取舍,那位精明的皇帝,比谁都清楚。
“岳峰。”
“末将在!”
“派我们,最好的斥候。把这份‘大礼’,用最快的速度,送回京城。”
林远,将那封奏折,和一只沉重的木盒,交到了岳峰的手中。
“告诉送信的弟兄,这一次,不用,藏着掖着了。”
“我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看看。这就是,背叛我大明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