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雨文学>开局边陲小兵,一路砍成杀神人屠 > 第125章 京城来的加急信(第1页)

第125章 京城来的加急信(第1页)

第一百二十五章京城来的加急信

就在林远布下天罗地网,准备看朱高燧如何自投罗网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故,打乱了他的节奏。

这天下午,镇虏城的瞭望塔上突然响起了急促的号角声。这不是敌袭的警报,而是有信使高速接近的信号。

很快,一骑快马卷着漫天烟尘,从草原的地平线上出现,直奔镇虏城而来。那骑士伏在马背上,仿佛与战马融为一体,速度快得惊人。更令人瞩目的是,他身后背着一面小小的黄旗。

这是八百里加急的标志!

守城的士兵不敢怠慢,立刻打开城门。那骑士冲入城中,丝毫没有减速,一路朝着侯爷府狂奔而来,口中大喊着:“八百里加急!京城密信!威远侯亲启!”

整个镇虏城都被惊动了。

林远正在书房和岳峰、常宁商议着如何收网的细节,听到外面的动静,三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

“京城来的?”岳峰皱起了眉头,“难道是金忠那老家伙的信起作用了?”

林远没有说话,他走到窗边,看着那名骑士翻身下马,被亲兵们飞快地引了进来。那骑士已经浑身是泥,嘴唇干裂,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却依旧锐利。他显然是换马不换人,一路从京城狂奔过来的。

能动用这种级别的驿传,送来的绝不可能是寻常的圣旨。

“侯爷!”亲兵带着信使冲进书房。

那信使一看到林远,立刻单膝跪地,从怀中掏出一个用火漆严密封装的黄铜管,高高举过头顶。

“陛下亲笔信!命威远侯林远亲启!”

朱棣的亲笔信!

林远的心头猛地一跳。他预料到朱棣会有反应,但没想到反应会这么快,而且是以这种方式。

不用圣旨,而是用亲笔信,这意味着朱棣想在这件事上,先进行私下的沟通和博弈,而不是直接摆到台面上。

这比一道斥责的圣旨,要棘手得多。

他接过黄铜管,掂了掂,分量不轻。他没有立刻打开,而是对那信使说道:“辛苦了,下去休息吧。”

“卑职不敢!卑职奉命在此等候侯爷回信!”信使的声音嘶哑,但态度坚决。

林远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也好。岳峰,带他下去,好生招待。”

“是!”

岳峰带着信使离开后,书房里只剩下林远和常宁。

常宁看着林远手中的黄铜管,脸上有些担忧:“侯爷,这……皇帝老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林远没有回答,他用小刀小心地刮开火漆,从里面抽出一卷质地极佳的丝帛。

他缓缓展开,映入眼帘的,是朱棣那熟悉而又霸道无比的字迹。那字迹龙飞凤舞,力透纸背,仿佛能看到那个男人君临天下,睥睨四方的身影。

信的开头,没有的官样文章,而是非常直接。

“林远,朕的好侄儿,见字如晤。”

一句“好侄儿”,让林远眼神一凝。朱棣这是在打感情牌,提醒他,他们之间除了君臣,还有一层更亲近的关系。当年林远的父亲曾为朱棣挡过刀,朱棣也一直对他颇为照顾。

林远继续往下看,信的内容很长,但总结起来,就是三件事。

第一,朱棣对他之前在草原上立下的赫ak赫战功,大加赞赏。说他“开疆拓土,扬我国威,功在社稷,利在千秋”,言辞之间,极尽褒奖,仿佛之前派金忠和朱高燧来收他兵权的事根本没发生过。

第二,对于金忠密信里提到的“演习屠戮”和“草原朝会”之事,朱棣只字未提。他仿佛完全不知道这些事,或者说,他选择了无视。他只是说,考虑到草原局势复杂,蒙古诸部狼子野心,确实需要一位德威兼备的重臣长期镇守。

然后,最关键的内容来了。

朱棣在信中说,他与内阁大学士们商议过后,一致认为林远是镇守北疆的不二人选。因此,他决定,破格册封林远为“镇北王”!

镇北王!

饶是林远心志坚定,看到这三个字时,瞳孔也不由得猛地一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